翻開2021年的中國電影票房
總榜
,我們會發現——
排名前五的電影裡,竟然一個熟悉的傳統大導演都沒有。
張藝謀、陳凱歌、馮小剛三巨頭統統不在列。
屠榜的導演,全部都是“新人,
甚至其中四部電影的導演還是演員出身。
(《戰狼2》吳京、《你好,李煥英》賈玲、《哪吒》楊宇、《唐探3》陳思誠)。
因此不少人斷定:
中國屬於大導演的時代過去了。
但真的過去了嗎?
別說,如果不是五一檔張藝謀這部捅了中國諜戰電影天花板的——《懸崖之上》,我還差點就信了。
沒錯,2021年張藝謀又站出來了。
《懸崖之上》是他首次挑戰諜戰題材,公映後口碑一片飈紅:
豆瓣7.7分,貓眼9.1分,就連一向“吹毛求疵”的知乎推薦率都高達87%。
《懸崖之上》好在哪裡?
理由很質樸,因為它就是單純的——
好看
。
張藝謀在接受採訪時說,自己想拍一部好看的電影。
他做到了。
《懸崖之上》擁有一線商業大片應該有的要素,二刷這部電影,這三個優點是最大的閃光之處:
1、人物比故事更引人入勝。
電影來自全勇先的原創故事,四位特工在蘇聯集訓7個月後,分成兩組深入日偽佔領下的哈爾濱,執行一個代號“烏特拉”的任務。
但影片一開始,就因為叛徒出賣,讓他們陷入敵人的“十面埋伏”——
開局即為死局。
講真,《懸崖之上》的故事並不複雜,各個臥底也很快亮明身份,卻依舊做到了讓觀眾欲罷不能的效果。
它的精彩高階之處就在於:面對觀眾肉眼可見的“死局”,並沒有將懸疑重心放在如何執行任務上。
如張藝謀自己所說——
“我們的重點,並沒有放在製造懸念上,
而是放在刻畫人物、情感上,揪住你往下看。”
《懸崖之上》的情感,在懸念之上。
這與全勇先的創作理念不謀而合,這位出身黑龍江的編劇曾清楚表示過:
“我寫諜戰戲最關注的是人,人物是最有魅力的。”
比如張譯飾演的張憲臣,
是四人中諜戰經驗最豐富的老兵,硬漢。
他能快速識破敵人假扮的接頭人。
能用計從女特務眼皮底下偷走密碼母本。
能挺住最殘忍的嚴刑逼供。
他擁有最堅強的意志,卻逃不過內心最柔軟的一寸——孩子。
5年前他與妻子被迫離開哈爾濱,將兩個年幼的孩子託給鄰居,結果鄰居被日本人槍斃。
他最後一次聽人說看見兩個孩子,是在馬迭爾賓館前面要飯,從此杳無音信。
夫妻倆此次執行任務分開前說的最後一句話就是:活著的,去找孩子。
正是這份羈絆,讓本已逃過追捕的張憲臣,去馬迭爾賓館前多看了一眼,被敵人又抓住了。
他接下來會怎樣?
張憲臣個人的故事與命運,牽絆著觀眾融入整部電影的敘事之中。
在《懸崖之上》裡,張憲臣不再只是一位不屈的革命者,同時他還是位父親,是丈夫。
正是這些角色的命運起伏,讓觀眾想要去不斷了解和觸碰他們,引人入勝。
2、節奏近乎完美
熟悉張藝謀的人都知道,老謀子手中只要有好劇本,就從不“拉稀擺帶”。
他是中國最會講故事和控制節奏的幾位導演之一。
《懸崖之上》開篇即高潮,特工小隊陷落敵人手中,故事迅速鋪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電影絲毫沒有“停留感”。
而快的背後,其實是導演清晰的敘事邏輯,像剝洋蔥一樣。
第一層,入局。
特工小組一來就陷入絕境,驚心動魄。
第二層,破局。
如何與敵人周旋,執行任務的同時還要保全戰友。
第三層,生死。
一道終極選擇題,每個人面對不同的“局”,做出自己的選擇,指向了最後的“結局”。
藏在“洋蔥”最裡面的,則是群像角色的弧光。
《懸崖之上》120分鐘的片長,很多看過的觀眾都很詫異有兩個小時這麼久嗎?
就是因為節奏太好,不覺得時間長。
3、視聽語言異常出色
但《懸崖之上》的這種快,並不是“傻快”,過程充滿張力。
雪地脫險,火車搏鬥,大使館的平行蒙太奇。
體現了導演張藝謀出色的電影視聽語言排程。
印象最深的一場戲,
當張憲臣被押往刑場,特務朝他開槍的一瞬間。
畫面中給出“物理”上最大反應的,卻並不是張憲臣。
而是在一旁觀刑,身份是潛伏在敵人內部的地下工作者周乙(於和偉飾演)。
面對即將被行刑的戰友,他痛苦萬分但又不能暴露。
所以槍聲一響,張藝謀並沒有像多數導演那樣把鏡頭很“常規”地給倒在雪地裡的張憲臣去“賣慘”。
而是槍響一瞬,把畫面給到了正故作鎮定點菸的周乙——手中打火機的突然顫動。
周乙內心的波瀾,觀眾內心的波瀾,此刻交融共振。
張憲臣把子彈留給了自己,導演卻把它“射向”了觀眾,產生了極其震撼的效果。
作為老派導演,張藝謀不喜歡炫技式的秀視聽語言,而是非常實在的去排程使用,尤其是面對演員精湛表演的時候。
張憲臣被捕後和周乙接上頭,決定犧牲自己。
兩位惺惺相惜的戰友訣別時,周乙一再問還有什麼遺願未了,那份不捨,痛苦。
張藝謀就不停在於和偉和張譯臉上用正反打鏡頭。
極其常規的手法,卻完美呈現了兩位演員“影帝級”的表演,進而對銀幕前的觀眾產生出最大的情感衝擊。
我們都知道如今的電影要製造爆款,有一定規律可循——
題材切角新穎,普世的話題價值,有噱頭的內容。
而《懸崖之上》選題其實並不算太討好大眾,諜戰題材,拍攝難度也大。
但張藝謀這次就像一位迴歸的匠人,用“最笨”的辦法帶回了一部真正的電影,不要噱頭就是死磕。
片場花絮,71歲的老謀子,在給劉浩存親身示範時,一頭扎進雪裡,滿臉冰碴。
整個劇組為了在白天很短的雪鄉保障拍攝時光線充足,半年時間不吃午飯,每天從早上一直拍到下午三點。
他們把所有的精力都花在了打磨電影和摳細節裡。
影片最後,秦海璐飾演的王鬱終於見到自己和張憲臣孩子。
可能沒人注意,站在雪地裡的她,眉毛上都是冰霜,證明王鬱不知道站在了這裡多久。
草蛇灰線,都是細節。
就像一位工作人員說的:每個細節,每一幀畫面,導演都會掰開了揉碎了來分析。
而這麼做的
“後果”
?
扮演張憲臣和王鬱的兒子的小演員韓昊霖說,自己特別崇拜張藝謀導演,希望以後能成為他這樣的電影人。
看見沒,種草。
以身作則,在更年輕的電影人心裡播下種子。
所以,《懸崖之上》不單是一部好電影。
透過它張藝謀守住了傳統大導演們的尊嚴,守住了電影的尊嚴,也再次強調了——
好電影應該長成什麼樣,應該怎麼去拍。
文/紅豬看電影編輯部:範西里
(圖片來自網路侵權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