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流浪地球》從不被看好的“小破球”到“中國科幻電影標杆”,成為超出觀眾預期的一份禮物。
四年後,在觀眾的期盼下,中國電影市場終於迎來了《流浪地球2》。
四年前,地球在危機之中開啟流浪之旅駛向新家園,吳京飾演劉培強化身點燃木星的那根火柴,用生命為地球和人類保駕護航。
四年後,故事開啟前傳,劉培強重返二十歲,在太陽危機初期,在衝突和分歧中,他有堅持有迷茫,有強大也有脆弱。
四年前,吳京是《流浪地球》裡的“特別出演”,戲份很少,最後還被編劇寫“犧牲”了。
四年後,吳京不僅有打戲,硬漢也有了柔情。家庭和情感成為中國科幻電影不能撼動的錨點。
視覺志獨家對話吳京,聊了聊這部電影,也聊了聊電影背後的故事。
吳京說,他非常驚訝,四年時間裡中國科幻電影能有這麼大的進步。
已經走進影院看過影片的朋友們,能感受到《流浪地球2》比上一部好了不止一點點:
肉眼可見的特效升級,撲面而來的大片質感,很多宏大場景都讓人震撼不已。
用一組資料說話:
當年《流浪地球》擁有2000多個特效鏡頭,就被視為巨大挑戰和驚喜。
而《流浪地球2》裡,視效鏡頭足足超過6000鏡。102個科幻類主場景,17間攝影棚置景面積達58000平米;5310張概念設計,9989張分鏡頭畫稿,以及22000多位國內外群演……
影片製作週期之長、工作量之大、難度之高,盡在不言中。
於是,大熒幕上呈現出一幅幅末日畫卷。
有驚人的“太空電梯”,幾根線纜就支撐起的通天巨塔,科技感拉滿。
有失控的無人機紛紛飛上天空,轟炸著太空電梯。方舟墜落的場景,讓人直呼過癮。
還有各種自然災害、太空危機的大場面,每一幕都讓人心驚肉跳。
特效、畫面、質感全方位升級,幾千個特效鏡頭,完成了這場視覺盛宴。
但電影不能只有特效這一空殼,劇情才是影片的核心。好在,《流浪地球2》同樣做得不錯。
吳京感嘆:“科幻電影還得郭帆這樣的人去導,他的宏觀視角是那麼的大,我真的非常敬佩他。”
《流浪地球2》的故事設定在近未來。
“起初,沒人在意這場災難,一次山火,一個物種的滅絕,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都息息相關……”
開場白昭示著未來的圖景,人類正在遭遇史無前例的災難——
太陽持續膨脹,30年後太陽將吞沒地球,100年後太陽系將不復存在。
為了拯救人類的命運,地球上衍生出了不同的派別。
比如“數字生命計劃“,透過日益增長的人工智慧技術,讓人類實現“機械飛昇”。
而中國人提出了“移山計劃”(“流浪地球計劃”前身)。
既然地球遭遇了危機,不如直接“帶球出逃”,守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給子孫後代留下一個體面的未來。
影片就在驗證各種計劃的可行性中,緩緩拉開了序幕。
導演郭帆對情節的把控,和嚴絲合縫的想象細節,不自覺讓觀眾感到未來近在咫尺。
演員們的出色演繹也是加分項。
對吳京來說,整場戲下來,最難的不亞於太空中的幾場打戲:
“如何模仿在太空中的打鬥,如何表現失重,是概念上的顛覆。"
祖上出過三位武狀元的吳京,打戲從不玩虛的,每場戲都是真打。
在和演員王智的一場打戲中,吳京認真告訴她:“你一定要真打。” 王智聽了建議,拍了很多次,收工才知道吳京受傷,大腿被踢得青了很多天。
《流浪地球2》的成功,是所有演職人員共同努力的結果。
在豆瓣上收穫了8.2分的不俗成績,很多影評人也成為自來水:
“中國電影工業化的突破,沒想到被郭帆導演實現了。”
早在《流浪地球》熱潮褪去後,觀眾們冷靜了下來,製作組調查了觀眾對於續作的期待——
“希望能看到中國科幻電影的進步。“
簡單的幾個字,對《流浪地球》系列來說卻是巨大的挑戰。
這一次,《流浪地球2》帶著各種壓力和挑戰,重返大熒幕,再一次展示了中國科幻的魅力和進步。
不得不說,小破球又做到了。
《流浪地球》中,吳京飾演的劉培強戲份不多,他帶著空間站撞向木星的鏡頭成了經典。
作為《流浪地球》的前傳,《流浪地球2》對角色的經歷做了展開,讓劉培強從一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孤膽英雄,成了一個有血有肉的普通男人。
談到角色,吳京告訴我們:“劉培強在這個戲中,多了一個成長的過程。”
“他有了反叛,有了年輕,有了頹廢,有了愛情,有了師傅,有了家庭,成為了一個丈夫,也成為了人家的女婿,又有了自己的孩子。”
在影片中,觀眾跟隨劉培強的視角,一路體驗著末日時代降臨下的生活各味。
影片一開始,年輕版的劉培強跟隨師傅行走在幾近毀滅的都市廢墟,他皮膚黝黑,戴著墨鏡,身上有一種令人羨慕的、捨我其誰的年輕氣息。
後來遇到了巾幗不讓鬚眉的女兵韓朵朵(王智飾演),劉培強心生愛慕,即便這個世界一片灰暗,他依然手捧紅玫瑰表達浪漫。
當反派佔領了太空電梯,劉培強一人闖進密室以少敵多時,他說:“即使剩我一個人,我也誓死保護太空電梯。” 隨即開始一場精彩的打戲。
