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作者 / 呂世明

伴隨著今年春節檔的《你好,李煥英》攜手《唐人街探案3》邁進內地影史票房TOP5,目前TOP5已經全部被國產片佔據。相信未來用不了三四年的時間,內地票房前十俱樂部都會成為國產片的天下。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前幾年內地電影市場一直都遵循著一種默契,無論進口片多麼強大和有影響,最終國產片在上映數量和市場佔比方面都會要略高於進口片一點,這在民間飽受爭議,但又是其他很多國家和地區都會刻意營造的一種“潛規則”。

但近幾年,進口片在內地影市已經顯示出疲態,儘管在受眾層面和傳播渠道上,很多好萊塢大片不缺乏流量和擁躉,但最終嚴酷的市場面前,國產片崛起已經是不爭的事實。目前內地影史票房前十的影片所呈現出的多樣化不僅僅是我們自己興奮,甚至同樣也引起外媒的關注和驚歎,

和其他黑馬、爆款影片進入TOP10一樣,《你好,李煥英》可能成為近年中國電影一次特殊的文化現象,那麼目前內地影史TOP10所形成的社會意義何在呢?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創新、獨立、自主和共情,重新吸納觀眾

今年春節檔影片整體票房已經突破了110億,這也是近年來所有重點檔期中最高的一次,而且影片的型別多樣化也得到充分的體現,僅此一點便可以佐證今年春節檔的成功和內地電影市場的全面恢復。

世界上除了電影產業最發達的美國之外,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影史票房像中國內地市場呈現這樣的多樣性,內地TOP10既有大IP的續集,也有具備創新精神的影片,同時由創作者自主獨立創作開發的影片也層出不窮。

再看《戰狼2》《你好,李煥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流浪地球》等,它們都有相對強烈的自我表達和獨立意識,影片的核心價值觀也更符合目前中國主流的意識形態,並有效的和更多觀眾產生了契合度較高的共情。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經歷了相當長階段的市場低迷,也包括數年前國產片質量低下的階段,目前內地一些頭部公司已經具備了自主開發新專案的能力,並能夠依據近些年積攢的資料和調研資料,對使用者做更深層次的調研和分析,這也是電影產業在逐步提升後才能夠形成的一種基礎。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IP延展、擴充以及包容並突破,

產業鏈的二次升級

幾年前IP的概念非常火,畢竟當我們市場起步後,是需要足夠多的內容來添補進來,所有人都清楚,完全獨立去創造一個原創劇本是何其艱難,特別是我們還有非常複雜和繁瑣的稽核流程。

但當所有人都不再談IP,IP反而用另外一種方式火起來,而且其概念和延伸也被中國電影不斷的重新解構,並變得更自由和豐富多彩。

《戰狼2》的爆發不僅僅是因為當時特殊的國際形勢,這裡也包含了吳京個人前幾年在影視圈的打拼,作為“內地動作明星第一人”的招牌,是完全可以看成一種獨立IP存在的。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同樣道理,近些年綜藝節目火爆,喜劇演員也逐步擺脫僅在春晚露臉打響知名度的走過場,熱播綜藝&流媒體等平臺讓他們能夠有更好的群眾基礎,劇場和小熒屏是他們形成品牌效益的視窗,大銀幕則更進一步成為他們大展拳腳的天地。

對於熟悉大劉(劉慈欣)作品的讀者和觀眾肯定也都知曉,大劉會在部分作品中架構自己的宇宙,《流浪地球》只是大劉眾多作品中的一個小篇章,但恰好也是很多書迷和影迷心中大劉宇宙的開篇,這也是內地在逐步形成較好的“科幻書&影迷”基礎上,電影工業出現迭代升級後才能形成的。

在TOP10獨佔兩席的“唐探”更是如此,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我們勢必要把未來的目光放得更長遠,僅僅在國內拍電影已經遠遠不夠,走出去是中國電影未來最大的命題,這樣有中國特色的“唐探宇宙”被一步步架構起來,該系列影片也成為內地目前IP整體開發最完備的系列影視產品。

