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深響,作者李新笛,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幾個小時後,當鳥巢穿越回08奧運的場景時,為期兩週的北京冬奧會就要緩緩落幕了。
但在各大社交平臺上,人們對於冬奧和冰雪運動的討論興致未減——一些運動員圈粉無數,網友從關注他們的比賽結果、轉而關心他們的生活日常;一些網友開始攛掇三五好友一起嘗試冰雪專案;有的年輕人還在期待搶到“冰墩墩”......這場冰雪盛會,無疑成為農曆春節之外,另一個喚起全國人民關注的熱點。
隨著冬奧會落幕,未來在眼前展開。當國人再度想起這場冰雪盛事,它不僅僅是一次冰雪文化的啟蒙。開閉幕式上充滿藝術感的文化呈現、場上拼搏場下圈粉的運動員、社交媒體上日夜討論比賽的網友、還有那個成為年輕人“社交貨幣”的圓滾滾的熊貓,這些記憶碎片一同組成這個冬天溫暖而美好的回憶。
最火的一屆冰雪盛會中國人對冰雪賽事的熱情原本沒那麼高。因為中國幅員遼闊、不少地區冰雪資源稀缺,過去數年,人們對冬奧會的關注度遠不及奧運會。
但今年北京冬奧卻打破了這種這個定律——百度熱搜大資料顯示,北京冬奧會的搜尋熱度遠超前兩屆同期,相比索契冬奧會與平昌冬奧會分別高出1372%與558%,也超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後的歷屆夏奧會,比2021年延期舉辦的東京奧運會熱度還高68%。
為何此次冬奧會能夠掀起更高的熱度?
不可否認的一點是,前面的多屆冬奧會、加上日常中越來越流行的冰雪活動,讓不少人已經形成了對冰雪運動相對成熟的認知。
但更加顯而易見的是,中國是今年冬奧會的東道主,國人在心理上對這場賽事更有接近性;而且無論是媒體報道、公開活動、還是日常生活,線上還是線下,都滲透進了更多冬奧元素,讓這場體育賽事充分在國人腦海裡形成認知。加上2月4日的開幕式正值農曆大年初四,冬奧會的許多賽程都在春節期間,這正是中國人與親友團聚、充分放鬆的時候,冬奧會的各種熱點無疑成為人們與親友交流時的談資。
圖源:新華社
今年冬奧會,自始至終、賽場內外,確實有頗多亮點吸引了人們的目光。
作為總導演,張藝謀在冬奧會開幕式上呈現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中國形象:不刻意去講中國五千年的歷史,而是強調“我們”,將中國和世界連在一起;同時,簡約的中式美學貫穿全程,體現出中國比14年前更強大的文化自信。
圖源:環球網
美輪美奐的開幕式只是開了個頭。接下來,貫穿比賽全程的科技感,則引發陣陣驚歎,令人目不暇接:
首都體育館中,天津大學和多家機構研發的二氧化碳快速“造冰”技術,讓花樣滑冰和短道速滑兩個專案的運動員有機會取得“更快”的成績;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A組決賽上,任子威身上充滿科技感的“戰衣”由北京服裝學院劉莉教授團隊設計研發,整體使用新型的高彈防切割面料,冰刀無法劃過衣服。
賽場外,各國運動員所居住的冬奧村裡,有機器人做飯、也有智慧遙控床;而被用作冬奧大巴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所排放的“尾氣”是比飲用水更乾淨的純淨水。
還有將高萌點與高科技結合於一身的“冰墩墩”,因為太過火爆甚至“一墩難求”,不少年輕人把冰墩墩做成表情包,這個冬奧吉祥物儼然成為當下年輕人的社交貨幣。
圖源:環球網
賽場上全力以赴的參賽選手,更是今年冬奧的一大看點——谷愛凌、蘇翊鳴是冉冉升起的新星,一次比賽就抓住全世界的目光;任子威則是經驗更成熟的選手,穩紮穩打、始終優秀;亦有許多年齡超過35歲的老將,寶刀未老,在賽場上詮釋真正的奧運精神。
