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會》又上熱搜了,因為許知遠來了。
許知遠上《吐槽大會》的確是件稀奇事,他給人的感覺是嚴肅的知識分子,他的幽默和風趣是有門檻的。
而《吐槽大會》是以不嚴肅和冒犯出名的娛樂節目。
許知遠,在《吐槽大會》上說了些啥呢?
“審美的偏狹,是一種智力的缺陷,我們不能怪他。”
“在我過去受過的教育中,過分談論個人,是很不禮貌的事,所以我不喜歡談論個人......但是張大大,不是個人。”
“金星有一種把全世界的事情都變成家長裡短的能力,即使魯迅上了她的節目,她也就是問問:在北平一個月掙多少錢?你的故居是租的還是買的呀?和閏土後來還有聯絡嗎?”
看完許知遠的吐槽,很多觀眾表示:真!文化人,罵人不帶髒字。
許知遠的吐槽之所以能讓人信服不是因為他拿別人的黑歷史開涮,或者替自己洗白,而是將觀點融入了自己的段子裡。
“北大出來做網紅沒什麼不好的,我們北大的學生就應該去佔領這些地兒,至少比清華學生佔領的好。”
“不過北大的教育真是不如當年了,我都想站在北大的門口說一聲:李雪琴你好,我是許知遠,你看這北大的門檻兒,多低。”
許知遠的吐槽有一種很濃的知識分子氣息,他的吐槽針對的不是個人,而是整個社會現狀。
當然,他也沒有忘記吐槽自己。
他說自己寫的《梁啟超傳》賣不出去,就算是薇婭也沒辦法。他還惟妙惟肖地學了一段:“這本書,好多字啊,而且好實惠,現在全網最低價!梁啟超來了,都拿不到這個價!”
許知遠的這段吐槽是他綜藝節目上的高光時刻,沒有人再說他尖酸刻薄,取而代之的是敬佩和尊重。
很多人熟悉許知遠是透過他的節目《十三邀》,和熱門綜藝相比,《十三邀》不算“頂流”。
作為一檔知識分子節目,《十三邀》是有門檻的。
在《十三邀》中,所有的問題和對話都圍繞著兩個問題
“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
“那你有時如何看待這個時代的。”
就像節目的座右銘:“每個人都是帶著成見來看待這個世界的,如果你不帶著成見,那你對世界根本沒有看待方式。”
但許知遠並不是帶著上帝視角俯瞰這個世界,相反,他始終有一種悲天憫人的情懷。
他在《那些憂傷的年輕人》裡寫道:
“如果你始終把自己看做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也始終拒絕體驗更深刻與廣闊的情感,你當然可以這樣說,無知的感動與有知的感動是有區別的,就像幼稚與單純有區別一樣。”
寥寥幾句撕開了成年人的遮羞布。
“我們身上的中庸性,妨礙了我們對於自由,對於生命的極端享受。我們馴化的教育背景,我們生命意志的軟弱已經註定了,我們只能在對"在路上"的憧憬中度過青春時光。”
他用“中庸性”來形容當代人的軟弱和世俗。
“比起那些蒼白的思想者,行動的海明威更體現了黑格爾的論斷:“人的真正存在是他的行為……它的存在不僅僅是個符號,而是事情自身。行為就是這個行為,有什麼樣的行為就有什麼樣的人。“
做人就是做事,做事就是做人,他讓我們知道知行合一的價值。
或許有人會說,許知遠是在蹭熱度,他想上熱搜了。
其實並不是這樣,他不需要上熱搜,因為知識分子不是明星,不需要用熱蒐證明自己的價值。
縱觀他在《吐槽大會》上的發言,他並沒有隨波逐流,還是保持著自己一貫的風格。
冷靜、剋制、娓娓道來。
許知遠上《吐槽大會》其實是他自己和這個娛樂至死的時代的和解,他接受了這個時代的荒誕,同時也保持著自己的清醒。
當你在這個混濁的世界無法看清自我時,許知遠會成為讓你撥雲見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