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導語:在快節奏的時代,年輕人越來越沒有耐心了,他們難以忍受冗長拖沓的長劇,而高效率、快節奏的短劇順勢成了他們心頭好。本文就短劇展開了討論,分析了為什麼短劇市場如此飽和卻難以放棄,以及對未來變現的不確定。推薦對短劇感興趣的使用者閱讀。
2013年,單集時長只有5分鐘,全季體量僅15集,在優酷、土豆等長影片平臺播出的網劇《萬萬沒想到》火了。在第二季尚未播出時,其就曾創下系列作品達到超20億的播放“奇蹟”,成為當時中國最熱門的現象級IP。
2021年,《做夢吧,晶晶》《這個男主有點冷》等短劇也在各自獨播平臺收穫近10億次播放。在影片領域又帶來一次熱鬧的討論。
“時尚是個輪迴”,當初被稱之為“迷你劇”的網劇類別又開始引發大量關注,甚至有了專屬稱呼“微短劇”。
在各大平臺“推出各類題材精品微短劇 30 部+”、“打造 1000 部快手獨家精品短劇”、“投入10億資金,百億流量”的扶持下,短劇行業已經從散漫的野生內容,逐漸歸攏、上岸,成為網路影視生態裡備受期待的最新一環。
2020年短劇行業迎來爆發,到2021年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僅中長影片平臺上線的短劇數量就超過300部,其中不乏觀看量過億的優質短劇,抖快平臺也出現不少爆款產品。
到了2022年,短劇第一次擁有“寒假檔”。快手上線超50部精品短劇,涵蓋高甜、古風、醫患、遊戲、鄉村等各種題材。#快手短劇寒假檔 話題下相關影片播放量超過70億次。
近日,B站又預告獨家漫改短劇計劃即將上線,並放出7部現有漫改短劇,涵蓋中二沙雕、都市愛情、驚悚懸疑、軟科幻等多種故事型別,將目標受眾鎖定為Z+世代年輕使用者。
短劇受眾不斷增加,平臺在短劇上的投入還在深入,但是“難賺錢”仍然是圍繞著短劇的最大問題。吹了三年的短劇風,如今的腳步依舊落在“吸引眼球”上,“叫好不叫座”的現象依舊存在。
一、短劇,真上頭在兩三分鐘內經歷衝突、反轉,品嚐總裁、甜妹、窮小子、寵妃的故事,反覆從陳舊套路中獲得新的刺激,這或許是短劇吸引人的一點。
在綜藝節目《毛雪汪》中,有一期這樣的畫面:節目裡毛不易和李雪琴及趙曉卉共同看了短劇《秦爺的小啞巴》,面對高甜劇情,三人既尷尬又羞恥,卻又不禁被跌宕起伏的劇情吸引,非常上頭。
節目播出後,#毛不易李雪琴趙曉卉看短劇上頭#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榜,大批網友直呼“真實”和“感同身受”。短劇帶來的這種魔力讓更多人產生好奇:短劇好看在哪裡?為什麼“上頭”“好看”“精品”“過癮”,都成為了短劇的關聯詞。
短劇的爆紅是有溫床的,碎片化、小螢幕觀看成為習慣,而在長久地看過短影片後,當用戶已經不再滿足於簡單的短影片內容,對有情節的內容便會有更多期待,於是目光自然聚焦在了短劇這種形式上。
同時在當代社會的強壓力下,以及網際網路使用者的不斷下沉,嚴肅題材越來越難吸引足夠的流量,而那些看似輕體量但很輕易觸碰到使用者爽點的內容,更容易引起全民狂歡。
快手出圈短劇《這個男主有點冷》就曾被評價,“儘管極盡狗血抓馬之能事,觀眾腳趾摳地摳出一座精絕古城,但還是忍不住看到上頭,好土好喜歡。”
觀察市面上的爆款短劇,情感要圍繞使用者情感的核心訴求。比如最容易出圈的甜寵短劇,就是在夢幻與現實之間取得完美平衡,有“糖”也有“營養”,吸引使用者線上“磕糖”。
