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黨百年之際,新京報推出“星火燎原——影視中的黨員形象”系列訪談。集結老、中、青三代演員,他們都曾因角色與黨員結緣,受到黨員精神的洗禮,並以此形成一生自覺奉行的信念,在表演道路上嚴於律己,砥礪前行。
跨越百年時光,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透過演員們的講述,我們試圖還原那段崢嶸歲月,以優秀黨員形象的樹立,弘揚新一代黨員精神。
新京報文娛×新京報動新聞聯合出品
作為特型演員,盧奇曾在電影《百色起義》《大轉折》《鄧小平》等60多部影視作品中扮演鄧小平。這個龐大的數字,見證著他40餘年的演藝事業,而“小平同志”也成了盧奇的代名詞。
即便如此,在詮釋每一部作品時,盧奇仍在盡力尋找自己的不足,以彌補之前的遺憾,讓自己儘量成為角色,以富有層次感的表演,專注於細節的拿捏,去還原鄧小平風采。他告訴新京報記者,越是演得多、瞭解得多,越能感受到鄧小平的偉大:“對他的表演是沒有止境的,是一種對自我素養的提升,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還有很多地方可以做得更好。”
盧奇憑藉電影《鄧小平》獲得了第26屆大眾電影百花獎和華表獎最佳男演員。
試鏡《百色起義》,先被化妝師潑了冷水
對於能不能出演鄧小平,盧奇並沒有抱任何希望。可一到劇組他就先被化妝師潑了冷水:“因為我之前剛演完孫中山,頭髮長、有鬍子,化妝師說‘你看起來更像孫中山,並且你是雙眼皮,小平同志是丹鳳眼’。”
盧奇從小多才多藝,中學畢業後,正趕上部隊招文藝兵,便報了名。他在部隊文工團幹了四年,先後做過報幕員、二胡演奏員,演過歌劇、話劇。此後,盧奇進入四川省人民藝術劇院,成了一名普通的話劇演員。
1979年,盧奇第一次參演電影,在影片《山城雪》中扮演周恩來的警衛員。1986年,受劇院指派,他到四川電視臺參加節目排演,在錄音棚裡見到了當時的臺長,對方看到他後說了一句,“盧奇啊,你長得有點兒像鄧小平”。“我心裡沒覺得有多像,就算像,也不可能找我演鄧小平,所以並沒有放在心上。”盧奇把這話當成了一句玩笑。
但讓他沒想到的是,幾年後,這句玩笑成了真。
彼時,陳家林導演正在籌拍電影《百色起義》,並在全國範圍內甄選鄧小平的扮演者,導演想著既然鄧小平是四川人,就應該去四川尋找貼合的演員。很快,他就注意到了盧奇。
不過,對於能不能出演鄧小平,盧奇並沒有抱任何希望。他想,全國有這麼多演員,扮演的又是一號角色,怎麼會選他?本來想著還是該幹啥幹啥的他,卻意外接到了邀請他去長春電影製片廠試妝的電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他去了長春,可一到劇組就先被化妝師潑了冷水:“因為我之前剛演完孫中山,頭髮長、有鬍子,化妝師說‘你看起來更像孫中山,並且你是雙眼皮,小平同志是丹鳳眼’。從一開始就否定了我,後來導演說,既然來都來了還是試一下吧。”
試妝過程中,化妝師覺得盧奇的眉毛太濃了,不像鄧小平那麼稀疏,想將他的眉毛拔掉一半:“我當時就想出演小平同志的機會難得,拍電影也很光榮,就忍著,拔了吧。結果,疼得我全身冒汗,眉骨都腫了,只能抹油膏消腫後再重新試妝”。幾經折騰,剃了平頭,再試上妝的盧奇,確實和他之前的樣貌有了很大的差別。軍裝一穿,站在鏡頭前,連攝影師都感嘆“太像了!”
