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由兩屆奧斯卡獎得主、英國導演柯文思執導的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全球首映式在北京舉行。《柴米油鹽之上》聚焦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講述了處於人生不同階段的中國人以不同方式奔小康的真實故事。
柯文思從事紀錄片創作40多年,拍攝足跡遍及86個國家。他兩度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坐擁16座艾美獎。近年來,他的工作重心轉向了中國。7月13日,柯文思導演就新片接受了《北京週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柴米油鹽之上
7月13日,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全球首映式在北京舉行。(魏堯攝)
柯文思:一個好政策能對人民生活產生持久的影響。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就是由中國政府主導的好政策。我們希望透過人性化的故事,展示這一宏大主題。
《柴米油鹽之上》想透過四個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主人公的真實故事,講述小康社會建設,如何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他們中有舍小家顧大家的村支書和易地搬遷的村民,有出身貧寒的離異大貨車女司機,有從農村走向城市的雜技名角,也有功成名就、反哺家鄉的民營企業家。
選角的過程特別困難。我們希望主角的故事大相徑庭,能展示小康社會的不同側面,讓西方人真正理解小康社會的內涵。我們希望,影片能以情感人。畢竟,當西方人聽到“共產黨員”這個詞時,他們便會設起心防。如果希望西方人瞭解中國,僅靠擺事實是不夠的,要打動他們的心。我不想操縱觀眾的情感。但我認為,只有真情流露的主角,才能講好“小康社會”的故事精髓。
最終,我們選了4組主人公,有共產黨員,也有普通民眾。之所以選擇這些人,是因為他們願意坦誠相待。其實,我們對他們並不“留情”,會問一些非常尖銳的問題,讓他們難以回答。但他們都對我們敞開了心扉,不但願意談論自己的生活、愛情、希望和夢想,也不諱言自己的失敗和短處。這一點,非常重要。在中國媒體上,我看到的基本都是成功的故事。但是,人無完人,是人就會犯錯。
中國的脫貧公式
常開勇,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主人公之一
柯文思:在拍《柴米油鹽之上》的過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國人堅忍不拔的性格和樂觀精神,他們對自己的國家充滿了信心。過去40餘年來,中國發展迅猛。如今,發展的紅利惠及了社會最遠端、惠及了赤貧老百姓。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但改善了人們的物質生活,還能讓人施展抱負。無論人們是想成為科學家、探險家還是教師,中國都能給他們提供機會,這非常了不起。
上世紀80年代我第一來中國的時候,中國大部分地區都處於貧困之中,沒幾個人能過上好日子。當時,我很震驚。現在要想在中國找到赤貧的人,太難了。當然,相對貧困還是存在的。畢竟,中國每天要養活14億人。有些人可能日子不太富足,但填飽肚子沒問題。這是了不起的成就,值得讚揚。
我認為,中國的脫貧公式很妙:國家組織能力達到了西方無法想象的水平;中國領導人有良知,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始終不改。可以說,在改善民生方面,中國領導人的表現一直優於其他國家的政治家。他們在其位,謀其事,負其責,表現優異。
至於那些質疑中國貧困線過低的說辭,根本站不住腳。美國還沒有脫貧,英國也沒有擺脫貧困。向其他國家扔臭雞蛋之前,先照照鏡子,摸摸自己的家底。中國養活了14億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能夠讓那麼多人擺脫絕對貧困,中國的表現已經很出色了。在這一點上,中國不應該成為被抨擊的物件,而應該被祝賀。那些吹毛求疵的美國經濟學家很虛偽,總是毫無根據地抹黑中國,這麼做很不合適,說實話也沒啥用。
我認為,西方人並不真正瞭解中國脫貧的範圍和規模。他們想象不到,中國有近一億擺脫了貧困的人,正在發揮潛力,實現夢想,對這個國家作出新的貢獻。有了他們的助力,中國的機器會比世界上任何地方的機器都轉得快。
當然,我也有一點建議。中國的脫貧攻堅是以效果為導向的。比如說,易地搬遷是為了讓人們搬到更好的生活環境,擺脫貧困。當人離開登船離岸,漂浮在一片陌生的海洋中時,是會感到恐懼的。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多關注一下搬遷居民的心理需求,多關注老一輩人的傳統和語言,讓他們在新的環境中也有根的感覺。畢竟,中國人很看重傳統。
“寶藏話題”——中國
柯文思導演(魏堯攝)
柯文思:到本世紀末,中國將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對很多西方人而言,中國的崛起是一種威脅。畢竟在國際舞臺上,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西方列強習慣了坐在前排。有一天,前排座位上冷不丁出現了與他們不同的人——亞洲人。這就好比,你在班上一直名列前茅,突然來了個更聰明的“學霸”,橫掃了所有的榮譽。這對於那些“前學霸”來講,太傷自尊了,他們需要一些時間來適應這種變化。所以,西方大國要學會分享。
我認為,中國不是尚武的國家,並不想成為世界霸主,也不會遊說其他國家的人以中國的方式生活。在過去幾千年裡,中國從沒這麼幹過。
因此,中國需要努力提升軟實力,讓他國相信中國不是威脅,而是合作伙伴。在這方面,中國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我之所以對中國話題很感興趣,是因為沒有西方人拍中國故事。這倒不是說,我是做這件事情的唯一人選。在西方,很多人認為中國是邪惡的,從而反對中國。這種想法很愚蠢。
我認為,21世紀最大的新聞就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為中國是創新的引擎,不斷給世界作出新的貢獻。中國有14億人,這可是14億個潛在的人類故事。能在中國拍攝這些電影,我很榮幸。
我不是中國的“宣傳員”,也不是中國的“腦殘粉”。我只是一個電影工作者,一個發現中國這個“寶藏話題”的電影人。但每次回國,我發現人們對待我的方式變了。他們倒沒說我是“叛徒”,但他們無法理解我為什麼會對“對手”——中國那麼著迷。
中國和西方不是對手,應該是夥伴,應該是朋友。雙方應該想辦法解決分歧,或者至少尊重彼此的分歧。因此,我在中國運營電影公司,向西方觀眾講述中國故事。我並不富有,也要養家餬口。我希望自己拍的中國故事能夠打動西方觀眾,一方面既能讓他們買賬,賞我飯吃,另一方面又能改變他們看待中國的方式。
系列紀錄片《柴米油鹽之上》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監製,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對外推廣局、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路視聽節目管理司指導,中國報道社解讀中國工作室聯合騰訊影片、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深圳市委宣傳部共同出品。紀錄片將於7月15日起先後在中國中央廣播電視總檯農業農村頻道、海峽衛視、東南衛視、騰訊影片、Discovery探索頻道、英國Sky天空電視臺等中外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播出。
來源:北京週報|作者 李南
流程編輯:u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