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國慶檔最令人期待的一部電影就是《我和我的家鄉》。

這部電影可謂是集結了當前中國最強的喜劇創作班底。說是喜劇夢之隊一點不過分。

就看這陣容:甯浩,葛優,黃渤,沈騰,範偉,鄧超等,這些人湊到一部電影裡面簡直不敢想。

張藝謀總監製,甯浩總導演。去年《我和我的祖國》總導演是陳凱歌,說實話,這麼多大演員,要當好總導演,難。

作為中國喜劇的重要旗手人物之一的甯浩,是整個電影的總導演。

他也執導了五個故事單元中的第一個《北京好人》。

作為打頭炮的導演,自然壓力不小。因為第一個故事,要奠定整個電影的基調,有“定江山”的重要作用。

所謂萬事開頭難,作為打頭陣的第一個故事,甯浩下了不少苦工去雕琢好這個故事,傾注了很多心血。

光看名字《北京好人》,就知道這個故事和去年《我和我的祖國》裡甯浩執導的《北京你好》遙相呼應,而且主角還是葛優,飾演的角色也還叫張北京。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這不但是《祖國》裡口碑最佳的作品的延續,也是中國喜劇界膾炙人口的導演和演員再續前緣,這是用《北京好人》作為這部喜劇大片的第一炮,所具備的底氣。

毫無疑問,即使你把耳朵堵上,也能聽到這個“第一炮”的響亮,因為最終呈現出來的故事質量,我用兩個字概括:高階。

這種高階感源於在我看來,源於三個方面,而這三個方面也正是甯浩式喜劇的鮮明特點。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首先,是一種化繁為簡、舉重若輕的極簡主義

這種極簡主義我認為是源於甯浩導演本身的性格,從甯浩的採訪裡能看到這個人對生活對工作對作品的態度,極簡不是簡單粗暴的刪減,而是深思熟慮之後對事物本質的探索和追求。

仔細想想,其實《北京好人》沒有很複雜的情節,也沒有過多的場景變化,最主要故事都集中在幾個場景裡完成。

這是一種極簡主義式的創作手法,所謂少即是多,在有限的空間和情節裡凝練戲劇張力。

如果誇張就顯得虛假,如果用力不足,喜劇效果出不來。

這時候,葛優出現了。

甯浩如何排程葛大爺?看完《北京好人》,我只有倆字:佩服。甯浩用最簡潔卻見功底的手法給葛大爺搭了個最牛掰的臺子,然後周圍觀眾還以為葛大爺就在自己身邊呢。

說句人話,其實就是簡單卻真實,這是甯浩的魂,也是《北京好人》的魂。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要想做到這點,並不是那麼容易的。

首先在人物上,需要有充分的前史設計。這裡選擇張北京這位大家熟悉又陌生的老朋友作為主角,就有明顯的優勢了。

大家在《我和我的祖國》之《北京你好》裡就基本瞭解了張北京的性格,到了《北京好人》裡觀眾會這種潛在的心理效應會得以延續。

所以在張北京的群眾基礎上,對他這個人物的描寫就不用費過多的筆墨,三下兩下就能勾勒出一個立體的北京大爺形象。

故事整體節奏酣暢淋漓,敘事空間少,代表情節也非常緊湊。

這種精準性,其實也是甯浩喜劇一直有的優勢。

無論是他過去那種多線敘事方式,比如他早年作品《瘋狂的石頭》,以及日趨成熟的《瘋狂的外星人》,還是《北京你好》、《北京好人》這樣的小體量故事,他都能很好的掌握節奏,敘事渾然天成。

所有喜劇包袱都是自然而然的發生,沒有過分刻意的雕琢。

這種分寸感,也給觀眾一種愉悅的觀影體驗。

也是甯浩電影極簡主義的特色所在,那就是他對戲劇結構爐火純青的駕馭,其超高的創造力和掌控力,可以將自己最為擅長的幽默元素、多線索錯位感、以及不同角色的宿命感,融入到一部作品裡,用最少的元素構建出作品恰到好處的合理性,從而回饋給觀眾流暢自如的觀感。

從這一方面,也更能讓觀眾感受到喜劇作品的不俗魅力。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其次,用鄉情勾連百態,用城市反襯鄉情,用二者的交融見證時代

《北京好人》的主題和喜劇氛圍與其他四個故事是統一的,但是在統一中,它有一點最大的不同,區別於其他四個故事,就是它的主要故事都發生在城市裡。

我們看名字都能明白,《我和我的家鄉》講的是人和故鄉之間的情感聯結,這個故鄉自然就不會是大城市。

而《北京好人》也直接在題目了點了出來,故事發生在北京,還不是一般的城市,是我們的首都,一座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大都市。

