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電影裡來,再回電影裡去。
《吐槽大會》
第五季一開場,李誕自己都說:
”節目評分越來越低,每次都被說成‘洗白大會’,不想做了,又不得不做下去。“
於是,嘗試改版。
一改,
和以前比,是真變了。
之前,每一期都請到不同的明星嘉賓,熟的不熟的一鍋燉,來互相吐槽黑點。
這一季搞比賽,變成《吐槽101》。
21位嘉賓,被分成3組,每隊隊長即主咖,每期上臺挨其他兩隊的吐槽。
一輪下來,現場得票最少的組,需淘汰隊員。
其中還分第一、第二賽段,隊員下場替隊長“補刀”環節,避免人不夠“吐”的飛行主咖和隊員……
它造成的結果,反倒很迷。
比如前一期張大大作為隊長主咖,已經被吐槽過一輪,後一期又因為賽制繼續出場,繼續被吐槽。
所以只要張大大不被淘汰,觀眾們就得一直看著他被”吐“到最後。
這樣重複登場,導致很多梗頻繁濫用。
平均兩期,你就能聽到張大大“討人嫌”、大張偉”嘴碎“、易立競”沒禮貌採訪“、王建國的“諧音梗”和“雪國列車”。
甚至每期都要過一遍,楊笠“普通卻自信”金句,張紹剛為爭主持人和李誕互懟,或拉著人胡亂炒CP的流程。
有些人的槽點,說來說去就那些。
嘉賓裡好幾個之前都上過《吐槽》,還得車軲轆老段子——
馬蘇在李小璐事件中的打臉發言,秦昊和伊能靜的姐弟戀以及爬山梗,黃奕和前夫打官司那點事。
在其他節目上,也早被說成陳芝麻爛穀子了。
有些人的槽點,沒有就去硬造。
張雨綺
薇婭
薇婭能賣火箭(其實是火箭上的廣告),李若彤喜歡健身,這真算得上槽點嗎?
別看賽制繞來繞去,內容還是沒變。
節目編劇寫好的稿子,明星嘉賓照著演就行。
和我們媒體現在寫採訪稿差不多,事先必然都要規避明星不能接受的問題和點。
往往只能顧左右而言,打不到要害上去。
現在好了,留給編劇發揮的槽點更為有限,就變成圍繞身高、外貌和年齡,各種作表面文章。
反覆吐槽王勉矮的時候,時光君困惑了;
嘲諷許知遠長相的時候,感覺到他尷尬症又在發作;
說秦昊和伊能靜結婚是“嫁對娘”,同樣機靈抖得很沒意思。
第五期節目,汪東城自覺送上一個爆點——
”要想組合和諧,就得讓隊友愛上自己。“
說的是,他和飛輪海前隊友炎亞綸的同性緋聞。
全場為此沸騰,顯然踩中了八卦的G點。
相比炎亞綸之前上《吐槽》,大方回應此事,留下經典一段“我的生活,可比CP粉腦補得精彩“。
這次更像是並不光彩的”翻舊帳“,似乎失去分寸感。
吐槽不是一門高階的手藝嗎?
它和脫口秀的本質相近,都是用語言去冒犯的藝術。
平衡好尖酸挖苦和辛辣諷刺的分寸是關鍵,用喜劇挖出人性悲劇的核心,以自嘲消化是手段。
但以上除了刻薄的人身攻擊,對他人的揭短踩低,實在品不出應有的高階幽默。
一味如此,只能越“吐”越沒下限。
《吐槽大會》越來越糊的原因在於,它離“吐槽”也越來越遠。
稿子提前寫好,明星配合演出,吐槽僅僅隔靴搔癢。
至於看到讀稿痕跡明顯的表演,觀眾早已見怪不怪。
說白了,現在看的就是明星版《脫口秀大會》。
正好,這一季加入不少脫口秀人,像已經出圈的王勉、楊笠、王建國。
我們對他們的風格和套路,又太過熟悉,與其說帶來節目看點,不如說是給自家節目充充人救救場。
這一季不是沒出現炸場子的表演,大多出自“脫口秀新人”身上。
李誕做第五季,還是帶點野心。
他想著把流行文化圈的各類代表人物請來,進行多元文化的交流與碰撞。
於是在舞臺上,出現了德雲社講相聲的閻鶴祥,做人物採訪的“冷麵女王”易立競,玩說唱的Rapper彈殼,凡爾賽女王蒙淇淇,真·知識分子許知遠。
幾位的表演,幾乎都超出意料。
閻鶴祥的聲臺形表,憑一己之力證明國內脫口秀和相聲的水平差距。
易立競的“審問式吐槽”和許知遠的“文化人吐槽”,都各具個人特色,後者還在朋友圈刷了屏。
包括蒙淇淇的凡爾賽吐槽,要不是她表演得太差,內容也相當好笑。
稿子,其實還是那班編劇寫的稿子。
只因為按照嘉賓的特質“量身定製”,圈外人和明星比又自帶新鮮。
稍稍出現這一點“新”,觀眾還是賣賬的。
不過,風格獨特的嘉賓,又能遇到幾個,又能用上多久?
李誕期待的文化切磋,更瞧不見意思。
閻鶴祥代表德雲社來上節目,說的還是他“沒了搭檔郭麒麟,約等於失業”的那點流量八卦。
相聲和脫口秀的區別,不值得掰扯掰扯嗎?易立競和許知遠不能交流下對演藝圈的觀察心得嗎?
哦,沒綜藝效果。
來哪個嘉賓,到最後都只是吐槽稿的表演者,而非真正的創作者。
不動聲色,卻刀刀致命。
問汪東城:“為什麼飛輪海都分開來上節目,是因為不合嗎?”
問李若彤:“為什麼要追求少女感,這讓17歲的少女追求什麼,中年富商嗎?“
結果詭異的賽制,又發揮它的作用,李誕向她發起”補刀“,表現平平,卻還是拿下180多票,成功讓易立競票數清零。
最有意思的,最後全場票數最高的,也不是李誕。
他和王勉兩人一起上臺,拿上吉他,又唱又跳。
效果拉滿,嗨爆全場。
熱鬧是熱鬧,好笑歸好笑。
再看其他人的反應,李誕拍著腦袋喊:”這是個啥“,王勉自己在臺上也自嘲說“脫口秀肯定不是我們這樣”。
不是脫口秀,也不是吐槽。
那麼《吐槽大會》第五季,到底做成了什麼?
作為曾經的吐槽觀眾,很多年後仍會懷念它起初的先鋒和犀利。
話題中心的明星終於能站出來面對質疑,多少能刺穿娛樂圈為他們包裹緊緻的完美卻無趣。
可能大家都忘記了,第一季《吐槽大會》還下架過。
“大陸迄今為止尺度和恥度最大的節目,沒有之一“
節目自己也走向死衚衕,原因上面說了很多。
不過從一開始,就註定好了——
如果吐槽不自由,它已經失去意義。
再怎麼改版,加賽制,都如同黔驢技窮的掙扎。
或許,真如李誕所說,眼下是一場最後的狂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