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娛最近有多亂,想必不需要再多說了。
三天一小瓜,五天一大瓜,網友們不是在吃瓜,就是在吃瓜的路上,每天快樂得像是瓜田裡的猹。
這些瓜的主人上至頂流下至18線小眾藝人,內容也相當廣泛,大到國家利益,觸犯法律,小到人品敗壞,私德有虧,反正能塌不能塌的都出現了。
甚至,還延伸到了粉絲的身上。
今日,央視新聞釋出了一篇文章,對當前粉絲經濟的現狀進行了嚴肅批評,標題更是直接表明觀點——“該治一治了”。
央視網評粉絲經濟的話題,在釋出後迅速衝上熱-搜榜第一的位置,也讓“粉絲經濟”這個話題再次拿到檯面上來討論。
粉絲經濟,指架構在粉絲和被關注者關係之上的經營性創收行為。
上述的說法太過專業,通俗點說,就是透過營銷形式來獲取經濟利益與社會效益的商業運作模式。
以前的粉絲經濟,大多表現在購買專輯、演唱會門票,以及明星所喜歡或代言的商品等,劉德華的瘋狂粉絲楊麗娟事件屬於個例。
如今,在網際網路的幫助下,粉絲經濟已經開始“變味”,除了銷售實體商品外,還有虛擬產品和服務。
“瘋狂”的粉絲越來越多,“粉絲經濟”也在非理性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那麼問題來了,能讓央媒特別發文批評,現在中國娛樂圈的“粉絲經濟”,究竟“臭”到何種地步?
01 愛的“供養”
粉絲經濟最直觀的表現形式,在於“愛的供養”。
這一點和十幾年前還是一樣的,買偶像代言的產品,支援偶像的作品,但這些都只是最初級的“供養”。
在這個資料時代,“氪金”的方式太多了。
比如大屏應援,國內各大城市的大屏應援都是明碼標價的,想要在大屏上播放自家偶像的影片或者照片,就要支付幾千至幾萬甚至幾十萬的費用。
而且為了讓自己偶像在國際上也有影響力,應援大屏的活動甚至延伸到了紐約時代廣場。
據不完全統計,登上紐約時代廣場的明星包括TFboys組合及個人,朱一龍,趙麗穎,肖戰,王一博,張傑,迪麗熱巴,鄭爽,羅志祥等等。
相比這些相對普通的“氪金”操作,粉絲們為了讓自家的偶像更與眾不同,也會絞盡腦汁為自己的偶像做出更特別,也更有“面子”的應援方式。
比如前幾年,他們會給偶像買星星,包航線。
易烊千璽17歲生日之際,粉絲就為他買了17顆星星慶生,18歲的時候,為他承包了18架飛機和1128條航線。
王俊凱18歲生日的時候,粉絲不僅為他買衛星,還為他找來了五位特技飛行員,在好萊塢上空以噴氣的方式為王俊凱寫下生日祝福。
同為TFboys的王源生日應援也很特別,粉絲們為他定製主題飛機,從重慶飛往五湖四海,時間長達3個月。
而粉絲經濟經過了十幾年發展,買星星已經不稀奇了,他們找到了新的方式,比如給偶像買爵位。
去年,時代少年團的劉耀文在15歲生日時,粉絲給他買了一個“英國貴族勳爵爵位”。
儘管這個爵位沒有法律效力,而且價位也不算高,但粉絲們還是樂此不疲地為偶像花錢買單。
同樣是在去年,虞書欣的粉絲一度想過在火箭上給她打廣告,最後出於理智還是放棄了這個無意義的應援。
除了實際應援,粉絲們最常用的還有“做資料”。
因為在粉絲眼中,“資料”和“排面”就意味著“當紅”,偶像也就更具有商業價值。
比如當年還是頂流的鹿晗因為一條微-博評論超1億,被授予吉尼斯世界紀錄。之後王俊凱的一條微-博轉發達42776438次,也打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除此之外,各個平臺的各種榜單也成了各家粉絲的必爭之地,不少粉絲還會以此來衡量一個藝人是否過氣。
在這些粉絲“拼命”為偶像做資料的背後,還有被資本和平臺引導的非理性消費。
比如微-博明星勢力榜中的“搬家”環節。
微博的明星榜單分為多重層級,“新星榜”的前三名有機會搬到“內地榜”“港臺榜”等榜單。
在粉絲眼中,自家偶像處於什麼層級,代表他在內娛的地位,為此粉絲通常透過集資實現。
有人曾統計過,偶像出身的謝可寅、趙小棠、曾可妮的集資金額,都是以百萬為基底的。
但榜單是真的有意義嗎?
