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十年之後,日本導演竹內亮“再會長江”

由 舒培榮 釋出於 娛樂

□ 南京日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邢虹 王峰

“如果十年前我沒有拍攝長江的話,就沒有現在的我。”說這話時,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在南京已經生活了8年,他決定在其製作的大型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播出十年之後“再會長江”,重走一遍長江,再為長江拍一次紀錄片,看看長江在這十年間的變化。

日前,紀錄片《再會長江》系列第一集《尋找第一滴水》在各大平臺上線熱播。沒有精緻的擺拍,沒有巧妙的設計,卻另有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和野生的真實感。貨運司機、環保志願者以及生活在冰川附近的藏族同胞……他們的真實狀態成為鉅變中國中一幀幀鮮活而生動的縮影。

因拍攝長江移居南京

看電視劇學習中文

一系列紀錄片讓竹內亮成了網紅導演。記者面前的竹內亮看上去比在鏡頭裡要瘦一些,他用極其平緩的語調敘述著他和長江的不解之緣。

2010年,竹內亮為日本NHK電視臺製作了一部大型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涉及長達6300公里的長江沿岸風土人情和自然風光;片子經過一年的拍攝和製作,於2011年在日本播出,效果卻很好。但是,竹內亮本人對這部紀錄片並不是很滿意。他說,那是他第一次到訪長江,每次過來都算是出差,而且他當時不會講中文,僅僅會說“你好”“再見”等簡單用語,很多話都要透過翻譯傳達,“不瞭解中國的真實情況,拍得不夠深度。”

可是,那次拍攝長江卻在竹內亮心中種下了一顆種子,並下定決心於2013年移居南京。所以,每次有人問他來中國的原因,竹內亮都要從那一次的拍攝長江說起。為了迅速融入中國本地的生活,竹內亮在南京大學上了一段時間的語言培訓課。更多時候,他是透過《咱們結婚吧》《一僕二主》《離婚律師》等中國電視劇來掌握中文、瞭解中國,“1小時的片子,要花8個小時才能看完。”此外,他還利用各種社交工具,與中國網友進行互動,這讓他在網上收穫了大量的關注度。

2021年,竹內亮在南京已經生活了8年,大型紀錄片《長江天地大紀行》也已播出十年。十年前拍攝長江留下的遺憾不斷“襲擊”著他。竹內亮決定再次拍攝長江,他想要去看看,對他意義重大的長江在這十年間發生了哪些變化,他不僅要重新拜訪當年拍過的人和景,還要去拍當年沒去過的地方以及沒有展現出的文化。訊息一經傳出,很多人從網上發來了相關線索。

十年前拍攝長江,到中國生活,學習中文……對竹內亮來說,一切似乎都是為了讓他能夠在2021年“再會長江”。2021年10月,竹內亮一行四人從南京出發,前往青藏高原,開始了長江探源之行。十年前,竹內亮並沒能拍攝到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在那部紀錄片裡,有關長江源頭的呈現只是一帶而過。為了把這個缺憾補上,他把“再會長江”的第一站定在青藏高原,去尋找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

遭遇高原反應

抱著氧氣瓶感受長江源

在尋找、拍攝和記錄長江源頭第一滴水的過程中,竹內亮看到了自己這些年的成長與不同。可是,竹內亮關於再會長江的拍攝,一開始並不是很順利。首當其衝的就是,竹內亮覺得自己老了,體力跟不上了。

竹內亮一直記得第一次在中國拍攝長江時,沿途許多事物都能讓他很激動。他說,那時自己就像個小孩子,看見江面上有江豚翻越而過,還會對旁邊的人驚歎:“哇,你看,江裡還能有這麼大的魚。”可是,十年之後,40歲出頭的竹內亮在4700米的地方卻出現了嚴重的高原反應,拍攝不得不中斷,更讓他難以接受的是,他不得不決定放棄再會長江的計劃,準備返回南京。