還有故事題材的多樣化,除了穿越、復仇、逆襲、重生一類的“高爽”題材,還有懸疑、驚悚、武俠、搞笑等型別的短劇,激烈的劇情起伏以及各種高爽反轉充分刺激觀眾的“腎上腺素分泌”,從而達到滿足心理訴求、宣洩壓力的作用。
另一方面,網路文學IP短劇化,也吸引著一批新的使用者。有資料統計,2019-2021年,微短劇IP改編佔比分別為5%、15%、35%,優酷釋出的《2021微短劇年度報告》也顯示,2021年非IP短劇的佔比達到69.5%,IP改編佔比30.5%。
題材新穎反套路、人設亮眼有反差、劇情故事性強、有戲劇張力且爽點比較鮮明的網路文學IP,讓短劇有了可持續發展的優勢。
伴隨著市場發展和使用者圈層化趨勢,短劇也走上精品化道路。堅持原創劇本,在劇情構建和人物塑造方面大力創新,給觀眾帶來眼前一亮的驚喜。透過拍攝手法打造出電影般的畫面質感,盡力擺脫觀眾對短劇“製造粗糙”的印象。
打造高質量畫面的同時,避免同質化的出現,短劇正在脫離曾經的“土糙”標籤,在瘋狂生長中滿足了當下影片平臺和市場的內容需求。
二、賽道,夠擁擠隨著去年短劇被納入統一的管理體系,長短影片在內的平臺在今年紛紛加大了投入,蓬勃的創制力量在過去一年得到釋放,短劇賽道越來越內卷化。
截至目前,快抖等短影片平臺已經定製多項扶持計劃,助推短劇內容賽道規模化發展。
從2020年“星芒計劃”到2021年度“加強版星芒計劃”,快手長期現金+流量扶持使平臺創作者數量持續攀升,已完成中腰部創作者及其微短劇作品積累。
除傳統的甜寵、懸疑題材之外,快手也在嘗試醫療、鄉村等更加普適性題材的短劇,試圖開啟短劇新敘事。
相比起快手的先發優勢,抖音雖然入場較晚,但迅速確定了“廣撒網”扶持方針,將短劇分為“新番計劃”和“千萬爆款俱樂部”兩類。其中主要以流量形式扶持的“新番計劃”幾乎無門檻,個人使用者也可參與短劇製作,給新人待遇比快手更為優厚。
同時抖音也充分發揮了明星資源優勢,集結了喜劇演員金靖和20多位的偶像明星的《做夢吧,晶晶》,由著名導演田羽生監製,費啟鳴、何泓珊、白舉剛、徐夢潔共同出演的《別怕,戀愛吧》,都讓抖音的短劇“星味”更足。
中影片平臺B站,也沒有放棄短劇這個賽道。2021年B站牽手成功孵化了“不思異”等優質IP的兔猻文化,這是B站在真人影視劇領域的新投資動作,也是在微短劇百家爭鳴的歷史時機中尋找新機遇。
8月30日,奇幻懸疑微短劇《夜貓快遞之黑日夢》在B站獨家上線,也標誌著B站輕劇場在使用者面前正式亮相。根據官方介紹,“輕劇場”主打單集3-10分鐘的微短劇內容,是B站繼深耕影視長影片內容後,在劇集創意領域開啟的另一項新實驗。
長影片平臺層面,騰訊視在2021年年末,正式釋出了首個專門的短劇品牌“十分劇場”,意味著騰訊影片對短劇精品化的探索進入新階段。
據瞭解,該劇場規劃進行全年分季式播出,內容涵蓋喜劇季、國風季、互動季、懸疑季等,兼具文化IP、文化創新、漫改喜劇、熱血英雄、懸疑推理、古裝美食、奇幻治癒等主流題材與新鮮題材,逐步構建完整的內容生態。
優酷從2019年開設小劇場頻道以來,平臺已經上線了近600部短劇作品。2021年,優酷又加速了短劇的精品化和規模化,重點發力以IP改編為核心的“扶搖計劃”和鼓勵創作者提供具備創造力和想象力原創故事的“好故事計劃”。
同時在商業模式上為製作方提供投資、定製、分賬、植入、直播等多種變現方式,用真金白銀鼓勵創作者的同時推動短劇內容的規模化。
愛奇藝則以劇場化形式主打精品短劇,除了主推懸疑內容的迷霧劇場和主推甜寵內容的戀戀劇場之外,主打喜劇內容的“小逗劇場”也在今年即將上線。
在芒果TV內建的大芒計劃中,短劇一直居於C位。僅在春節前後推出了十餘部微短劇作品,並上線了獨立的“大芒APP”,打出“期待下一個7分鐘”為Slogan。
