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共同的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身邊故事》分《聽電影》《遞民意》《慢火車》《草方格》《懇談會》《望夕陽》六個篇章。
42分鐘,六個故事,一上線就引發了朋友圈刷屏。因為片中主角上至九旬老翁下至小學“紅領巾”,無一例外都是我們的身邊人;因為鏡頭所到之處,天南海北城市鄉村,從長江岸到大山大漠深處,也都是熟悉的風景;更因為,這些普通中國人的身邊事,濃縮了我們14億多人對民主自由人權的不懈追求。
昨天,由新華通訊社、新華社國家高階智庫出品的紀錄片《共同的追求——民主自由人權的身邊故事》重磅釋出。紀錄片由新華社的記者拍攝,六支團隊分別在北京、上海、四川、甘肅、浙江、湖北等地,用紀實手法摘錄日常事,以小見大地講述中國人追求全人類共同價值的故事。
全片分《聽電影》《遞民意》《慢火車》《草方格》《懇談會》《望夕陽》六個篇章,從中流露的無不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心聲:健全人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殘疾人也可以活出精彩的人生。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要解決的問題的。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紀錄片釋出後,網友們紛紛留下觀後感:“這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真實寫照。”“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中國人的追求,也是全人類一直在追求的共同價值。”
以開放自信、平實平等的基調,記錄當代中國人生活狀態
視障孩子、快遞小哥、綠皮火車的列車長、老舊小區居民、一度被身邊人稱為“生態難民”的年輕人、在新冠肺炎疫情最嚴峻時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他們是紀錄片鏡頭聚焦的主人公,也是在生活某個階段親歷或目睹過困難的人。紀錄片不避難題不粉飾,以開放自信、平實平等的基調,將當代中國正在發生的事娓娓道來。
在上海,郵政小哥柴閃閃奔走於車水馬龍的街頭。各地頻發的快遞、外賣人員意外受傷的新聞讓他深感不安。作為一名全國人大代表,他帶著同行夥伴的信任走進全國人大重點督辦建議溝通座談會,又扛著一份責任去往北京。跟隨他的視角、講述,觀眾能看見,外來務工人員、一線工人、新就業群體的心聲,是如何最終上升為國家意志。綠皮車駛入四川大涼山,最低票價僅兩元,在高鐵網路密佈的中國,它是名副其實的“慢火車”。慢火車不停駛,它耐心“等”的是沿途的彝族同胞、是汽車難行的偏遠山鄉。列車長劉偉說,火車從這一站到下一站,對大山裡的孩子,它是流動的自習教室,在老鄉們眼裡,它是流動的村莊與市場。30多年來,慢火車窗外的風景從一片荒涼到青山綠水、樓房簇新;車廂裡,背上書包的女娃越來越多,老鄉的衣著越來越鮮亮。在北京,一群大學生志願者努力讓特殊的觀眾“聽電影”;在甘肅民勤,人們在梭梭紮根的“草方格”中,體會人與自然相處從“和解”到“和諧”的哲學;在浙江溫嶺,民主“懇談會”如期舉行,有建言獻策,也不乏觀點交鋒與僵持;在湖北武漢,因為一張“望夕陽”照片為人所知的90歲老人王欣,在凜冬過後與素昧平生的上海音樂學院外籍教授劉鍵,隔著手機屏合奏一曲生命的樂章。
整部紀錄片圍繞“中國人的生活”,挖掘中國民主自由人權的發展故事,從不同側面生動回答了什麼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中國的殘疾人怎樣活出精彩人生、疫情之下中國是否做到了生命至上、共同富裕路上中國怎樣保障一個都不掉隊等問題。這些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故事裡,無不飽含符合中國國情並具有世界價值的中國民主自由人權觀。
用資料與事實,反映中國在民主自由人權領域不斷的銳意進取
值得一提的是,該紀錄片在每個篇章都提供了相關領域的翔實資料,讓大眾更深入理解在追求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全人類共同價值過程中,當代中國在民主自由人權領域不斷銳意進取的政治文明建設邏輯。
《聽電影》中的大學生志願者團隊,已加工製作了400多部無障礙電影,讓中國200多萬名視障人士“看見”了他們的作品。 《遞民意》裡提到,柴閃閃的一份人大代表議案,促進了中國億萬靈活就業者的勞動保障。而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像他一樣的一線工人、農民代表佔到了15.7%。《慢火車》記錄著,高鐵時代,中國仍保留81對公益性慢火車,它獨特的節奏拉近了偏遠山村與城市生活的距離,也為追求更美好生活的老鄉帶去無限生機。透過《草方格》,人們欣喜看到,有了草方格等治沙措施,中國荒漠化面積正在以年均2424平方公里的速度持續縮減,走上了從“人與自然和解”到“人與自然和諧”的道路。20多年來,溫嶺舉行了三萬餘場民主懇談會,解決了環境汙染、舊城改造等許多民生問題,《懇談會》是20多年三萬餘場的縮影,更記錄了中國基層協商民主的一種典型形式。《望夕陽》的“前傳”因為一張夕陽下的照片而人盡皆知,片中則把更溫暖的後續廣而告之,2020年武漢抗疫時期,王欣等3600多位80歲以上高齡患者治癒出院,90歲的王欣說,他要“爭取活到100歲,看看我們國家會發展成什麼樣”。
紀錄片中還有許多觸動人心的瞬間。北京的大學生團隊裡,志願者們為怎樣呵護視障小觀眾的“主動性”調整了方案細節,他們篤信“我們在給他們講故事帶來光明的同時,他們也用他們的光照亮我們”;讓柴閃閃印象深刻的是,他從全國兩會的系統後臺裡得到了許多人的附議;在浙江溫嶺的懇談會,各方據理力爭,關切的內容事無鉅細;大涼山的慢火車裡,老鄉帶著自家農副產品上車,車廂裡互相吆喝,車未到站,買賣已成;因為網際網路的力量,上海、杭州的“吃瓜群眾”也能遠端參與甘肅民勤的治沙工程;同飲長江水,武漢的新冠康復老人與上海的外籍華裔教授,用音樂訴說生命至上、眾志成城的抗疫故事……
真實的資料、動人的細節,都指向了同一事實:老百姓的生活變得更好了,人民的幸福感不斷提升。這部紀錄片能引發無數人共鳴,就是因為真真切切的中國模樣裡,能感受到中國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對國家未來發展充滿希望。
作者:王彥
編輯:施薇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