在回去之前,竹內亮決定去看一眼長江源頭。在他看來,這既是跟十年之前的自己做一次交接,也是為以後的人生留個念想,畢竟他不知道下一次會在什麼時候再來。其時,距離他們返程只有兩個小時的時間。

於是,在紀錄片的鏡頭裡,我們看到竹內亮不得不吸著氧氣,同事就在旁邊抱著氧氣瓶跟著,並一再提醒他,動作要慢一點;而在十年之前,竹內亮拿著攝像機不斷在拍。十年的時間,長江沒有變,可是竹內亮變了,他打量長江源頭的眼光也變了。流淌在青藏高原之上的沱沱河與其他河流正交匯相融,蒼茫之間,竹內亮再次被內心湧動著的某種力量所激盪,他沿著河道邊走邊拍,然後開始嘗試著小心翼翼地摘掉氧氣管,呼吸著新鮮的空氣。這時,他驚喜地發現,即便不依靠氧氣瓶,他的身體也沒有出現問題,並能如意動作起來。

站在“長江源”紀念碑前,感受著江邊吹來的風,來自內心的召喚竟是那麼強烈:這裡有富饒的風景,悠久的文化,熱情的人民……竹內亮改變了主意,他要繼續把長江拍下去。

網購需求猛增

青藏公路貨車司機月入四萬

為了更加真切地感受長江這十年間的變化,在尋找長江源頭的第一滴水時,竹內亮採用了一種特別的出行方式。他搭乘青藏公路線上的貨運司機的大貨車,前往長江的西源——沱沱河。貨車外面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貨運公路,而在貨車裡面,一個叫李武的貨車司機的人生也慢慢鋪陳開來。

從《尋找第一滴水》中可以瞭解到,隨著近幾年西藏自治區經濟的高速發展,當地網購需求猛增,青藏線的貨流量也在飛速增長。2017年,李武所屬的物流公司開通了這條線路,也不過三四年的時間,其貨流量已經漲了三倍。李武常年在這條路上奔波,吃住都在車上,雖然辛苦,卻能獲得月薪四萬的高收入。李武有四個孩子,為了賺錢養家,他每隔兩個月才能回一趟家,每次提到家人,都忍不住心酸落淚,只能在開車休息時間與孩子影片聯絡一下;他想回去多陪陪孩子,也想早點攢了錢給父母蓋房子,而他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回家鄉開一個汽車修理廠。貨車司機這個職業雖然風險很高,也很辛苦,但畢竟給了他實現夢想的機會。

竹內亮告訴記者,十年前拍攝長江時,長江源頭的基礎設施還都比較破,有幾家小招待所,有幾家小餐廳,路面更是顛簸不平;十年後再次來到這裡,沱沱河依然在靜靜流淌,但沿岸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長江源頭的第一橋舊址,已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裡修了新橋、新路;唐古拉山鎮甚至還安裝了紅綠燈;隨著來往落腳的人、車輛增多,附近的飯店也變多了。

在那裡,竹內亮甚至還發現了一家咖啡店,可以用垃圾去交換免費的咖啡喝。從幾個生態保護志願者那裡,竹內亮瞭解到,他們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做垃圾調查,即他們對這裡的垃圾進行分類研究,然後對垃圾包裝所屬品牌歸納整理,再將此資訊反饋給相關品牌商,希望他們後期能將物品的包裝換成更為環保的材料。更讓竹內亮感到意外的是,有一位生態保護志願者是被繁忙的都市生活所擠壓,乾脆來到這裡一邊做志願者,一邊思考人生的方向。

長江源頭就是“桃花源”

當地人飲冰川之水靠太陽能發電

如果說李武所屬的物流公司代表了中國經濟的發展,生態保護志願者的出現,則代表了中國人環保意識的提升。據竹內亮介紹,紀錄片中出現的這兩個典型,都是他在出發拍長江時由朋友推薦的採訪人選。基於邊走邊拍、邊拍邊策劃的創作理念,竹內亮希望能發現長江之源別具特色的一面,當地藏族同胞索南旦真的出現,則給了他很大的震撼。

