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檔上映的《我和我的家鄉》獲得觀眾廣泛好評,截止到發稿,票房已達到22億,因為沒有其他新電影競爭,所以排片佔比高達38.5%,預計最終票房有望超過30億。
這部電影是《我和我的祖國》的姊妹篇,採用幾乎相同的創作模式,由5個單元組成,近百位演員參演,從之前北京文化釋出的公告能夠看出,甯浩的壞猴子文化僅宣發費用就墊付了6000萬元,說明這部電影從拍攝到宣發,都投入了大量資金。
所以,參與《我和我的家鄉》投資的公司非常多,主投方有10家,依次為北京文化、中影集團、甯浩的壞猴子文化、張藝謀的北京黎帆文化、天津萬榮企業管理諮詢中心(也是甯浩的)、張一白的上海拾谷影業有限公司、徐崢的真樂道、陳思誠持股的北京壹同傳奇影視文化有限公司、閆非和彭大魔的西虹市影視文化(天津)有限公司,以及鄧超、俞白眉的天津橙子映像傳媒有限公司。
首先,這十家的排名非常值得玩味。因為《我和我的祖國》票房大賣,彙集超強陣容的《我和我的家鄉》明顯是穩賺不賠的買賣,所以不存在想投不想投的問題,只存在能搶到多少份額的問題。所以我們看這個排名,基本上是按“江湖地位”和對電影貢獻來排序的。
北京文化排在第一位,畢竟是整個專案的發起者和統籌者,無可厚非,所以北京文化是參與票房分紅比例最大的公司。
甯浩的壞猴子排在第二位,因為甯浩是總導演。張藝謀排在第三,竟然排到甯浩的後面,不過想想也沒毛病,張藝謀掛的是總監製,其實主要幹活的還是甯浩。接著又是一家甯浩的公司,這不難理解,因為前面說過,甯浩除了擔任總導演並導演了《北京好人》單元之外,他還墊付了影片6000萬的宣發費。
接著往下,依次是總策劃張一白、徐崢、陳思誠、閆非和鄧超、俞白眉的公司,這部分的排序感覺沒什麼說服力,最可能的規律就是論資排輩了。
後面還有35家聯合出品方和12家發行方,其中需要注意的是吳京的北京登峰國際排在第十二位,說明吳京也是投資方之一。
梳理完投資方的背景,接下來估算一下他們透過《家鄉》這部電影能賺多少錢。截止到10月8日24時,《家鄉》累計票房達到18.71億,北京文化發公告稱截止到10月8日,公司來源於該影片的收益約為8000萬到1億元之間(最終結算資料可能略有誤差)。
片方分賬比例為38.96%,18.71億票房分賬後為7.29億,以8000萬的收益來計算,北京文化的票房分紅大概為分賬票房的11%,另外一家參與發行的華錄百納則發公告稱,截止到10月8日,公司來源於電影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1600萬元至1700萬元,大概為2.2%,而華錄百納隸屬於東方美之影業的子公司,東方美之在聯合發行名單上排名第九,這說明聯合發行的11家公司,其實透過《家鄉》得到的票房回報很有限。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出品方和主要發行方的北京文化,兩部分加起來的票房分紅也不過11%,電影共有10家主出品方,35家聯合出品方,加起來出品方就達到45家,而發行方還有12家,再加上5家宣傳公司,去掉出品和發行重複的公司,將透過《我和我的家鄉》分一杯羹的公司多達近60家!東方美之的票房分紅2.2%,這意味著整個聯合發行11家公司就要分走超過20%的票房分紅,45家出品方分剩下的80%票房,平均每一家分不到2%,並且其中北京文化就拿走11%,35家聯合出品只會分到更少。
排在前面的十家投資方,都是既出錢又出力,北京文化票房分紅11%,排在最後的鄧超和俞白眉的橙子映像肯定分紅比例最少,票房大賣,他們兩個最吃虧。甯浩和張藝謀排在前面還好。
值得玩味的是,10月9日北京文化發完公告,股票已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創股價2月新低,下跌的原因顯然是投資者以為票房大賣,北京文化會分到很多票房紅利,然而期待落空,去掉前期拍攝投入成本,盈利有限。
這樣的結果看起來很魔幻,一部大賣的電影,似乎投資方都賺不到什麼錢。不過細想一下也很簡單,電影投資和其他領域投資一樣,高風險有高回報,反之亦然,《我和我的家鄉》共有近60家公司參與,前期投資每一家投的都不算太多,風險均攤,所以回報也就沒那麼多了,只是辛苦幾位導演和演員們,他們都為電影付出很多,希望這個創作模式能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