大芒短劇高度契合了芒果TV的使用者畫像,以甜寵、情感類短劇作為細分切口,滿足平臺女性使用者對短劇內容的剛性需求。
短劇賽道自有其獨有優勢,輕體量、強反轉、觀劇爽感線上,又因為製作週期短,可以更快調整出觀眾更喜歡的內容。短劇成了兼顧長影片內容優勢與短影片碎片化資訊輸出的絕佳選項,引得各大平臺紛紛下場競跑。微短劇賽道發展近兩年中變得越來越擠。
三、未來,不確定短劇剛出現時,即有言論稱“網大之後,短劇救市”。但無論是體量、製作、題材還是盈利模式,相對長劇集,短劇的發展才剛剛起步。
市場是熱鬧的,但總缺少了一些爆發的跡象。
春節檔期間騰訊影片“十分劇場”推出短劇《大媽的世界》,雞蛋盲盒、“磕CP”、轉運錦鯉、手機監聽生活、網際網路黑話、追星基金經理…..憑藉著腦洞大開的劇情,緊跟潮流的故事,《大媽的世界》在豆瓣俘獲了8.2分,在微博上也多次登上熱搜,更是有網友在彈幕中直呼“出到100季”。
與不俗的口碑相比,熱度上卻悄無聲息。截至目前,《大媽的世界》在騰訊影片全集播放量為5317萬,比起騰訊影片前陣子的熱播劇《開端》22億播放量,“大媽們”不足其中四十分之一。
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短劇追求“一時爽”,流水般、短時間的劇情維持不了長久的熱度,也無法在觀眾腦海裡留下深刻記憶,觀眾便很難去主動安利,導致短劇難以破圈。
另一個存在的問題便是商業模式。2021年11月,抖音開啟短劇付費模式,隨之而來的便是唏噓聲。當用戶已經習慣了免費的短影片內容,對於付費觀看就會有牴觸心理。“倒不是掏不起,就是沒必要。”成為最常見的使用者心理。
短劇的商業變現方式,目前主要有平臺分賬、採買、短影片付費分賬和劇情廣告植入。其中,平臺分賬是短劇最核心的變現模式,不少平臺也透過升級分賬的形式激勵創作者持續產出內容。
但現實的問題是,除了頭部創作者,中腰部的分賬金額有待提升,這導致許多創作者時常會發生入不敷出的情況。走過原始累積階段後,僅僅依靠平臺的補貼與分賬實現盈利,行業並不能長久地走下去。
就目前來看,品牌植入和短劇孵化達人直播帶貨是相對成熟的突破口。但是品牌植入的方式也會存在短板,在短劇的時長中劇情和廣告之間的違和感勢必會降低,明顯的商業痕跡在很大程度上就會降低使用者觀感。
在孵化達人方面雖然有@一支璐A DEER 、@御兒.(古風)等達人成功將自身個人IP帶到直播間,進行帶貨轉化。然而放眼整個短劇市場中,走出來的達人依舊是屈指可數。
對於短劇行業,需要建立起正向的、迴圈的產業鏈,從創作者、MCN機構,到影片平臺再到B端,都能開啟商業化前景,維持行業活力。
面對尚不成熟的商業模式、難以破圈的內容圍城,短劇的未來是否會走向潮落,我們不得而知。
但強反轉、劇情化的短劇讓達人們在短影片時代找到一種新的演繹方式。整體而言,短劇正日益形成其特有的語言和審美體系,從而讓這種內容形態更趨於成為一個獨立的新品類。
在短劇發展過程中,內容創作和質量永遠是擺在第一位的。現在我們看到短劇的內容正在經歷升級,朝著更為主流化的方向邁進,這是順應當下內容消費趨勢的一種探索,也是短劇行業需要長久思考的命題。
作者:閆一;公眾號:TopKlout克勞銳
原文連結:https://mp.weixin.qq.com/s/q1Y2squfZFGHIaPdZP7J7Q
本文由 @TopKlout克勞銳 授權釋出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Pexels,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