這裡以19年的“坤倫決”事件為例,當年因為一位網友以周杰倫超話排名低發文質疑周杰倫的粉絲數和影響力,激起周杰倫“夕陽粉天團”展開了一場微博超話衝榜活動。
僅僅用了五天時間做資料,周杰倫的粉絲就以1.1億的影響力榮登超話第一,直接打破了微-博紀錄。
這個事件一出,直接讓微-博超話榜成了一個笑話。8月9日傍晚,超-話積分制下線。
除了這些榜單外,就近發生的還有影響惡劣的青你“1天倒了27萬瓶牛奶”事件和馬嘉祺集資事件。
顯然,“粉絲經濟”被透支了。
02 事業粉的“好意”
無論是否被透支,“粉絲經濟”對於明星本人來說,是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呢?
答案是否定的。
明星既然要享受流量帶來的福利,就必須清楚由流量帶來的“反噬”。
當明星的利益和粉絲的聯絡越緊密,粉絲的心態會發生“扭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來自事業粉的“好意”。
拿眼前的事件舉例,22日晚,趙麗穎粉絲開撕工作室,以不滿足粉絲訴求就要罷工來威脅工作室。
而粉絲的述求僅僅是因為一條未經證實的影視資源訊息,因為粉絲對可能搭檔的男主演不滿意,就來了這麼一出“鬧劇”。
幾個小時後,後援會釋出了道歉宣告,事情就此告一段落。
雖然一切已經塵埃落定,迴歸到無事發生的狀態,但這一場撕逼,也讓路人看到了事業粉的力量。
其實,粉絲因為“事業”撕工作室的事早就見怪不怪了。
最知名的例子還是佟麗婭粉絲撕工作室成功,導致她拒演《三十而已》。
當年,佟麗婭接下了《三十而已》這部劇裡顧佳一角,釋出會的時候還是站在C位。
可事業粉卻覺得這部劇的劇本不好,顧佳的一些經歷和佟麗婭本人有些重合,會對她的形象有一定影響。
而且當時三女主的概念不明顯,以為是給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做配,事業粉肯定不樂意。
最後,佟麗婭迫於粉絲壓力選擇了辭演,而接替出演的童瑤憑藉這個角色翻紅,還拿到了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獎。
還有爽子的事業粉為了不讓她捱罵,硬是撕掉了影版《花千骨》的資源,不過如今看來,主創方還應該謝謝爽子的粉絲。
所以粉絲的這些行為究竟是真的“好意”,還是資料時代的變相“威脅”,或許只有他們自己最清楚。
在粉絲經濟裡,還有另一隻“猛虎”,對明星本身來說有致命打擊,那就是脫粉回踩。
眼下也有一個很直觀的例子,張哲瀚身上各種被爆料事件,最早就是脫粉的大粉扒出來的。
這裡就不展開聊了,只說一句:成也流量,敗也流量。
03 是“為愛發電”還是被PUA的“資料女工”?
說了這麼多,那麼“粉絲經濟”的亂象下,病根都出在粉絲身上嗎?
