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藍羽對話尹力 | 電影是一種信仰,對它一往情深

由 顓孫佳悅 釋出於 娛樂


1905電影網專稿 “下半輩子再選職業,如果再問的話,依然無悔,還是拍電影。”面對藍羽的提問,尹力導演眼神堅定地說出了這句話。

說罷,他繼續向藍羽解釋,“今天我跟年輕人、跟很多電影學院的學生說,當你走進了影院,你不只是選擇一個職業,而是選擇了一個人生和信仰。”

最後,他說出了心底的那三個字:“愛電影。”

金雞獎40週年系列訪談,回首光影崢嶸歲月,共話中國電影未來。本期節目中,尹力與藍羽共同回憶了自己一路走來的光影歷程,和對電影的一往深情。


沒畢業就差點得金雞獎

早在北電美術系讀大三時,尹力就以美術師的身份參與到了學校拍攝的《鄰居》中,這部電影榮獲了第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故事片獎,還得了導演、男主角和道具獎項的提名。起步就是主創,一天助理沒做過,就直接得了提名。這對他來說無疑是巨大的鼓舞。

當年的金雞獎評委謝飛導演是曾笑談,這倆還沒畢業的學生要是第一部戲直接拿了金雞獎最佳美術獎,那以後還幹不幹了?這句玩笑話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金雞獎在電影人心中的學術地位和業內評價。


1990年,剛剛拍完電視劇《好爸爸壞爸爸》的尹力決定把電影處女作獻給一部兒童電影。時值北京亞運會,尹力打算把一個孱弱的孩子如何在亞運會的鼓勵下點燃心中熱情,在這部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我的九月》中得以呈現。

當時,社會上有很多對於兒童電影的討論,基本圍繞著哪些電影是關於兒童的,哪些是給予兒童的,孩子演的是不是就是兒童片……尹力決定讓《我的九月》打消這些爭論,並獲得了當時的兒影廠廠長於藍老師的大力支援,後者也是對尹力的電影事業有著里程碑意義的恩師。

或許是註定和金雞獎結緣,他的第一部作品《我的九月》就榮獲了第11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兒童片,兒影長也在門口貼了大紅的喜報,全廠都當作很高興的一件大事。電影一經問世,就收穫了很多業內同行的肯定,大家互相問“尹力是誰啊,冒出一新人”。影協的法國電影專家甚至稱讚道,《我的九月》是新浪潮法國左岸派拉丁區紀實美學在中國電影中的完美體現,這些都給了尹力極大的鼓舞。

電影展現了老北京四合院中鄰里的人間煙火、和睦關係和市井氣息,讓觀眾沉浸在八九十年代老北京的味道。尹力還讓90歲整的奶奶客串了一位以觀察者視角靜觀世事變遷的老人。白髮蒼蒼的奶奶就這樣永遠留在了這部豆瓣8.8分的經典兒童電影中,也讓尹力對這部電影倍感親切,久久回味。

這段兒影廠的工作經歷,也讓尹力對兒童片有著特別深厚的感情。如今,身為全國政協委員、導演協會副會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金雞獎評委會主席等要職的他依然在呼籲兒童電影放映的問題。


他在關注兒童電影多元化的同時提倡從小培養孩子對於影像的創作興趣,還呼籲兒童電影進校園,這在擁有電教室、放映廳、多功能廳的中小學校園很容易實現——特別是在疫情期間,既可以有效避免聚集,又能完成電影的文化教育功能,進而反哺到兒童電影創作的源頭,引領其進入良性迴圈。

從《張思德》到《雲水謠》

進入新千年,尹力的創作逐漸確立了屬於自己的主旋律電影風格。2004年正值張思德同志犧牲暨《為人民服務》發表六十週年,北京市政協副主席張和平提出,咱們只有十一個字——“毛澤東、張思德、為人民服務”,能不能拍一部主旋律電影?於是,這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資金少,用心動情回眸那個歷史年代,聲情並茂詮釋出“為人民服務”這五個字的電影重任便交給了尹力。