賽場之外,這些參賽選手的獨特個性圈粉無數,讓不少網友開始關注他們的人生經歷,並開始瞭解他們所投身的冰雪運動。
這背後離不開“聲量放大器”短影片平臺。隨著各大短影片平臺吸引上億使用者、開發出更多玩法,多向互動的特性讓短影片平臺成為各種社會熱點討論的中心。此次冬奧會中,海量內容、各類話題也正是藉助短影片平臺迅速擴大聲量,才能不斷地“全網刷屏”。
特殊的記憶短影片平臺幾乎已經成為這場體育盛事的“記憶簿”。
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冬奧會的幾乎任何話題,都會在這裡被網友們討論,據「深響」觀察,許多短影片平臺上一天可能就會誕生幾十、上百個關於冬奧的熱榜,例如,快手平臺中關於冬奧會的熱點事件每天就平均有幾百個。
這些熱榜涵蓋種類非常廣泛,有的科學專業甚至冷門。比如,“短道速滑為什麼容易犯規”“冬奧會天氣不好可以人工干預嗎”;以及“4A跳到底難在哪兒”、“冬奧村菜品供應商”。
身懷絕技的冰雪達人的花式滑雪姿勢也被短影片記錄下來,其中,一個年僅四歲的小女孩雙板、單板都會玩,不少網友看到了都感慨“四歲就身懷絕技、未來一定能成大事”。關於小女孩的多條影片播放量迅速破千萬。
更多熱點事件則圍繞運動員,從場上精彩表現,到場外的冬奧故事,再到運動員可愛獨特的個性,都能被第一時間捕捉,並透過短影片記錄下來。運動員的形象也不只是賽場上的排名,而是更加立體的“人”。
比如,截止2月10日,僅快手一個平臺就產生了共90+條關於冬奧冠軍任子威的熱點,從場上“任子威一騎絕塵高光時刻”、“李文龍摔倒後任子威奮起直追”、“任子威短道速滑姿勢有多帥”、“奮力交接的任子威好燃”,再到比賽結束後“任子威奪冠後的凡爾賽發言”、“任子威奪金後同學們在群裡祝福”。
任子威的自身經歷、個性特點也被挖掘出來,比如“任子威曾因想家想到坐馬路邊哭”、“任子威說不練體育就當兵了”、“任子威偷偷收集了好多冰墩墩”。當然,還有與他相關的溫暖故事——“被武大靖任子威整破防了”、“任子威媽媽向兒子隔空喊話”、 “小夥用1萬張撲克牌祝賀任子威奪冠”......
快手平臺中熱點此起彼伏的同時,任子威還於17日和19日分別在快手直播豪送666個冰墩墩以及連麥郎朗、丁真、安賢株。加之在冬奧賽場上,任子威連獲兩枚金牌,這些都讓他的關注度在短時間內大幅度升高,粉絲量迅速逼近1500萬。
從冬奧科普、到各種運動員採訪和花絮;從冰雪達人分享冰雪運動、到各類達人創作與冬奧息息相關的短影片內容,如今,這裡只有你想不到的點子、沒有找不到的話題。
而短影片平臺之所以能夠將這些微小的片段匯聚起來,形成人們的共同記憶,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社交媒體的傳播並非單向的,多元互動的媒介特點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資訊生產者、時代記錄者。
比如在短影片平臺中,機構媒體一般會發布關於比賽片段、頒獎典禮、選手採訪等權威內容;而各類冰雪達人則會分享自己的滑雪經歷、以及關於冰雪運動的知識。
身懷絕技的垂類達人會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冬奧助威——距離冬奧開幕前一個月,兩位快手00後大學生用手翻紙形式創作了水墨風短片《破繭》為北京冬奧加油助威,隨後站內《破繭》相關影片播放量很快就破1億。
作為體育達人的運動員和教練,則會在短影片平臺介紹冬奧知識、傳播最新訊息,例如中國雪上專案冬奧首金獲得者韓曉鵬就透過直播,分享來自冬奧張家口賽區的最新訊息;短道速滑奧運冠軍張會、短道速滑冠軍郭奕含,從專業角度分析比賽結果,講解賽事規則,分享更多賽場下的故事。
