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愛蓮
在現代,我們總是提倡男女平等,可以說現在的社會上,我們已經真正的做到了男女平等。但是這樣的結果來之不易。
在古代,總是有著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幾十年前,我們國家還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影響。但是那個時候有遠見的人就已經喊出"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
很多女同志在那個時候起就以自身為榜樣,憑藉自己的努力拼搏為女性群體爭取在社會中的地位。"誰說女子不如男"就是她們的真實寫照,可以說她們就是當代花木蘭。
今天我們就來講一個當代女中豪傑的故事,她是真正的出身草根,又憑藉自己的不懈奮鬥改變命運的榜樣。
出身軍人家庭
陳愛蓮,現在是萬豐奧特控股集團董事局主席,掌舵千億帝國。她在前幾年被評為"中國十大傑出女性代表"。現在的她令人敬佩、光環加深,可是在多年以前,她還只是個開拖拉機的農村姑娘
上世紀開拖拉機的姑娘
陳愛蓮出生於一個特殊的時代,這個時代也給了她不一樣的經歷,成就了她堅韌不拔頑強拼搏的性格。1958年,陳愛蓮出生了。曾是軍人的父親希望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於是給她起名叫做陳愛蓮。
她的父親是一名軍人,受父親的影響,陳愛蓮骨子裡有一種軍人氣質,她從小就表現出一股不肯服輸的勁頭。
在陳愛蓮成長的年代,國內的環境比較不穩定。陳愛蓮從小就學習成績優異,是個老師和家長都誇讚的好學生。可是在升入高中之後,我們國家的教育政策改變了,於是她不得不順應潮流。
陳愛蓮高中畢業之後,就參加了青年的再教育,來到家鄉的一個公社裡參加勞動。在這裡,女性因為身單力薄,幹活的速度肯定是比不過男生的,可是陳愛蓮不甘心這樣。
不甘落後,學習駕駛拖拉機
身邊的姑娘們大多是從事一些簡單的,不是那麼的費力的活,重活技術活只能等著男人們來幹。可是陳愛蓮不願意這麼做。
婦女口號
當陳愛蓮聽到"婦女能頂半邊天"的口號,覺得這句話說的很在理。於是她鼓動身邊的姑娘們和她一起學習技能,就算不能幹太重的體力活,也可以做一些技術活。
可是其他的姑娘都覺得種莊稼能有什麼技術活,紛紛表示不願意折騰。無奈的陳愛蓮只能自己想一些招。當時的農業生產剛剛用到一些機械,像拖拉機,卡車等機具在農村根本沒多少人會用。
陳愛蓮看到機械生產的速度遠遠大於人工,於是就想如果能學會使用拖拉機該多好啊,這樣的話一定能幫社裡幹活乾的更快。
於是陳愛蓮專門去找拖拉機師傅教自己學習開拖拉機。在那個男人都沒幾個會開拖拉機的年代,一個女人要學習開拖拉機,可想而知難度有多麼大。這難度不只是學習的難度,還有身邊人的質疑。
可是陳愛蓮不去管那些,她一心一意地跟著師傅學習開拖拉機,她覺得只要能把拖拉機學好,可以幫社裡多幹活,別人就會自然而然的閉嘴。
陳愛蓮
皇天不負有心人,在不懈的努力之下,陳愛蓮終於學會了開拖拉機。成了社裡第一個會開拖拉機的女人,她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很多人的誇讚,在當地小有名氣。
與愛人結婚,卻不甘做家庭主婦
當地領導聽說了陳愛蓮的事蹟之後,覺得她的這種行為很值得讚揚,於是就把她調到縣裡做司機。陳愛蓮膽大心細,對待工作認真負責,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賞識。
