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作者:孔德罡(南京師範大學南國劇社總監)

  編者按

20世紀60年代,以抗美援朝戰鬥英雄楊育才帶領尖刀班深入敵後,出奇制勝,殲滅“白虎團”團部的事蹟為素材創作的京劇現代戲《奇襲白虎團》風靡全國,成為永不磨滅的一代經典。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週年,值此時刻,讓我們一起回顧這部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是如何煉成的。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1.戰地簡報上的偵察兵故事被搬上舞臺,創作於前線的劇目迅速在志願軍戰士中間傳頌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的故事,要從解放戰爭初期的一群流落東北的京劇藝人說起。他們跟隨“四野”在解放戰爭期間走遍南北,又跟著部隊跨過鴨綠江隨志願軍征戰,組成了中國人民志願軍京劇團。志願軍京劇團有無數歷經多年打磨而成的拿手好戲,但美中不足的是,都是如《鍘美案》一類的傳統劇目。此時,“現代京劇”改革之風已經吹遍全國,志願軍京劇團更是親身一線經歷了抗美援朝的鐵血與熱火:如果要尋找一個最能講述“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藝術團體,有誰能比志願軍京劇團更合適呢?1956年,周恩來總理在觀看志願軍京劇團演出後也說:“你們不久後也要回國了,拿什麼向祖國人民彙報呢?要想想這個問題。”志願軍京劇團本就具有高超的藝術水準,以及在戰地的所感所見,無不預示了《奇襲白虎團》這樣一部經典現代新編京劇的誕生是“水到渠成”。

很快,志願軍京劇團在當時的戰地簡報《志願軍一日》中看到了《楊育才帶尖刀班深入敵偽軍白虎團》的通訊訊息,眼前一亮——如此傳奇精彩的戰鬥故事,況且戰鬥英雄還就在大家身邊!京劇團立刻找到了戰鬥英雄楊育才進行採訪,打探具體的事件細節。被問到全程遇到的最大的困難時,沒想到楊育才對戰鬥歷程的艱辛困苦毫不畏懼,處處迎難而上,但卻因為當時白虎團門口停著大量汽車堵住去路,差點誤了期限而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楊育才的生動講述,促使京劇團李師斌、方榮翔、李貴華三人靈感迸發,他們迅速執筆完成初稿《偵察兵的故事》,並由殷寶忠、方榮翔組織排練和排程,很快就拿出來給志願軍戰士演出——這是志願軍京劇團的第一部現代新編京劇。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果然,親身經歷的體驗比經典的傳統劇目更能激發戰士們的觀劇和參與熱情,《偵察兵的故事》迅速在志願軍戰士中間一炮打響,受到熱烈歡迎,每次演出座無虛席,氣氛熱烈不說,演出結束戰士們更是主動留下來講述自己的戰鬥經歷,提出基於親身體驗的修改意見,補充了大量戰鬥英雄的事蹟和趣聞……待到志願軍京劇團啟程回國之際,他們終於有了“向祖國人民彙報”的作品:凝聚了集體志願軍戰士的經驗和心血結晶的70分鐘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志願軍京劇團回國後集體轉業,併入了山東省京劇團,也將《奇襲白虎團》帶到了山東大地。誰能想到,這部創作於朝鮮前線的新編劇目,在全國範圍內的藝術傳奇其實才剛剛開始。

  2.精心琢磨創造了“新程式”,把軍事動作、舞蹈元素融入京劇身段之中,成就了新編京劇獨一無二的武戲主打

為迎接1964年的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山東省京劇團選中了《奇襲白虎團》。上級領導對此十分重視,《奇襲白虎團》的修改創作從一開始就在很高的規格上進行,從全省各個創作部門抽調精幹力量加入劇本創作班子,而創作班子的辦公地點就放在時任山東省委第一書記的譚啟龍家中,專業京劇編劇孫秋潮、導演尚之四也是這個時候加入劇組的。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劇照

在劇本創作上,孫秋潮帶領全省的精英編劇,對《奇襲白虎團》的場次結構、節奏緩急都進行了精益求精的完善,並特意豐滿瞭如崔大嫂、阿瑪尼等旦角形象。將旦角作為全劇的敘事線索,不僅改變了原作缺乏旦角、戲份不平衡的缺陷,更藉助旦角的描寫展現了朝鮮人民與中國人民志願軍攜手抗敵的軍民魚水情誼,也改變了本來劇目偏重戰鬥場面與武打場景,缺乏對思想內容的描述的弱點,從上到下更加全面地給抗美援朝戰場描繪了一幅全景圖。也正是因為抓住“典型人物”,描繪整個抗美援朝戰場和英雄人物的需要,男主角從真名“楊育才”改名為可代表戰鬥英雄所有優秀品質的“嚴偉才”。原來的男主角李師斌年事已高,面對繁重的唱段和武打設計略顯吃力,為保證演出的完美效果,劇組起用了因為演出《八仙過海》而嶄露頭角的新人演員宋玉慶來飾演嚴偉才。宋玉慶對這個角色盡心盡力,付出了難以估量的心血和汗水,終於在劇團的前輩手把手細緻的教學和傳授下,演出了他藝術生涯堪稱巔峰,甚至是新編京劇歷史上最為出彩的戰鬥英雄角色。