50歲的他演90歲的鄧小平,凌晨就開工
“小平同志是我們愛戴的領袖,我演不好,就是辜負大眾對我的期望,即使過程艱辛,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試鏡後,劇組讓盧奇回去等訊息。原本以為自己真的沒什麼希望的盧奇,卻在兩個月後,接到了劇組發來的電報,正式通知他成為電影《百色起義》中的鄧小平扮演者。這讓盧奇激動了整整一個晚上。
電影《百色起義》是盧奇第一次出演鄧小平。
一進劇組,為了達到表演的形神兼備,盧奇就開始蒐集鄧小平的影像資料;訪遍與小平同志一起生活、工作的親友、同事;模仿鄧小平的表情、說話方式、走路姿勢。憑藉在《百色起義》中的表演,盧奇榮膺第10屆金雞獎最佳男主角,踏上了鄧小平特型演員的表演之路。此後,他在多部影視作品中刻畫了鄧小平各個時期的形象,只要有鄧小平的地方,就有盧奇的身影。
但對於每一次的表演,盧奇都不敢怠慢,尤其在參演2003年上映的電影《鄧小平》時,盧奇的壓力來自於其對晚年鄧小平神態氣質的把握。那時的他還不到50歲,卻要在片中飾演70歲到90歲的小平同志,著實困難,必須要化特效妝,將鬆弛的眼袋、突出的顴骨堆在臉上。
至今回想起來,盧奇都說“那段時間確實吃了不少苦頭”。因為化妝過程耗時長,他每天都是第一個到片場,白天的戲,凌晨兩三點就要開工,睡眠對他而言成了奢侈。
因為是特效妝,化妝師需要為盧奇粘上皺紋,染好白髮,在臉部和頭部刷上黏稠的酒精膠,然後貼上十餘塊人造皮膚。整個妝容需要在臉上停留十多個小時,到了晚上卸完妝,盧奇的臉幹得生疼。事實上,比起化妝更難熬的是帶妝候場,長時間的等候,悶熱的酷暑,他的臉癢得就像有螞蟻在爬,只能靠用力地拍大腿、跺腳來緩解。
拍攝電影《鄧小平》時,為了飾演老年時期的鄧小平,盧奇化了特效妝。
這份堅持也為盧奇帶來了無數觀眾的讚譽,他也憑藉該片獲得了當年的百花獎及華表獎最佳男主角,加上因《百色起義》獲得的金雞獎,盧奇成了少數獲得中國電影三大獎項的大滿貫演員。即便他也認為影視藝術是遺憾的藝術,但每次表演都能找到新的突破,獲得進步:“哪怕只需要面對這一個角色,能在這麼多次機會中不斷地總結、進步是讓人很有動力的,要儘量在下一次給我機會的時候,把之前的遺憾彌補上,將每一次扮演的經驗留住,不斷完善,做到更準確、更接近。”
在盧奇看來,“小平同志是我們愛戴的領袖,我演不好,就是辜負大眾對我的期望,即使過程艱辛,也是我至高無上的榮譽。”
曾因接演反派角色,引父親不滿
“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演員進入下意識的狀態。做到這點要真聽、真看、真感受,這是必須要做的基本功課。當你塑造人物的時候,沒有最真的東西是很難表現的。”
由盧奇塑造的“銀幕上的鄧小平”,獲得觀眾認可的同時,也獲得了鄧小平身邊人的肯定。“記得拍完電影《大決戰》後,鄧小平同志的女兒鄧榕曾給劇組打去電話,表示‘感謝盧奇同志,他演得很成功’。聽到這個訊息,我特別感動,能得到鄧小平同志家人的認可,無疑對我是一種巨大的鼓舞。”
不過,在突破與拒絕重複面前,盧奇也像其他演員一樣,希望自己表演的角色是各式各樣的。在鄧小平之外,他曾嘗試過一些其他角色,包括動作戲、古裝戲。一次,他接到一個反派角色,父親看後極為不快,他告訴盧奇,以後這種戲不能演。盧奇想了想,父親的話不無道理,小平同志是一位影響中國的偉人,作為扮演他的特型演員,接戲時一定要慎重。
新京報記者 鄭新洽 攝
在四十餘年塑造偉人的過程中,盧奇說,對鄧小平的情感早已大於一切。要想將這個角色演到最好,就一定要做到事無鉅細的觀察,稍有疏忽就會被人詬病,讓人失望。因此,對鄧小平的表演成為盧奇無止境追求的事業,也影響了盧奇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一有空就會閱讀關於鄧小平的書籍;捕捉鄧小平在各個時期、各個階段的精神風采,大到他的思想,小到他的眼神。“表演的最高境界,就是讓演員進入下意識的狀態。做到這點要真聽、真看、真感受,這是必須要做的基本功課。現在很多演員演戲,雖然可能在聽,卻總是在想其他的技巧。偏偏當你塑造人物的時候,沒有最真的東西是很難表現的。只有在‘你就是角色’的情況下,很多東西無需刻意表現,自然而然地就變成了那個人。”
新京報資深記者 周慧曉婉
攝影 鄭新洽
首席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