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話癆電影一定意義上對很多人不是很友好。畢竟,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電影本身是一種娛樂形式。沒有人願意在看電影的時候還要聽一番說教,然而電影的形式多種多樣,這一點總是對的。有的人喜歡娛樂,自然也有人喜歡從電影中獲得一些什麼,比如理念,比如信仰,比如其他。有的話癆電影只是為了突出某一點,這一點是娛樂,這一點也可以是哲理以及更加深層次的道理。因此,話癆電影也有自己存在的意義。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語言的過分堆砌,這對於電影來說可能有點偏頗,換個角度想一想,如果這是小說呢?紀錄片如果僅僅是記錄一堂課,記錄一頓餐,記錄一個談話的瞬間,我們是不是可以忽略電影語言,轉而是將自己的全部精力集中在角色的對談之中呢?這樣的情境下,話癆電影似乎也有一些魅力了。因為日常生活中的對談本身就是有魅力的,當然,這種魅力取決於對談的內容。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部電影說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一個與人交談的情境之下,交談的內容五花八門的故事。當然,這樣的故事不需要太多的場景,但需要大量的臺詞作為吸引,很顯然,本片用自己的臺詞不經意之間扭轉了觀眾對於電影本身的看法,即使你一開始覺得很乏味,然而當問題的探討逐漸的深入起來以後,這種乏味感就會轉化為吸引力。什麼樣的影片具有如此魅力呢?本片就是《與安德烈的晚餐》。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這是一部非常簡單的電影,同時也是非常深刻的電影,簡單源於本片的場景非常單調,基本上就是在餐廳中兩個人邊吃飯邊交談,複雜卻源於交談的內容,這樣的內容在觀眾看來是乏味的,同時也是富有哲理的。因為影片中的內容如果換成文字之後,觀眾就會發現,這樣的內容遠遠的超出了電影本身的粗糲。而這樣深刻的討論完全可以作為一個研究課題。這樣一來,本片的地位就不自覺地高了,本片的故事也就不自覺地有意義了。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與安德烈的晚餐》主人公有兩個,一個是保守的編劇,他的生活是循規蹈矩的,默默無聞的,另一個就是主人公安德烈,他的生活是自由奔放的,無拘無束的,他時常思考一種普通人不會去思考的場景以及問題,藉此來獲得更多的感悟以及收穫。而保守的編劇則是代表著普通人,兩個人的對話開始後,觀眾即使再無聊,也會被不經意之間兩個人的言論所吸引。這就是本片的核心,核心在於對話內容。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知道莊子的人自然知道這樣一個典故,莊子在做夢的時候夢到自己變成了一隻蝴蝶,於是在他醒來之後,他便開始懷疑這個世界,究竟世界是真實的,夢不過是夢境,還是說夢才是真實的,世界是個夢境。這是本片一次引入。我們所生活著的世界究竟是一種真實的存在,還是說僅僅是依靠我們習慣構築的一個集合體,且沒有什麼意義。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人與動物的主要區別在於人可以改造大自然,而動物卻僅僅適應大自然。然而改造大自然是對的,還是說適應大自然才是正確。這個問題在本片中變成了交談的重點。編劇認為天冷的時候電熱毯是美好的,它可以抵禦嚴寒,同時提升人們的幸福感。然而安德烈並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電熱毯讓人們模糊了冬天的具體表現——寒冷。因而讓一部分人無法達到一種共通的情感。當自己身處電熱毯之上的時候,是無法瞭解體會那些遭受嚴寒的人的心情的。電熱毯是一種被人類發明創造出來的物品,然而當人們享受它的便利的時候,卻讓自己距離大自然更遠了。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相反,動物因為僅僅是適應大自然,所以他們距離大自然才是最近的,如果以距離大自然遠近來討論的話,那麼文明應該取決於人類還是取決於動物呢?這是一個深刻的話題,同樣也是人類社會的發展與大自然相關聯的話題,當然,這種話題並沒有確切的答案。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同樣的,當人們適應了某種生活之後,我們究竟是在被生活禁錮在牢籠之中,還是說要用衝破牢籠的勇氣。這樣的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態度。這也就是區分進步和退化的分水嶺。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人類歷史上的任何一種生活方式的發現或者說任何一種物品的發明都是源於人們衝破舊有的思維來創造出一種嶄新的思維。這是人類特有的能力,然而當我們習慣了享受新的發明帶來的便利的同時,卻不自覺地將自己固定在更多的享受上,這樣一來便阻斷了創新的步伐,進而讓身體和思想同時被禁錮。享受電熱毯帶來的溫暖的同時,我們丟掉了體會寒冷的共情能力,更丟掉了創造出新的抵禦寒冷的產品的能力。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當然,這僅僅是本片眾多內容中的一小部分,僅僅摘出這幾點,就能很好的證明這樣的“話癆電影”意義非凡。討論不會停歇,藝術的展現形式自然多種多樣,這或許是本片的另一個魅力。

……

你好,再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769 字。

轉載請註明: 話癆電影也能成經典,憑什麼?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