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無所依》,這個殺手太驚悚
不管看幾遍《老無所依》,每次一想到片中的變態殺手安東,總會有種毛骨悚然的感覺。
而“變態殺手”,是我在看《老無所依》的時候,無意識的對他的一種主觀印象。
這片,看了有三四遍了吧,雖然不算是懸疑片的狂熱愛好者,但是偶爾能找到一部能多遍迴圈的好片子,還是能靜下心來一睹它的影像魅力的。
不要被片名“誤導“,雖然用的是《老無所依》這個片名,但是影片內容和社會生活面的養老一事毫無關係。也不是某首歌的《老無所依》。
本片於2007年上映,隨即在歐美和日本都獲得很不錯的反響,伊桑·科恩和喬爾·科恩兩兄弟在第80屆奧斯卡連拿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改編劇本獎。
而男主,即扮演殺手安東的哈維爾·巴登,獲得了最佳男配角的大獎。
很難想象到,這位西班牙的演員,就是在伍迪·艾倫的《午夜巴塞羅那》中飾演過放浪不羈的畫家胡安。他還是收了西班牙野性美女神佩內洛普·克魯茲的辣個男人。
此處,只想說一句:論好演員角色轉換能力的重要性。
一頭的蘑菇頭造型,看著有些憨厚,實則是隱藏著自己獨有殺人規則的形象,那個總是不離手的氧氣管,就是安東的殺人武器。
電影的主題是犯罪,但是與故事線條一同發展起來的,還有個人規則和社會規則秩序、以及人性的探討。
事件的起因源自於一位老獵人偶然在一場火拼之戰的現場撿到了200萬美元:
住在西部地區的老獵人盧埃林在一次打獵的途中,偶然發現了幫派分子毒品交易火拼之後的場景。被槍彈射擊的滿是彈孔的汽車,一地的屍體、幫派之間用於火拼的槍支和大量的現金。
沒有報警也沒有聲張,他只是拿了錢回到了家裡。人性貪婪的本性毫無掩蓋的就暴露出來了。
老獵人盧埃林提著滿滿一大袋子的錢回了家。
但是,人性中存在的善良讓他重返現場,想把自己帶來的水給最初見面時還活著的幫派分子之一。
但是,返回時候的盧埃林透過這個已經中槍身亡的幫派分子身上,覺察到周圍有危險,而且自己在不知不覺間已經卷入了這場爭鬥中。
如果他沒有拿走那筆200萬美金,他就不會有任何的危險,依然可以住在雖然空曠但是很自由的西部,和妻子及丈母孃一起在平靜中度過自己的生活。
如果的事情可以有很多,但是盧埃林選擇了帶上200萬美金一路逃亡。殺手安東一路追殺他,因為安東受僱於人來找這筆錢的下落。
美刀上安裝有追蹤器,所以安東能一路不停的緊追盧埃林。
有超強反偵察意識的盧埃林和安東兩人的對手戲,是全片最大的看點。參加過越戰的盧埃林,有很強的戰鬥技能、反偵察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
安東在汽車旅館裡追殺盧埃林的那場戲,看得人心驚動魄。一位出色的獵手和一位奇特的殺手交手,更考驗的是兩個人的智商和勇氣。兩者缺一不可。
殺手安東這次換了獵槍式武器打中了盧埃林,安東自己也腿部中槍。不約而同的是,兩個人都沒有聲張,也沒有向外求助,就連處理傷口也都是自己徒手完成的。
印象特別深的是安東自己一個人在浴室裡取子彈的那場戲,被子彈擊中露出傷口的畫面,看著都肉疼。從清洗傷口、到碘酒消毒、再到注射藥物和取出子彈,非常考驗人內心的堅強程度。安東全都獨自一人完成。
另一邊中槍的盧埃林,花錢買路人的衣服來掩飾自己中槍的遭遇。
如果說盧埃林的本性只是有些貪婪,那麼安東就是個十足的個人主義者。盧埃林不會無緣無故的殺別人,他只是想多拿一些錢貪婪一些而已。
但是安東就不一樣,他行事的規則全部都是按照自己的規則來的。社會規則對於他來說,並沒有任何卵用。
就像毫不相干的汽車司機,汽車旅館的老闆,或者是意外撞見的一波黑幫分子,他都可以毫不眨眼的用他的氧氣瓶或是消音獵槍結束掉這些人的生命。