《奇襲白虎團》在朝鮮演出時就以激烈精彩的武打場面見長,此次修改創作更是將武打場面和設計發揚光大,借鑑了京劇藝術家張世麟的劇目《雁蕩山》中的動作技巧,其高難度的驚險場面和氣勢宏偉陽剛的戰鬥場景令人過目不忘。男主角嚴偉才有一個下高“臺撲”的高難動作,要從兩米多高的臺上一週翻下,落地後連續兩個虎跳加一個前撲空翻,緊接三個跳叉一個轉身360度跳叉,同時身穿厚重軍裝,披著寬大斗篷,這也增加了極大的難度。宋玉慶為此每天苦練無數遍,最終將這一整套動作行雲流水般完美呈現。《奇襲白虎團》中的很多動作設計,其實在傳統京劇的範疇內是“不合規”的,而且很吃力,不好做,但正是這樣在動作設計上的大膽創新,不僅巧妙運用傳統程式和身段,又精心琢磨創造了“新程式”,把軍事動作、舞蹈元素融入京劇身段之中,創造了“排除地雷”“匍匐前進”“刺刀格鬥”等現代軍事生活的新程式,令《奇襲白虎團》成了新編京劇中獨一無二的武戲主打。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奇襲白虎團》劇照

一部成功的京劇,在演唱方面更要悅耳動聽,適合傳唱。在精彩的武戲之外,《奇襲白虎團》不僅貢獻了如西皮流水《打敗美帝野心狼》、二黃快板《決不讓美李匪幫一人逃竄》等膾炙人口的唱段,其中《決不讓美李匪幫一人逃竄》更是融合了二黃唱腔穩重的特點和西皮流水的節奏,組合非常獨特;在音樂方面,序幕、尾聲以及唱腔的過門、配樂均運用了《國際歌》的樂調;除此之外,還在展現志願軍群體和朝鮮人民時,採用了《志願軍戰歌》和朝鮮民歌《桔梗謠》的樂調,音樂元素豐富細緻,令人耳目一新。

  3.歷經了從朝鮮到山東,從山東到北京,最後從北京紅遍全國各地的光輝歷程,留在一代國人的集體記憶中

經過多次修改潤色,《奇襲白虎團》最終“定版”:在抗美援朝戰爭最後一次戰役金城戰役中,美國侵略者、南朝鮮李承晚偽軍與朝鮮人民軍進行停戰談判,但他們假談真打,破壞談判。李偽軍王牌軍首都師第一團“白虎團”越過“三八線”不斷挑釁,妄圖實現“北進計劃”。中國人民志願軍偵察排副排長嚴偉才率領偵察班,在朝鮮人民軍聯絡員韓大年和當地群眾崔大嫂、阿瑪尼等人的協助下,化裝成敵軍,直插敵人心臟,策應主力部隊搗毀“白虎團”團部,生擒“白虎團”團長和美國顧問,為奪取戰役的全線勝利創造了條件。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演出大會,山東省京劇院《奇襲白虎團》演出節目單。

在1964年6月的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上,作為當時少見的抗美援朝主題劇目,《奇襲白虎團》一開始就受到觀眾的普遍關注,而山東省京劇團也不負眾望,從19個省、29個院團之中脫穎而出,場面之熱烈和受歡迎程度空前。

觀摩大會結束後,周恩來總理將劇組留在北京,組織劇團在中南海禮堂多次演出,不僅親自就劇目中的歷史還原、政治思想問題提出修改,還邀請朝鮮人士觀劇提供參考意見。在專業的指導意見下,劇目質量進一步獲得提升。

1964年8月10日,毛澤東、鄧小平等國家領導人觀看了《奇襲白虎團》,並接見了全體劇組成員。毛澤東評價該劇“聲情並茂”,還對劇中引用他的“以革命的兩手對付反革命的兩手”印象頗深,笑道“這是我說的話嘛!”

