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冰雪之名》下篇開講“短道速滑”

冬奧題材電視劇《冰雪之名》上篇《冰雪情緣》剛剛落幕,接下來開啟的是下篇《冬奧夢想》的故事。在該劇編劇團隊看來,上下篇的創新結構更能如實反映完整的中國冰雪運動四十年,截然不同的時代背景也刻畫了不同的冰雪追夢人。

《冰雪之名》由傅東育擔任總監製,白濤執導。據編劇團隊透露,該劇的結構方式和故事形態是團隊自主決定,主創人員認為《冰雪之名》是冬奧題材劇,而非競技題材劇,“競技並不能涵蓋冬奧的意義,我們希望拉高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史的時代縱深,把冰雪運動置於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背景中。”

電視劇《冰雪之名》下篇開講“短道速滑”

這個決定不是空穴來風。“如果我們寫冬奧劇,只寫冰場的健兒,不寫他所在的社會,這就是懸浮和架空。”主創人員表示。編劇團隊在前期採訪和調研中發現,中國冰雪運動大多集中在東北地區,1980年中國首次參加冬奧會時,大多數運動員也都來自東北。“我們就以此為起點來說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而講述冰雪人的奮鬥故事不能離開他身處的社會環境,這就自然而然地要提及東北地區在面臨改革開放時所發生的時代鉅變。”在上篇《冰雪情緣》中,編劇團隊沒有侷限於主角嚴振華與李冰河的競技和感情,而是一開始就將二人的家庭環境和社會環境作為大背景,東北城市工廠以及雪鄉的發展困境,尤其是女主李冰河的家庭所遭遇的變故,共同構成了上一代冰雪運動員尋求職業生涯中的外在因素。

編劇團隊中,胡雅婷和張貝思根據安排各自主要承擔了上篇花滑和下篇短道速滑的劇本撰寫。這也和兩人的興趣有一定關聯,早在《冰雪之名》創作前,胡雅婷就是一位花滑運動的愛好者。張貝思更年輕,對短道速滑、對當下年輕人的故事更有熱情。接觸專案後,胡雅婷更加覺得,“要講好冬奧史,用一個人或者一種運動根本承載不了。”她負責的上篇故事其實核心就是講“初代冰雪人的沒落”,以嚴振華和李冰河為代表的中國冰雪運動員,在自己的職業生涯中更多遭遇的是挫折和失敗,他們的經歷折射著一代冰雪運動員的成長軌跡。“我在採訪中發現,初代花滑人想要了解世界比賽的規則,都是靠自己看錄影琢磨,具體哪些動作怎麼得分,其實並沒有得到完整的科學專業指導。然而,恰恰是這一代冰雪人挑戰自我、奮發拼搏的精神,才有了後來中國冰雪運動的長足發展。”她說。

雖然採用上下篇的故事結構,但《冰雪之名》並沒有選擇完全割裂的敘事,當鏡頭轉向下篇,故事的主角嚴陽其實正是上篇中男主嚴振華的兒子。父親職業生涯的失意並沒有阻止這個年輕人對冰雪運動的天然熱愛,他不顧父親反對入選短道速滑青訓營,卻因實力不濟淪為女隊陪練。在團隊成員的鼓勵和支援下,他如何克服重重困難成功逆襲,成為本劇的一大看點。胡雅婷透露,不少熟悉中國冰雪運動員的觀眾會發現,嚴陽的職業經歷其實和現役中國短道速滑隊員武大靖極為相似,這種設定也貼近新一代冰雪人的風格,“嚴陽這一代冰雪人就沒有那麼多來自時代的外在壓力,他們更加註重自我成長,感情線就更少了。”

導演白濤也表示,下篇的故事更加青春熱血,與上篇的厚重沉穩風格有所不同,“下篇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將著力點放在新生一代如何在優渥的生活條件下,透過冰雪運動來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完成父輩未完成的終極夢想。”“三代人與冰雪運動結緣,不僅完成從雪鄉到城市,由業餘到專業,從專業到職業的轉變,也是從國家隊到冬奧會的初期理想向終極夢想的升級,更是個人榮辱向集體利益再到國家榮譽的遞進式蛻變。”

(原標題:電視劇完整反映中國冰雪運動40年追夢路 《冰雪之名》下篇開講“短道速滑”)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夏至

流程編輯:u002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428 字。

轉載請註明: 電視劇《冰雪之名》下篇開講“短道速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