在縣裡工作過程中,陳愛蓮認識了自己的愛人。她的丈夫吳良定在認識陳愛蓮的時候還在做紡織廠的廠長。吳良定比陳愛蓮大十多歲,可是他們對彼此都非常欣賞。
吳良定有才華有技術,任職廠長之前就已經拿到了紡織機械方面的幾個專利。思想開放的他見到陳愛蓮之後就對她非常欣賞。
在吳良定的眼裡,獨立自強的陳愛蓮是那麼的有魅力,而陳愛蓮也覺得吳定良一表人才,有野心有頭腦,兩個人在一起以後一定會有很好的發展。
於是,陳愛蓮和吳良定兩個人就這麼走在一起。而這個時候,吳良定正在準備下海從商。很多人覺得,陳愛蓮有這麼一個有野心有能力的丈夫,可以安心地在家相夫教子了。
陳愛蓮
可是從小就不服輸有闖勁的陳愛蓮,不甘心只是做一個每天面對柴米油鹽的家庭主婦,她想有一番屬於自己的事業。
在陳愛蓮心裡,她想打破人們對於男女不平等的偏見。於是,和丈夫一樣,陳愛蓮也想抓住機會經商創業。
不止如此,在創業型別上,陳愛蓮還偏偏選擇了需要專業知識,而且平常人還認為不適合女性的製造業,生產的是摩托車鋁輪。
穩紮穩打,創千億帝國
其實在決定生產摩托車鋁輪之前,膽大心細的陳愛蓮已經做了充分的調研,這也是她敢一意孤行的原因。
她沒有選擇自己丈夫先前從事的紡織機械行業,因為她覺得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紡織行業市場已經趨近於飽和,而那個時候,摩托車已經開始走進千家萬戶,汽車也漸漸的被人們所熟知。
陳愛蓮覺得,無論是生產摩托還是汽車,都免不了需要車輪這個配件。面多如此巨大的摩托車需求,以後的鋁輪行業一定是一片巨大的藍海。
陳愛蓮
於是,敢想敢拼的陳愛蓮就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她首先做的就是建立了摩托車鋁輪生產工廠。
工廠建立起來之後,面對同質化嚴重的鋁輪市場,陳愛蓮覺得要想在市場中佔得一席之地,就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
陳愛蓮從小就覺得別人能做的事,自己也能做,而且既然選擇做了,就一定要和別人做的不一樣,要比別人做得更好。於是在生產鋁輪時,她不僅要求工人提高生產標準,而且決定使用新型的材料,把鋁輪做得更輕、更結實。
陳愛蓮生產的鋁輪一經上市,就獲得了摩托車生產廠家的一致好評,訂單接到手軟的陳愛蓮並沒有止步,她依然緊握著"創新"的法寶,不斷改進工廠的技術。
憑藉著過硬的質量,陳愛蓮的工廠生產的鋁輪遠銷全球,企業的利潤也是直線上升。
陳愛蓮
現在,陳愛蓮創立的萬豐集團已經不只是生產簡單的摩托車鋁輪,而是生產包括汽車部件、航空工業、智慧裝備等領域的各種高階配件。
無私奉獻、熱心公益
賺到錢之後,陳愛蓮並沒有只顧著個人的享樂,而是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熱心投入到各種公益活動中。在她的領導下,她的企業遵循著"永恆提升價值,不斷奉獻社會"的經營理念。
出身於農村的陳愛蓮,無論是對家鄉的新農村建設還是教育事業,她都儘可能地出力幫忙。
為了幫助家鄉的建設,陳愛蓮個人出資500萬元,在新昌縣成立了美麗鄉村建設基金,用來幫助農村的老人和學生;在家鄉遭受水患的時候,陳愛蓮更是捐款1000萬元,用於家鄉的治水工程。
陳愛蓮
"5·12"地震發生後的第二天,正在上海的陳愛蓮就給公司打來電話,提出為災區同胞捐款300萬元。
近年來,陳愛蓮的萬豐集團在各項公益慈善事業中累計投入3300多萬元,設立各類慈善基金近億元。
陳愛蓮的辦公室裡,掛著一幅字,上面寫著"為人家創造幸福的人,最後自己最幸福"。陳愛蓮說:"我只是量力而行地做好事,企業可持續發展了,才能更好地承擔社會責任,才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