竹內亮介紹說,十年前拍長江時,人們還會問他有關山口百惠、高倉健等日本明星的相關情況,而現在,人們的生活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有人在這裡創業,有人來這裡尋求心靈淨化,有人到這兒汲取前行的力量……而對當地人來說,長江的源頭就是他們的“桃花源”。

竹內亮是在前往姜古迪如冰川的路上碰到當地藏族同胞索南旦真的。竹內亮告訴記者,“姜古迪如”在藏語中意為“狼山”,有“人越不過”的意思。這座雪山海拔5400多米,沱沱河即由此發源。姜古迪如冰川融化的水匯聚成小河,是長江流出的第一股水流,長江源的第一滴水就來自於此。

在前往冰川的路上,竹內亮一行人的車輪陷進了溼軟的泥地裡,無法啟動。雖然不是無人區,但由於地處空曠的野外,他們的通訊裝置完全失去了訊號。在絕望的等待中,隨著氣溫不斷下降,他們甚至想到了生命是不是將會在此終結。這時,一位草原管理員正好路過,並喊來了救援隊伍,將他們解救了出來。索南旦真就是救援隊伍中的一員。

索南旦真的家位於冰川附近的一個蒙古包,他告訴竹內亮,建這樣一個蒙古包只要四五千元;他們常年依靠養牛養羊為生,他有一千隻羊,每隻羊最後能賣一千元,而放養的牛,平時根本不需要管;他們依靠太陽能發電,每天去河邊打水,那是冰川融化後的水,很乾淨,喝起來有一絲甜味。過著淳樸生活的索南旦真還告訴竹內亮,他不想離開家鄉,這裡空氣好、環境好,他生活得很自在、很舒適,但是,他要把孩子送出去上大學。

拍攝沒有指令碼

呈現濃濃的生活氣息和真實感

在經歷長途跋涉之後,竹內亮一行終於抵達冰川腳下,在鏡頭裡,長江源的第一滴水顯得那麼潔白,那麼晶瑩剔透。

“沒有精緻的擺拍,沒有巧妙的設計,卻另有一種濃濃的生活氣息和野生的真實感。”這是網友對《尋找第一滴水》的評價。事實上,和竹內亮之前的很多作品一樣,《尋找第一滴水》依然是一部沒有指令碼的系列紀錄片,但在製作過程中卻充滿了驚喜和亮點。

“我們沒有指令碼,但不意味著不需要指令碼。在我腦子裡,總是要事先準備無數個備案。”竹內亮告訴記者,《尋找第一滴水》最後的成片只有50分鐘左右,但他們拍的素材卻長達50多個小時,比如有關藏羚羊保護的內容,最後就忍痛捨棄了,“因為我們採訪到了相關故事,卻沒有拍到相關的真實畫面。這些瀕危動物不是想拍就能拍到的。”

《尋找第一滴水》只是對長江源頭的拍攝,接下來,他們還將沿著雲南、四川、重慶、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蘇和上海進行拍攝。承東啟西、接南濟北、通江達海、人文薈萃,長江造就了從巴山蜀水到江南水鄉的千年文脈。在這些年裡,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怎樣的轉折性變化?人與自然是如何和諧共生的?沿江人民有著怎樣的美好願景?這些內容都將在接下來的片子中進行呈現。

不過,第一集《尋找第一滴水》所奠定的風格,也讓人對《再會長江》系列後面的內容更加期待起來。據竹內亮透露,一些大的平臺正在與其進行接觸,等《再會長江》系列全部製作完畢,勢必將有更廣泛的傳播。與此同時,第一集的播出,在吸引眾多關注的同時,也為竹內亮下面的拍攝提供了不少便利,有人出力,有人出錢,也有人提供線索供其篩選。

竹內亮告訴記者,他們目前計劃是在三四月份前往雲南進行拍攝,但誰也不知道,最後的片子會出現什麼內容,“我希望這部紀錄片讓更多人瞭解中國,繼續把真實的中國傳達給世界。”

來源: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