在人和故鄉這個大的主題之下,很明顯敘事空間的選擇對於每個故事單元主題的呈現,有著決定性的作用。

從這一點來看,甯浩選了北京作為他的敘事主場,實在是藝高人膽大。

但是,大城市並不是與鄉土二元對立的存在,兩者應該是並存的,如何來找到這個平衡點呢?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張北京是在北京生活的人,他的表舅是從農村來“北漂”的。

當然從年紀上看,表舅的年紀並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種北漂一族,他已經不再年輕了。

城市並沒有因為年紀拒絕他,這是城市對於漂泊者的一種包容態度。彰顯北京這座城市的底蘊。

故事的開頭,張北京也在中年希望轉換跑道,換一個職業。只要你願意付出勞動,城市總會給你工作的機會。這也是很多人喜歡北京的原因。

在現代化的都市裡,總有一些部分發展過快,讓人跟不上它的步伐。

《北京好人》也很好的把握到了這點,像是現代醫院裡的機器人,讓兩人嘖嘖稱奇。

甯浩在大城市的縫隙裡找到鄉土人情的脈脈流動,城市看似冰冷,生活節奏極快,但仍然有細膩的人情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中暗湧。

城市並沒有禁錮對於人與故事主題的表達,反而提供了一個與眾不同的敘事背景,讓人在繁雜中更能體會到真情可貴。

甯浩作品,始終在記錄當下。

從《瘋狂的石頭》到《瘋狂的賽車》,兩部作品用瘋狂的底色,讓人看到了當代商業社會的飛速演化,一部涉及到了舊廠區的拆遷,一部是呈現了時髦的送葬業務,在如萬花筒般飛速旋轉的銀幕光影之中,呈現的是喧囂的地氣之感。

而隨後的《無人區》和《心花路放》,雖然格局改變,其實是瘋狂系列的延伸。因為前兩部告訴你這世界有多喧囂,而後兩部則在說,有多喧囂,人心就有多寂寞。是在鋼筋水泥的高樓叢林裡無處尋覓的內心,也是在寂寥無人的荒野中困獸之鬥的動物世界生存法則。

如今從《北京你好》到《北京好人》,甯浩再次用城市與鄉村的二元結構體,來完成被煙火之氣勾勒出的人間百態。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最後,是主題這個核和故事這層皮的無縫黏合,毫無人工痕跡

當然,對於甯浩最為考驗的一點,不僅僅是單元故事和大主題的融合,還要凸顯出他個人單元的主題。

在看《北京好人》這個段落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被故事牽著走,完全的融入故事之中。

張北京鋌而走險想了一個妙計幫助自己的表舅,但在我們觀眾看來,總會覺得這個計謀處處是漏洞。他想象中很簡單的事情,當然也是每個關卡都各有難處。

我們在擔心他能否順利度過關卡時,已經深度的浸入這個故事之中,跟著懸念走。不知不覺中,其實甯浩已經把故事主題鑲嵌在懸念之中,非常自然、恰當的引了出來。

我們也在跟隨劇情跌宕時,無意中接受了。

直到最後才意識到,原來前面有那麼多細節與最後呈現的主題相呼應。

也就只有甯浩這樣的好手,才能用這樣高階的手法把故事和主題有機、有效融合在一起。他似乎有一隻無形的手,緊緊用故事本身來抓住觀眾的心而顯得毫不費力。

《北京好人》這個故事,看上去簡潔明瞭,但暗藏內勁。

不僅有出色的喜劇情節,每個情節也都是呈現主題的重要細節。

我覺得這是代表了甯浩式喜劇的精髓,有著非常強有力的敘事節奏掌控,同時讓主題細膩藏於情節之中,敘事的表徵與核心環環緊扣,算為整個《我和我的家鄉》開了一個好頭。

甯浩式的喜劇,是高階且大眾化的存在,因為甯浩作品,無論是瘋狂還是荒誕,其作品本質一直沒有變,從始至終,甯浩打造的電影,總帶著人間的最真實氣息,而真實總是充滿力量,他,就是為了喚醒真實。

正如在《我和我的家鄉》打頭陣的這部《北京好人》,在飛速發展的都市時代下,將視角關注到了在大城市的底層打拼的小人物,無論是家門難立的老北京大爺,還是在外打工的外鄉人,這些生活困境的現實,或許我們每天都經歷的事情。

甯浩對社會的敏銳觀察,喚醒我們對真實的察覺。但他沒有一味的訴求於苦味,而是用一張醫保卡帶來的啼笑皆非,甯浩與葛優兩位笑匠合力塑造了現實困境的一點溫暖之色,也寫盡了我們的故鄉情懷,這就是把甯浩與葛優的作品,排在《我和我的家鄉》第一順位的原因:

願銀幕前的我們,大笑之後,能若有所思看看透著喧囂的人間,回憶起故鄉的溫暖。

【來源:電影幕後故事】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378 字。

轉載請註明: 甯浩+葛優,就是王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