中國體育屆在近幾年所有代表隊都提出了“大國家隊”模式,讓更多的人才能夠進入到國家隊之中去,這也算一種全新的舉國體制。同樣道理也應用到中國電影之上,《我和我的祖國》創新性地把主旋律電影、商業製片體系和國家隊模式引入,用祖國各個年代的事蹟做最大的IP來打造“夢幻導演”陣容,從而獲得商業和口碑的成功。

在TOP10中年份相對較早的《美人魚》已經是2016年的影片了,這也是IP較火熱的年份,該片也是IP色彩相對較弱的一部影片。不過介於內地的市場情況,不少港臺影片長久以來都未能以正常渠道進入到內地,這也使得很多內地影迷對於香港電影和香港電影人制作電影仍然保有一份敬畏和尊重。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從這個角度來看,香港電影和臺灣電影作為華語電影的多樣性代表方面,它們在利用自己的改變逐步適應內地的節奏和變化。這也是內地經濟在不斷髮展後,香港和臺灣勢必做出的改變,這些都在一點點開始逐步滲透到目前絕大多數香港電影之中。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傳播力度提升,

媒體報道加強,社會輿論增多

在《你好,李煥英》中出現了很多八十年代初期的流行因素,中國女排、流行歌曲、當時熱映的《廬山戀》等等,在思想和改革同步開放的八十年代,文化和體育是群眾業餘時間最有效的社交方式。

在目前而言,電影雖然在很多層面都受到不同圈子的衝擊,但電影恰好有可能成為不同圈子內的話題互動集中地。不同的圈子雖然有不同的玩法,但電影往往都是更多民眾更樂於接受的娛樂方式。

其實在幾年前主流媒體是相對避諱宣傳國產高票房影片的,大體上我們只能去談一個總的票房佔比超過進口片,影片的產量和數量如何之高,更多的宣傳口徑也集中到一部分有中宣部主導製作和發行的影片,在商業片領域很少有集中的正面報道。

但到了近幾年,國產片製作水準一步步在提高,宣傳部門也更多在多平臺和多視窗用正面的口吻和渠道來宣傳國產影片,近四五年,每年初一二央視新聞聯播都會報道內地電影市場的火爆,而且該報道往往會領先於旅遊、體育比賽和文化演出。

各級宣傳部門的正面報道,對於中國電影在當下內地的影響力是巨大的,內地電影在初步工業化基礎上更多開始爆發核心的影響力,並藉助此獲得相關主管部門的關注,這對於中國電影和相關產業後續穩步發展來說,無疑會獲得其他部門的更多協助。

其實從《人再囧途之泰囧》開始,內地觀眾對於中國電影的評論便開始更多的平民化,大部分觀眾未必能夠有專業的評論家對電影有更高的見地,但這並不妨礙大家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個人經歷去解讀影片,

電影成為更多群眾茶餘飯後的談資是很早的事情了,除了影迷,更多民眾參與討論電影的熱度也在進一步的提高,從《戰狼2》《紅海行動》的新愛國主義,到《哪吒之魔童降世》個人價值觀實現和表達,再到最新的《你好,李煥英》中家庭和親情的迴歸。

當民眾用最高的熱情去討論中國電影之時,他們所形成影響力要遠大於宣發所營造出來的氣氛,這也是近些年“自來水”影迷所能形成的巨大效果,比起一些電影發達國家動輒破億的宣傳費用,目前中國內地TOP10電影大部分藉助了影迷的口口宣傳,並結合到主管部門和權威機構的蓋戳認證。

當中國電影更多用正面的形象出現時,這可能是所有人更樂意見到的一個利好的傾向,中國電影也逐步在擺脫低俗化和泛娛樂化,在影片中探討更深層次的一些問題,並用較通俗易懂的手法表現出來,這樣才能儘可能抓取到更多的觀眾,並在受眾範圍內更有傳播的便利性。

今年內地未來將還有暑期檔和國慶檔兩個大檔期,或許還有可能出現1-2部30-40億的作品,在我們做好頭部電影的同時,也同樣不要忘記開發更多的題材和專案,用來彌補平日的空閒檔期,僅有目前這些TOP10影片是遠遠不夠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910 字。

轉載請註明: 中國電影票房TOP10背後的「社會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