在“粉絲經濟”的這個大環境下,的確有不少粉絲是真的為愛發電(氪金),他們想要從偶像身上獲得更多也是真的,但他們中還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被PUA了。
這就不得不提到粉絲裡一種特別的“職業”——“脂粉”。
脂粉,顧名思義,就是職粉,是以粉絲為職業進行賺錢的粉絲。
這種粉絲一般和藝人工作室有聯絡,粉這個藝人並不是被藝人本身吸引,而是被工作室的錢吸引。
“脂粉”在整個粉絲經濟裡,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們在粉絲群體中起“引導”作用,他們會在粉絲群裡號召他們每天打榜做任務,以各種名頭讓粉絲打款氪金,還會引導粉絲去吵架撕逼。
宣揚仇恨,製造對家,以辱罵撕扯為榮,以謙虛寬容為恥,而這一切的說辭都是一樣的,“為了自家偶像好”。
同時,粉絲間也存在互相攀比的心理,大粉打壓不報團不氪金或者氪金少的散粉。
“你為TA花了多少錢?”“曬出證據再說話”“你只買這麼點憑什麼說你愛TA”,諸如此類的言論在粉圈裡可謂是司空見慣。
甚至還會有大粉或者脂粉號召粉絲為偶像用花唄刷資料,有些社會經歷不多的粉絲還有隻是學生的粉絲很容易因此就掉入網貸深淵。
說到底,脂粉的背後,還是資本作祟。
剛剛因為重大事件徹底涼了的張哲瀚,就被爆出後援會捲款跑路的訊息,當初為了虐粉,打出的口號是“生氣就打錢”,如今出了事,連人帶錢都消失得無影無蹤。
到頭來,明星、資本和平臺各取所需,各有所獲,明星名氣大了,資本市場估值高了,平臺流量升了,一個個賺得盆滿缽滿,唯獨粉絲成了“冤大頭”。
04 “粉絲經濟”的亂象還有救嗎?
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發展,“粉絲經濟”已經形成了一個完整的閉環,就是資本—平臺—明星—粉絲。
處在這個閉環裡的每一個角色,都是造成當下粉絲經濟亂象的原因。
所以這個亂象該如何改變,其實也簡單,各個環節逐個擊破。
首先是資本,要注重價值培養,而不是隻賺快錢。
娛樂圈也好,其他領域也罷,資本本身就是熱錢的代表,他們的目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實現變現。
但是在如今這個文化氾濫的時代,資本更應該有創造有價值的文化的自覺。
當然,這說起來容易,做起來並不簡單。
然後是平臺,應該做到的是監管,而不是放任。
如果說產出的文化像水,平臺就是路,只有路鋪對了,才能流到正確的地方。
當下追星的粉絲裡,有很大一部分是未成年人,很多時候行為會不太經過大腦,他們需要更多的社會監管措施,而這就是平臺發揮作用的地方。
再有是明星,提高自身素質,擔起榜樣該有的樣子。
但是說到底,在這個多方角逐的角鬥場裡,明星本人還是場中最核心的那一位。
在吳亦凡被刑拘後,央視網提出“把做明星的門檻提上來”;同樣的,在張哲瀚事件後,“央視評藝人必須知榮辱”的微博話題閱讀次數達12.9億之高。
所以位於場中的那個,明星本身的自身素質必須過關,他可以被人喜歡,但他自己也必須明白他需要有被人喜歡的底氣。
最後是粉絲本身,何時才能“清醒”地認識到粉圈本質?
從粉絲經濟裡熬出來的粉絲,很多時候,粉絲充當的是資本的抓手,他們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已經成為別人手中的提線木偶。
以致於他們身上都有著深入骨髓的“飯圈”文化,忍不住攀比,著急給人扣帽子。
不久前的東京奧運會,就有不少人將飯圈文化帶到了運動員身上。
所以粉絲自己應該怎麼做呢?他們需要學會有自己的判斷力,不輕易隨波逐流,做一個理智的粉絲。
儘管“粉絲經濟”的種種表現讓人感到後怕,但是老孟還是要說,追星本身並不“惡臭”,偶像的存在也有它正向導向在的。
偶像身上的閃光點,值得我們去追隨,去學習。
明星應該發揮的,是他的榜樣力量,而不是“經濟效益”。希望“惡臭”的粉絲經濟能夠被整肅,還追星一片淨土,迴歸簡單快樂的追星時代。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