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發展的爭議一直存在,關於相聲發展道路的討論也不眠不休,這個話題說起來還有些沉重和荒誕。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是什麼時候衰落的
有時候也在思考,相聲的衰落是不是一個偽命題,又該用什麼標準來判斷相聲的衰落。
或許是春晚上相聲的表演數量,但就是被唱衰的2006年之前的十年時間,每年也有兩三段相聲登上春晚舞臺;倒是所謂相聲紅火的這些年,只有一段相聲,兩段就是罕見至極。
相聲演員演小品,也就只有侯耀文等了了幾人,馮鞏表演相聲劇(可看作小品),也是在2007年前後,按理說,這時候的相聲已經紅火了。
網路上的專家們倒是有理有據,把時間定位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前中期,隨後說一堆相聲振興的臭話,說到底沒說出標準是什麼。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為什麼會衰落
標準不一,甚至找不出一個標準,就暫且用通俗的時間線來代表相聲衰落的糾葛。這裡可以肯定的說,相聲衰落有多重判斷標準,我們以後再探究。
如今有許多人將相聲的衰落歸咎於姜昆頭上,這是徹頭徹尾的偏見。一個人能影響一項藝術的發展道路,這本就是荒誕不經的看法。從另一層面上來說,姜昆完美繼承了侯寶林、馬季的衣缽,創造了歌頌相聲的另一高峰。
以《虎口遐想》為時間線,之前的作品大都是姜昆自己創作,之後的作品有梁左的功勞。姜昆成名靠梁左也是道聽途說,根本經不起推敲。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衰落的外在原因有兩個:一是小品等其他曲藝形式的大量湧現,衝擊了相聲在觀眾心目中的娛樂地位;二是網路電視媒體的大量湧現,觀眾尋求快樂的途徑不再單一。
春晚的功用也大幅度褪色,缺失了之前的重要地位,春晚的衰落使得相聲缺失了一個重要的出名場所。
相聲衰落的內在原因有兩個:一是老演員相繼淡出相聲舞臺或離世,相聲發展缺少了旗幟人物;二是歌頌型相聲進入了轉型期,不論是姜昆,還是侯耀文沒有成功轉型的魄力,或者有努力並未成功。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郭德綱促進了相聲的繁榮
很多人將現在相聲的繁榮譽為虛假的繁榮,溜溜球倒不這樣看,郭德綱的成名促成了相聲範圍的拓展,相聲劇場的增多,相聲觀眾的加量,都是不爭的事實,雖然有變質的因素存在。
我們也承認郭德綱先生對相聲的積極作用,但也不能盲目的誇大。譬如這樣的說法:沒有郭德綱,你們還城牆跟演呢;沒有郭德綱,相聲早就滅絕了。
相聲在侯寶林大師的努力下,演員地位上升到了很高的層次,撂地都成了少見難見;相聲亦存在於天津等地,甚至小劇場的開辦早於北京,何謂相聲滅絕?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相聲未來的發展趨向是什麼
對於相聲的未來方向,我們也只能做一個大膽的猜測:歌頌型相聲依舊是主體發展道路。
原因何在?歌頌型相聲是順應時代發展方向和社會教化要求的。馬季先生將相聲分為三類:諷刺的、歌頌的、知識趣味的。
很多人把歌頌型相聲的範圍給變窄了,認為演員自己在臺上笑就是代表,這是可笑的行徑。如馬季先生的作品《友誼送》、《登山迎新贊》等,都是反映時代發展風貌和社會前進步伐的優秀作品。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如若要是將範圍誇大化,將馬季先生表演過新相聲也作為歌頌型相聲的作品,徒弟姜昆、馮鞏等表演的也是歌頌型相聲的話,倒也無傷大雅。
將歌頌真善美,鞭笞假惡醜也作為歌頌型相聲門類的話,發展的可能性必將進一步寬泛。畢竟,藝術的發展方向不是藝術的從業者做決定的,也不是大眾可以左右的。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0 字。

轉載請註明: 相聲衰敗不是姜昆造成的,振興有郭德綱的功,卻不是相聲發展之道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