其中有一個畫面更能較為直白的展示出安東的人格:為了進藥店找一些取出腿上子彈的藥物,安東可以在藥店門口引爆一輛汽車造成大恐慌。
他的行事風格從來都是以自己為中心,妨礙到自己的,或者是自己覺得不順眼的,都可以直接攻擊。有時候,甚至都不怎麼需要理由。
“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對普通人有效的社會秩序,就相當於這個”你覺得“,而這個“我覺得”,就是安東自己在心裡制定的規則。至於有沒有惹到別人,安東一點也不關心。
也許用反社會人格來形容安東也是可以的。
盧埃林和安東的這條槍戰對手線,是影片的主線條。
此外,還有老警長追查的汽車司機被殺案、火拼案,黑幫大Boss派出偵探卡爾遜·威爾斯調查失蹤的錢的那條線,都和安東追殺老獵人的這條線重合起來了。
卡爾遜的出現讓安東感覺到他違反了自己的規則,一槍崩了他之後又轉頭槍殺了同時僱用他和卡爾遜的大Boss。
大Boss也許是不信任安東,也許是想多個人更快的找回那筆錢。按照安東的規則:既然大Boss已經僱用了自己,那麼再找其他的人就是對自己的不尊重。
如此依照安東的邏輯,大Boss的死純屬是因為他自己的多此一舉造成的。
至此,追蹤那筆錢的下落不再和大Boss有任何關係。追到了,那筆錢就可以順理成章的成自己的了。雖然,他一開始的目的並不是如此。
本來和妻子、丈母孃相約在艾爾帕機場見面的盧埃林,中槍身亡。鏡頭沒有給出直接的槍擊畫面,但是就一直追殺他的人是安東這條線索來看,他是死於安東之手。
影片中的故事同時滲透著一些社會課題的思考,比如在兩位老警長的對話中就能看得到,其中一位老警長感嘆說:
“錢和毒品,它們凌駕於一切事物之上。這意味著什麼?這會把社會引入何種深淵?
之前那位一直跟蹤案件進展的老警長也有過類似的感嘆,他說他不相信現在社會中發生的一切(從報紙上看到的一些案件)。
老警長查案的這條線並不僅僅是代表著警方破案、抓兇手的任務,影片特意選擇了老警長,而不是年輕的警察。
就在於想透過老警長的經歷和視角,來能更深的傳遞著一些存在的社會問題。
如果能透過老警長的話get到這一點,是會有更多的思考的。
關於由案件引起的諸多社會問題思考的課題,在有妻夫木聰參演的日本電影《怒》中也有所體現。
安東很喜歡用一枚硬幣讓在他對面的人來猜,這是他的方式,也是他固有的規則。
但是盧埃林的妻子沒有遵從他的規則去選擇硬幣,因為選不選,她都已經知道了答案,安東最後還是沒有放過她。
看起來一路殺人無阻的安東,也沒有被警察追蹤到。
如果影片真就直接這樣的結束,是會讓觀眾失望的。
只是,誰也想不到,造成安東意外的竟然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安東胳膊受傷,向騎車路過的少年買了件T恤,這次,他沒有傷害少年,依然遵循的是他自己的方式。
不知道大家看完之後會不會有這種疑問:為什麼安東一路殺人卻在最終回沒有被逮捕?(其實在影片剛出場的時候安東是被逮捕的狀態,只是他殺了警察成功逃跑了)
為什麼不讓盧埃林勇敢的奮鬥到最後一秒,讓他活下去?(在大部分人的認知裡,可能更贊同盧埃林是個好人)
又為什麼盧埃林的妻子也沒有活下來,也被安東殺害了?
……
這些問題,也許只有導演才能給出答案。
但是,很明顯的,所有這一切的情節設計,都把重點放在了殺手安東身上,或者說是,這一切都是為了反套路的突顯安東的“規則“。
從老警長、到卡爾遜,再到盧埃林的妻子,無一不是在說:安東,crazy。
在結局沒有被車禍擊垮的安東,可能還要繼續著他的crazy 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