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字臺詞一氣呵成,這種神仙操作,只活在10年前的電視劇裡
2006年,《士兵突擊》上線。
許三多、成才、史今、伍六一,真實踏實的軍人形象,“不拋棄不放棄”的鋼七連精神,感動了很多觀眾。
而且,它的成功,也給國產劇指出了一個可能的方向。沒有女主,不談情說愛,只有男人的友情,這樣的電視劇也能受到觀眾的歡迎。
《士兵突擊》的成功,帶來了“和尚劇”的熱潮。
但是,在它之後,無女主,純爺們的“和尚劇”,似乎再難出精品。因為,去掉愛情元素,去掉養眼美女,會缺少太多吸引人的點。
要用這種劇抓住觀眾,對劇集本身要極高的要求。編劇要精,導演要敢,演員要有實力。
去掉花裡胡哨的感情戲,電視劇的其他方面就要絕對過硬。
因為這個原因,“和尚劇”的難度,比其他型別要難得多。
直到2009年,《士兵突擊》的導演康洪雷,帶著一大半《士兵突擊》的原班人馬,拍出了《我的團長我的團》。
又是一部純爺們的“和尚戲”,而且,比《士兵突擊》更極端。二戰時期,邊境,生死線上,潰逃的兵團。極端殘酷的環境,被長官放棄的一群軍人,在戰爭中艱難求生。
經過三年的洗禮,無論是導演還是演員,都比之前成熟了太多。這次,他們在《士兵突擊》的基礎上,再次升級。
張譯、李晨、張國強、邢佳棟、段奕宏。
史今、吳哲、連長高成、伍六一、元朗。
小太爺、張立憲、東北佬迷龍、虞嘯卿、龍文章。
同樣的演員,同樣的陣容,帶給我們的衝擊力,卻是幾何倍上升。
題材更宏大了,導演更敢拍了,演員也比當年,更有能力。這個能力,不單單是吃苦耐勞,對惡劣環境的極端適應,還有更高難度的臺詞要求。
前者是態度,後者是功力。不但要演好,而且要專業。
從成片效果看,這群人,不但完成了導演的要求,也大大超出了觀眾的預期。
炮火、爛泥、無盡的追逃和反擊,更接近現實的二戰角落。被人遺忘的炮灰團士兵,給了我們不一樣的感官刺激。
而裡面,最出彩的一位,是段奕宏。《士兵突擊》裡的死老A元朗,《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團長龍文章。
在裡面,他面對長官,有一段長達4000字的臺詞。而且,這些詞,不是一整段流暢完整的話,還夾雜著很多地名、小吃,俗語。中間有點相聲貫口的感覺。
但是這還不是貫口,不是背熟練,又快又利索就行。這裡面,有眼神有停頓,有情感和交流。
而段奕宏,在這個鏡頭裡表情動作神情全部到位,4000多字的臺詞,沒打一個磕巴。
這場表演結束,導演康洪雷被震撼得眼淚都要出來,當場直接爆了粗口:“這TM才是真正的演員!”
這,就是“戲妖”段奕宏。
但是,這個話劇出門的男演員,只是這群演員中,最拔尖的那一個。這整個劇組,就算不那麼出名的,像獸醫、不辣、要麻等等,都給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
這不是一個演員的表演秀。這是一群真真正正願意為作品玩命付出的老爺們。
沒有噱頭,沒有花邊新聞,沒有炒作,只有踏踏實實演戲。
還是導演康洪雷那句話:“這TM才是真正的演員!”
在2009年之後,像《我的團長我的團》這種質量的電視劇,基本絕跡了。大部分作品都在向套路化泡沫化的方向發展。
後面的電視劇,更多的是做流量,找明星、而不再關注作品本身。
其實2009年前後,變化還是很多的。不光是影視行業,就連流行音樂也從那時衰落。
我們喜歡聽的歌曲,能一直躺在歌單裡的,大部分都在2010年之前。甚至很多是八九十年代的歌曲。
大致來說,2010年前後,流量打垮了質量。在之後,越來越沒有人願意去去打磨演技,沉下心去認真出作品。
整個環境,似乎在朝另一個方向發展。
換臉、摳圖、臺詞念數字,從少數頂級流量明星的特權,在慢慢變成行業普適的規則。
在這種環境下,臺詞好,專業強,都不如會營銷會圈粉來的有效。
專注演技的年輕演員,在娛樂圈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他們沒有老戲骨的資歷,沒有流量明星的關注度,有的只是和自己死磕的精神。
但是,這種死磕精神能不能有用,還不好說。現在,缺的不只是好的演員,更缺和他們匹配的劇本和作品。
現在,沒有願意去拍《我的團長我的團》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作品,也就找不到這麼多願意為演戲付出的演員,
泥裡打滾,狂背臺詞,還要去揣摩人物的心理和情緒。
現在的頂流演員,誰還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
光鮮亮麗能掙到錢,誰去吃這種苦呢?
時代變了,好劇少了、
製作最精良的電視劇時代,就像龍文章說的:黃鶴一去不復返。
回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