3月18日定了這件事,主創團隊就來到了陝北的南泥灣、棗園、楊家嶺、鳳凰山等地體驗生活,收集素材。而此時距離定在9月8日的全國公映不到六個月,此時劇本還沒開始創作。於是,所有人進入“戰鬥”狀態,編劇劉恆4月30日交劇本,導演尹力5月7日到陝北,5月14日開機,7月25號停機,緊接著進入後期,9月5日準時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首映。

這部將大家耳熟能詳的文章影像化詮釋出來的電影上映後,很多人深受感動——似乎這種題材的影片一聽都會是一種概念化、說教的、標語口號式的作品,但《張思德》卻讓年輕的觀眾聞到了火熱的延安時期的味道,感人小戰士張思德深深走進了當下人的心裡,詮釋了“為人民服務”背後的含義。

這部電影大獲成功,接連斬獲金雞、百花、華表多項大獎,也使得那幾年圈裡流傳著一句話:主旋律找尹力。對於藍羽的這個提法,尹力解釋道,“主旋律電影從九十年代提出來後,從來不會迴避說什麼能拍、什麼不能拍,絕對不是一定用標語口號這種概念來堆砌,最後政府買單;而是也能夠透過今天市場化的運作,包括讓年輕受眾完成審美的接受,在這些方面有很大空間可以做。”

2006年,尹力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之一《雲水謠》上映,這部兼具主旋律思想和商業化看點的愛情影片,不但橫掃金雞、百花、華表三大獎項,也讓尹力集齊了金雞、百花、華表三大最佳導演獎。

這部電影將海峽兩岸的骨肉親情透過悽美的愛情故事演繹了出來,其中一見鍾情、堅守一生的古典式忠貞愛情打動了所有人,後來到全世界很多國家去放,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都能夠看得懂,都能夠被感動。很多看過《雲水謠》的觀眾對尹力說,現實的愛情我已經絕望了,但是在黑暗當中,坐在那個位置看到大銀幕上的這份愛情,我還是被感動、被震撼了。

藍羽看完《雲水謠》後,想起了木心的詩《從前慢》: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在電影中看到了愛情最美好的樣子。在尹力看來,哪怕愛情已經變成了理想,但是“相信愛情”或許就是電影的魅力。即使現實中可能不堪,但是在黑暗當中的兩個小時,觀眾被銀幕的那份情感所打動,被銀幕上所表現的那個愛情觸控到自己內心最柔軟那一塊,足以證明電影的偉大。


榮譽感、責任感和付出構成了《雲水謠》中最重要的精神核心。從《雲水謠》堅持上海拔4200米的高原拍攝,到《鐵人》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零上46度的高溫中“燒烤”再轉場內蒙古呼倫貝爾零下38度,吃沒人吃過的苦,做沒人做到的事,才能完成對得起觀眾的作品。

藍羽發現,從尹力的第一部作品到《張思德》《雲水謠》,再到後來的《鐵人》,成就了陳坤、李冰冰、吳剛、吳軍等很多演員。對此,尹力認為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忘我投入、用心動情、靈魂附體,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講,99%的意識是為了1%的下意識。

在藍羽看來,尹力的作品有一個共通的特點,就是透過平凡的小人物去展現大時代的背景。尹力點了點頭說,“在一個洪流的大時代,一個歷史變革的時代,要透過每個卑微的生命講出宏大的敘事,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受了我們過去看那些經典影片影響,包括《羅馬11時》《烏鴉與麻雀》《人到中年》……都是透過生活當中鮮活的生命力,讓你感知這樣的人。”

今年,尹力再次憑藉《沒有過不去的年》提名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獎。在他看來,不論電影如何變化,電影科技如何進步,能夠留下生命力的電影最根本的還是記錄了時代,記錄了人心,記錄普通人的情感,能夠講好故事,觸控到人內心最柔軟的那一塊,才是中國電影永遠的希望之光。過了五十年、一百年,當後人要透過影像來了解這個時代的人是怎麼生活的話,電影是最能夠讓他們去沉浸在其中,把上一代人、上上一代人看成是自己的同類,並在那個年代的人表達出的情感身上映射出自己的影子。這,就是他從事這個職業內心永遠揮之不去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