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張崇舜:一年賣出2000萬輛電動車,直逼愛瑪、雅迪

由 宮繼梅 釋出於 娛樂

隨著全國大面積禁止摩托車,電動車作為替代品出現在中國老百姓的視野。

與此同時,外賣、快遞、共享行業的興起,市場對電動車的需求更加旺盛,現今存在的電動車行業巨頭,有我們熟悉的愛瑪、雅迪,也有我們聽都沒聽過的“新日”,這個牌子相當低調,主要面向的是中西部市場和國外。
它一年賣出2000萬輛,直逼愛瑪、雅迪,是當之無愧的電動車黑馬。
張崇舜,1969年生,浙江溫州人。浙江溫州,是中國版的“猶太人之鄉”,這裡的人推崇商業,也走出很多大老闆,拋開“江南皮革廠”笑話,有很多享譽世界的民營品牌,如森馬服裝、紅蜻蜓鞋業、長城電器……都是溫州人一手一腳創辦的。

張崇舜出生在一個條件較為富裕的家庭。上世紀七十、八十年代,是我國物資缺乏的時候,那時候出生的小孩,都經歷過餓肚子的感覺。而張崇舜沒經歷過,得益於張爸的五金生意風生水起,在那時候已經遠近聞名,較早實現了物資自由。
張崇舜從小就不愛讀書,初中畢業就不想讀下去了,父親也不怪他,多一個人,對自己商業也有幫助,於是帶著他闖蕩商業,十五六歲的張崇舜從螺絲做起,到二十多歲,開始做摩托車。
1988年,海南脫離廣東,獨立成省,同時還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經濟特區。
海南是我國的一個獨立的島,位於我國最南端,氣候宜人,沒有漫漫無際的嚴冬,相當於中國的“夏威夷”。
許多大佬看中海南的自然環境,紛紛南下發展房地產業。張崇舜沒有跟風,他決定還是從他最熟悉的五金做起。

這時,摩托車大公司新大洲找到他,要他作為螺絲的供應方,張崇舜靠著供應方生意,淨賺幾百萬。1995年,年僅26歲就收穫了人生的第一個一千萬。放到現在,應該值一個億了。
2002年,張崇舜及時嗅到訊息,政府開始限制摩托車的生產。摩托車行業站在了十字路口,繼續發展,可能以後會有更多的限制,不發展,轉向哪裡?
這時候,一種更好的代步工具---電動車剛剛出現,還存在著很多的探索空間。為了以後更大的利益,張崇舜馬上決定,轉型電動車,成立新日電動車品牌。
說起電動車,我們總會想到幾個典型,在各大衛視大力投放廣告,製作“魔鬼迴圈”廣告詞,讓我們這些消費者不記住都不行。
還留下了“周杰倫代言愛瑪,但是他會用嗎?”的調侃金句,讓人哭笑不得。新日像是一個悶聲發大財的代表,這體現了代表了溫州商人幹實事的精神。新日不忘感謝。

在成立的第六年,也就是2008年,新日電動車成功申請到了“奧運會唯一指定專用車”。
張崇舜還請成龍做代言,我們都知道,找成龍代言的商家都躲不過破產,而只有兩家扛住了這個“魔咒”,一個是格力,一個就是張崇舜的新日。成為奧運會唯一指定專用電動車的那一年,新日電動車賣出了2000萬輛。
張崇舜抓住了剛剛興起的電動車產業,那時候不用像摩托車一樣,申請很多牌照,也不用申請環評。這時候不佔領市場,難道要等到猴年馬月嗎?
為了日後的銷量,他苦苦哀求北京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下屬的三環公司,懇求與他簽訂合同合作,三環公司代表的是全國電池的頂端,生產出來的電池質量好又耐用。

張崇舜一片誠心,感動了三環公司的領導,他們最後友好地達成了協議。拿到了奧運會的光環,背後又有高科技把持的2009年可謂順風順水。
就張崇舜來說,他本人拿到了幾個全國性的榮譽,還與“兩彈一星”、“雜交水稻”共同列入當年的“15大發明”,還被清華大學寫進了MBA案例。
2010年更是再接再厲,成為了上海世博會“唯一指定電動車”,是其他同類企業望塵莫及的。
2015年,沉寂已久的新日電動車橫空出世,誓要奪回電動車市場,不惜重金請來趙麗穎、黃曉明這兩個一線明星,成為“超級組合”,共同代言新日汽車,當年的銷售量果真上升了許多。
1999年,年僅30歲的張崇舜,做了影響他一生的決定:既然確定了電動車方向,頭三年絕對不能賺錢。他當時這個決定,震驚了眾多同行,都將錢投向電動車了,怎麼就不想賺錢?難道投錢進去無底洞嗎?實際上,這裡隱含著張崇舜的商業理念。

他認為,凡是商品,特別是老百姓經常使用的東西,一定要耐用,用很多次都不壞,這樣產品口碑才會有,追求短期的是不行的,成就一個好的品牌,一定要從長期的角度出發。
他還革新了代理的方式。過去的代理,產品和代理是相互之間獨立的,產品公司無法、也沒有能力指導代理商應該怎麼怎麼去做。放到現在是不可思議的,但那時候果真如此。
那時候的張崇舜早就就知道這點,他親自下到各個代理點,指導代理商應該這樣做,不應該那樣做,照道理,代理商此時應該很生氣。不過,與此相反的是,代理商主動撤下甲方爸爸的傲氣,還跟親朋戚友介紹買新日電動車。
2006年,一句“只要有陽光,就有新日”打響了全國的名聲,成龍坐在一個身材姣好女子的後面,展開著雙臂,像是在歡呼,又像是宣告著新日走向國際化。新日也很爭氣,拿下了奧運會、世博會的代言,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早在20多年前,張崇舜就意識到,粗放式、小而集散式的生產方式必然會被淘汰,而老百姓真正追求的,是追求質量更高的、更加精細的東西,用質量說話、用品質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