而更多更多的普通使用者,在這場全民盛會中,也可以從自己的視角來記錄自己與冬奧相關的故事,這些故事也成為國人關於冬奧的共同回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快手的多維助攻海量短影片內容傳播,放大了冬奧會在網際網路上的聲量,也補充完善了人們對於冬奧的共同記憶。在這之中,作為短影片平臺的“快手”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作為此次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轉播商,快手取得了先發優勢。但快手所做的,不僅僅是轉播比賽。事實上,除了透過點播的方式進行24小時不間斷報道,快手針對賽前到賽事期全週期,打造覆蓋全場次賽事點播+多元自制內容+創意魔錶+互動玩法等在內的內容矩陣。
這其中,快手自制IP的能力在此次冬奧會上得到全面展現。
從1月27日(臘月二十五)開始,快手就提前營造冰雪氛圍,即聯合劉老根大舞臺打造冬季運動題材聯歡活動——年味冰雪季,圍繞“冬奧”、“冰雪”、“新年”為關鍵詞,聯合宋曉峰、劉小光、楊樹林、王小利等一眾劉老根大舞臺成員在相關話題頁釋出作品,展現不為人知的東北版冰雪技能。
緊接著2月1日至3日(大年初一到初三),快手又推出第一檔競技真人秀《冰雪隊隊碰》,邀請榮耀熱力官王濛、林更新、硬糖少女303陳卓璇等嘉賓,帶領全國觀眾提前感受冰雪運動的魅力與競技體育的緊張刺激感。
冬奧期間,快手還推出首檔自制奧運短片《二十》,致敬中國冰雪背後的普通人;並推出冬奧主題訪談節目《冰雪英雄》和《冰雪快報》,邀請賽場內外的熱門運動員及教練、明星,讓老鐵們透過快手瞭解更多有關冬奧會和運動員們的“冰雪故事”。
強大的內容矩陣,並依託由多位明星運動員+人氣明星+知名主持人+專業大咖+機構媒體+快手達人等組成的重磅嘉賓陣容,快手的平臺價值在這個春節以及冬奧會期間得到了充分釋放。
據申萬網際網路傳媒資料顯示,快手在2022年除夕的DAU較前一日環比增長10.0%;快手極速版較前日環比增長9.7%。觀看時長上,快手和極速版春節期間人均單日時長分別較21年春節分別增長16.9%和22.3%。
快手自制奧運短片《二十》
事實上,體育為快手帶來了巨大的價值並非第一次體現。快手在此前還是東京奧運會的持權轉播商,因此在2021年三季度,快手的多項資料獲得可觀增長:截至2021年8月,快手應用上奧運相關的內容影片總播放量達到730億次,端內總互動人次達60億;快手使用者在體育內容上花費的總時長相比2020年同期增長超過1.5倍,這也是其平均使用者使用時長增長的四倍以上。
除了北京冬奧會、東京奧運會,快手還與NBA、CBA、斯諾克以及明星運動員達成了重要合作,這一系列體育IP本身就具備超高流量價值,而快手則基於IP打造了豐富的內容生態和玩法,從而激發使用者對於體育的熱情,也將“體育”的價值發揮到最大。
體育IP之於快手的價值顯然受到市場的認可。冬奧會期間,截至2022年2月18日上午,快手的股價一度逼近100港元,較一月份低點反彈超46%。
短短兩週,這場冰雪盛會為我們留下了無數的記憶碎片:關於更繁榮強大的國家、更加立體的運動員,也關於無數多才多藝、熱情似火的普通人。
當若干年後人們再次談起北京冬奧,快手上關於冬奧的各種片段,都會成為中國人滿含溫暖的共同記憶。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絡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