而到了影片後期,蓄上鬍子成為中校的劉培強,夜以繼日守在太空,手中觸控著家人的照片,他抬眸看向太空艙外浩瀚的宇宙時,眼裡充滿了堅定和悲傷。
就像吳京說的:“劉培強最後可能承受很多委屈無力,甚至是悲痛,但是為了家庭,他要繼續打拼下去。”
《流浪地球2》給了吳京充分的發揮空間,展開了劉培強或精彩、或坎坷的前半生。
當我們問吳京,那麼多場精彩的戲中,演得最過癮的是哪場時,他卻選了一場最為安靜的告別戲。
劉培強參加航天員選拔,只為了給家人爭取一線生機,讓家人活下來。
即將奔赴太空的劉培強,看著身患絕症、時日無多的妻子躺在病床上,和年僅4歲的兒子,滿眼盡是不捨。
他握住妻子的手輕輕地說:“我想你”,妻子努力開口回應他:“我一直在”。
這場戲沒有預設、沒有對白,全憑演員的自由發揮。吳京演出了一個男人對於家庭、對於親人最樸素的愛。
拍完這場戲,吳京內心久久不能平靜。那一刻最堅強的硬漢,也有了軟肋。
很多觀眾被這場戲感動落淚,吳京說:“這是對我表演的一份認可,甚至比任何一場打戲,都有成就感。”
《流浪地球2》延續了中國人的家國情懷。
吳京和劉德華有一場對手戲,拍攝過程中,兩人隔著一層厚厚的玻璃板,聽不到聲音,吳京所在的室內也看不到劉德華。但他們僅憑藉表情細節,就演出了兩人雖然身份不同卻同樣擔心家人的心境。
《流浪地球2》的格局又不僅限於此。
在影片的後期,計劃需要300個活人去引爆核彈,在這個有去無回的任務中,中國航天隊50歲以上的隊員率先主動出列,爭當點燃核彈的引信,俄羅斯等國紛紛跟上。
這份人類面對災難的信念和勇氣,讓人瞬間淚目。
電影把視野拓展到全人類的命運之上,成為一部真正的全球主義影片——
這不是老套的個人英雄主義冒險故事,而是一個宏大的全人類史詩。
在如此宏偉的敘事下,中國科幻電影又用獨有的浪漫,讓人類的渺小與閃光,一次次深深擊中人心。
《流浪地球2》既是前作的延續,也是開拓,在打造中國硬核科幻的道路上不斷向前。
這也讓人相信,最難的時光裡,總有人步履不停,中國科幻電影,沒被耽誤。
隨著電影的熱播,越來越多的影片細節被網友們“扒”了出來。
在這樣一部末日題材的科幻作品裡,絲毫沒耽誤製作組“玩梗”。
曾有《流浪地球》裡大名鼎鼎的美食“陳年蚯蚓幹”,今有50萬隻蚊子才能做一塊的“蚊子餅”,乍一看浮誇,卻也合情合理,暗示著未來資源的短缺。
還有小女孩角色身上穿的圖案,在現實世界,兔子圖案是笑臉,而在數字世界裡,兔子的圖案卻是哭臉,讓人瞬間頭皮發麻。
電影裡也藏了很多處致敬。
有網友認為數字生命計劃資料原件的模樣,致敬了《2001太空漫遊》裡的那塊黑色石碑,兩者都有未知世界的神秘意味。
電影也透過AI和CG合成技術致敬吳孟達。時過境遷,人們從未忘記達叔。
從臺前到幕後,這部影片都為觀眾留下了很多驚喜,吳京卻說:
“其實,電影畫面上的故事很動人,而背後發生的故事更動人”。
吳京向我們講述了很多幕後故事,包括不被觀眾察覺的、演職人員們的付出。
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導演郭帆,在《流浪地球2》拍攝期間嚴格執行“5+4”的生活作息,即每天5杯咖啡、睡4個小時,對一項細節都追求致。
《流浪地球》後,很多觀眾好奇地球究竟是怎麼啟動的,郭帆二話不說做出了近20萬字的編年史,把太陽危機的開始、地球的啟航,到木星的危機全部串聯起來,讓觀眾看明白影片中的文明和衝突。
直到《流浪地球2》預告片釋出後,郭帆仍沒有鬆一口氣。網上有人指出飛行器的設計問題,郭帆直接回復:“感謝感謝,我們趕緊改。”
演員也是如此。
飾演中國代表的李雪健老師之前生過一場病,他的聽力不好,每次劇組的人擔心他的身體,李雪健總是說:“你們不用管我。”
正值深冬季節,李雪健拍了一場淋雨戲,水嘩嘩地撲過來,李雪健說:“沒事,再來。”
吳京坦言:“沒有親臨現場,不會感受到老一輩演員的敬業。”
如今已經61歲的劉德華,不僅有對戲的理解,拍各種戲都遊刃有餘、親力親為。
劉德華最後的戲份,幾乎全程在水中拍攝,他嗆水都是真喝,只為了讓細節更加真實。
就像吳京說的:“我知道拍一部電影,是多麼的辛苦,他需要每一個人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對電影最大的熱忱,來完成自己的理想。”
在2023的春節檔,《流浪地球2》票房僅上映了8天,就破獲了25億票房,讓人看見了中國科幻電影的未來和希望。
從這部影片中,我們不僅看到演職人員的真誠,還看到了中國電影人走向世界的野心。
正如吳京和很多電影人的堅持,才有了《流浪地球》的出現,才有了《流浪地球》系列宇宙。
觀眾的感受是自由的,也許它並不能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但正如豆瓣上3萬人點讚的那句話一樣:
“不必對比什麼,作為里程碑它已經無敵。”
不論如何,中國科幻都需要更多的“小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