《奇襲白虎團》歷經了從朝鮮來到山東,從山東走向北京,最後從北京舞臺紅遍全國各地的光輝歷程,幾乎成為一代國人的集體記憶。197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受命拍攝電影版,此時男主角宋玉慶的嗓音因為長期勞累出現了問題,無法參與演唱,劇組蒐集宋玉慶十多年來的演出錄音,進行了細緻入微的剪輯和對應,歷經兩年多才最終將《奇襲白虎團》以最原汁原味的狀態搬上銀幕,也意味著一代經典版本的最後絕響。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山東省京劇院《奇襲白虎團》劇組1964年在北京參加國慶花車遊行。

《奇襲白虎團》的排演難度極大,對男主角的唱腔身段、動作能力,以及對劇團的人員儲備,武打動作功底,導演的排程和控場能力等都有極高的要求。與其他紅色經典劇目被各地多次復排不同,國內鮮有院團復排全場《奇襲白虎團》,都只是排演選段,就因為該劇的“高難度”。連山東省京劇團也僅僅於1993年、2010年兩次復排本劇,一直到今年7月,才又以150人的龐大陣容對這部“看家大戲”進行挑戰。

  4.第三次復排,山東省京劇院全體演職人員合力再現經典“看家戲”,奏起奮發向上、不畏強敵的勝利號角

2020年7月31日、8月1日晚,山東省京劇院第三次復排劇團“看家戲”《奇襲白虎團》,首演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復排邀請了原《奇襲白虎團》劇組參加過電影拍攝的白雲明、張連成擔任復排導演,於建民擔任樂隊指揮。

作為數十年之後的復排,沒有經歷過那個歷史時期的青年演員們如何把握《奇襲白虎團》這部戲的精髓?整個劇組最終將排演的核心落在了“激情”一詞上。“因為《奇襲白虎團》是戰爭戲,演員在舞臺上時刻要保持充沛的激情!所有演員包括群眾演員都有戲,要演出精氣神,演出滿臺激情!”導演如是說。

此次飾演男主角嚴偉才的是2010年復排版飾演過該角色的演員孫衛安。能演“嚴偉才”的演員很難找,要求演員文武兼備,既能唱,又能舞,還要邊舞邊唱,配合多種高難度的武戲動作,對演員是極大的考驗。

十年前復排時,孫衛安就曾在演出過程中受過傷,而在他之前扮演過嚴偉才一角的,當時的山東省京劇院副院長、戲劇梅花獎獲得者劉建傑,也曾在排練“嚴偉才”著名的下高“臺撲”動作時摔傷過胳膊。

孫衛安常常跟別人開玩笑:“《奇襲白虎團》一看就是山東人的戲,太實在了。”除了男主角嚴偉才,創造了無數“新程式”的群戲動作場面也是不可多得的看點之一,山東省京劇院集合全院上下一切能發動的力量,歷經三個月緊鑼密鼓的排練,徹夜苦練,精益求精,旨在復原當時風靡戲壇、驚豔全國的“尖刀班”的震撼原貌。

作為一部不僅記錄了歷史事件,歌頌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奮發向上、不畏強敵的偉大精神,同時也因為獨特的藝術創新而在現代京劇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的“紅色經典”,不斷復排既是對人民英雄精神永恆的銘記與歌頌,同時也是珍貴的藝術成就和藝術創新得以延續和傳承,弘揚文藝瑰寶,儲存藝術火種的重要途徑。

薪火相傳,以老帶新,山東省京劇院讓這部歷經快七十年的紅色經典再度吹起號角,鼓舞一代又一代的觀眾和演員,把現代京劇《奇襲白虎團》的傳奇代代傳頌。

很少有像《奇襲白虎團》這樣的新編現代京劇能夠以一種寫實的態度描繪現代戰爭緊張刺激、波雲詭譎的場面,在洋溢著的革命樂觀浪漫主義情懷之下,能夠看到嚴肅堅實的革命現實主義態度;其在唱腔、音樂、動作設計上多種元素的融合和借鑑,展現了現代京劇極強的包容性與生命力,是京劇能夠不斷適應時代發展,推陳出新的力證。

而最重要的是,《奇襲白虎團》是屬於人民的藝術作品,它真正來自一線戰士的戰鬥經歷,也真正服務於奮鬥在社會主義建設一線的人民群眾,它是全國各地京劇藝術家們的“集體創作結晶”,也更是全國人民無法磨滅和忘卻的民族靈魂寶藏。

《奇襲白虎團》中體現的中國人民對世界和平與美好生活的樂觀與渴望,不屈、堅韌而勇於鬥爭的精神,更是70年來中國人民志願軍和中國人民團結一致,克服險阻,奮勇直前的精神象徵。

  (山東省利津縣第一中學高階教師張懷遠對此文亦有貢獻)

  (本版圖片均為《奇襲白虎團》劇照,由山東省京劇院提供)

《光明日報》( 2020年10月18日 12版)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4783 字。

轉載請註明: 《奇襲白虎團》:炮火中誕生的紅色經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