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一句話“領事證明,李娜退出中國國籍”,再配一張印有“李娜”護照資訊的白紙黑字照片。看到這篇微博,你先想到誰?
相信多數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那個李娜——前網球運動員。真的是她嗎?事實和許多人靜心想一想的一樣,此李娜非打網球的李娜,領事證明上的素人李娜只是中國27.3萬名“李娜”中的普通一員。
這似乎又是一場“大家想多了”的烏龍,但細究起來,烏龍的背後有人“讓大家想多了”。
烏龍的製造者是一位律師,他精通“造謠”的法律定義,自然也熟知什麼內容構不成造謠。他釋出了真實的照片,從未點名公眾知曉的李娜,也並未對事件發酵後有關李娜的留言作出任何價值評判。他甚至連發多條微博,提醒網友們不要對號入座,“謹防誤解”。
必須承認,他還是一位“稱職”的大V,因為他深諳網際網路的傳播規律。文字越少,事情越大。一句簡簡單單的“李娜退出中國國籍”,不需要任何解釋和修飾,足以衝上熱搜。有關部門和本人“闢謠”後,更是隻需裝傻充愣,見風使舵,非但不承擔任何責任,反而假惺惺地履行起了轉發澄清的“社會責任”。至於網友們如潮的罵聲,在他眼裡不過是即將變現的流量。
更何況,事已至此,公眾的討論早已從“李娜是不是退出中國國籍”演變為“李娜是一個怎樣的人”,更有甚者發出“就算不退又怎樣”的可笑言論。在子虛烏有的前提下對無辜捲入是非之人肆意品評褒貶,這種毫無意義的討論竟然愈演愈烈。而這一切的製造者,不愧為一位“節奏大師”。
其實有關李娜的“姓名梗”並不罕見。網球運動員李娜甚至在公開媒體上被人當面調侃“唱過青藏高原、得過游泳冠軍”。當然,這些都是玩笑話,李娜本人和所有觀眾也不會對此較真。但這一次的烏龍顯然不是玩笑,可以品出滿滿的惡意。事件引發的輿論風波也遠非“一笑了之”,而是對明星李娜和素人李娜產生了極其負面的影響。這種影響甚至超越了對李娜本人的困擾,而是引起了領事館的高度重視和譴責,佔用了寶貴的公眾資源。在這場風波中,網友們炸開鍋,澄清者“跑斷腿”,肇始者卻僅憑“一張嘴”就能立於不敗之地。
重名是人類社會普遍的現象。假如有人“不幸”與某位通緝犯同名同姓,而某一天,熱搜榜上出現“XX歸案”的話題,不知道無辜躺槍者作何感想?也一笑了之?
即便一笑了之,有個問題仍需嚴肅對待。這位大V從何種渠道獲得李娜的領事證明,又何以將護照號等資訊毫無遮掩地在網路上散佈?其行為是否合法,值得有關部門深究。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