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難中的中國倖存者 泰坦尼克號上的失語者
海難中的中國倖存者 泰坦尼克號上的失語者
1912年4月14日,當時世界上體積最龐大、內部設施最豪華的客運輪船泰坦尼克號,在它從英國南安普敦出發駛向美國紐約的處女航中遭遇厄運——它與一座冰山相撞,於次日凌晨沉入大海,2224名船員及乘客中,1517人喪生。據記載,當時船上有8名中國人,其中6名獲救。近期,由英國導演亞瑟·瓊斯(中文名羅飛)執導的《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倖存者》登陸第三屆海南島國際電影節,這部紀錄片重新聚焦這段沉船往事,並還原了這6位國人的逃生經歷。
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人——
三等艙乘客
1912年4月18日,搭載著710名倖存者的卡帕西亞號抵達紐約港,生還者的故事隨後佔據各報頭版頭條,其中也夾雜了6位中國倖存者的報道。不過,讓人遺憾的是,有關後者的報道大多是負面的。
在當時的一些媒體看來,這次海難中的倖存者還不到三分之一,尤其男性生還率更低,而這8位來自三等艙的中國人竟然活下來6位,這無疑是一種“奇蹟”。由此,很多人難免嘀咕了:這8位中國人,他們是怎麼上的救生船?
由於海難場面過於混亂,加上語言不通等原因,媒體並沒有去採訪這6位中國倖存者,道聽途說的資訊和故事也大多以訛傳訛、前後矛盾。儘管如此,有一些資訊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這8位中國人並不是偷渡客,也不是泰坦尼克號上的司爐工,而是正兒八經的三等艙乘客。
據1911年6月14日《紐約時報》報道:“儘管罷工領導人極力阻止,但白星公司的奧林匹克號仍於今日下午離開了南安普頓港,開始其目的地為紐約的處女航,公司方面已與船員達成協議。”奧林匹克號是泰坦尼克號的姊妹船,同屬於白星航運公司,後來,泰坦尼克號的處女航也曾因船員罷工而被推遲。
和白星航運公司相似,英國唐納德輪船公司也面臨海員短缺的局面。泰坦尼克號啟航前,唐納德輪船公司名下的阿那特號正停泊在紐約港,該船的主要業務是從中美洲西印度群島往美國運送熱帶水果,他們因為缺少司爐工而由公司安排8名人手從英國趕來,而後者正是泰坦尼克號上的這8名中國人。由於他們只是在紐約轉船至阿那特號,所以並不違反當時美國禁止華工入境的“排華法案”。
為此,唐納德輪船公司為他們買了一張三等艙的集體票,票號為1601,價格56鎊9先令11便士,登記姓名為Fang Lang、Choong Foo、Ali Lam、Ling Hee、Chang Chip、Lee Bing、Lee Ling、Len Lam。他們8人中,最小的24歲,最大的37歲。作為派遣工,他們每天要工作十幾個小時,但薪水只有同樣工作的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
混亂中的逃生——
6人倖存
海難發生後,泰坦尼克號執行左舷救生艇“唯有女士方可入艇”或“婦孺優先入艇”、右舷救生艇“男女均可入艇”的原則,幾位生還的指揮官證實了這點。和其他三等艙的乘客一樣,這8名中國人也是在最後一刻才被放出,他們嚴格遵守規定,沒有一個人是從左舷進入救生艇的。
按當時的通行做法,海難發生後,救生艇主要將人員擺渡到救援船。泰坦尼克號上只配備了20艘救生艇,最多隻夠容納1300人,這意味著船上近一半人只能等死。對於三等艙乘客來說,情況就更加嚴峻了,因為他們是最後被放出的。
混亂當中,Choong Foo上了第13號救生艇,該艇是第七隻被放下海面的右舷救生艇。在最後關頭,Ali Lam、Ling Hee、Chang Chip、Lee Bing這4人幸運地登上了C號摺疊式救生艇。由於坐在艇底而不是坐在船板上,加上他們很可能身材瘦小,所以在黑夜的混亂中,這4人一度沒被發現而被誤認為之前就躲在那裡。
C號摺疊式救生艇放下沒多久,已極度傾斜的泰坦尼克號就沉沒了,還在船上的Lee Ling、Len Lam、Fang Lang三人隨之落水。當時,Fang Lang死死抱住一塊大木板拼死求生,而Lee Ling、Len Lam兩人就此沉入海中。
電影《泰坦尼克》的最後場景中,唯一返回救人的第14號救生艇將女主角露絲從冰海中撈起,但這個生還經歷其實是Fang Lang的,他是最後一位被救回的倖存者,當時還被誤認為是日本人。據隨船去救人的女乘客夏洛特·科耶回憶:“我們看見他時,還以為他死了。我們朝他喊,沒有迴音。艇長洛伍將艇劃回來,這個‘日本人’被拉上了救生艇……一眨眼工夫,他勉力站起來,伸著手,跺著腳,五分鐘就恢復了力氣。他身邊一個水手累倒了,再也劃不動槳,這個‘日本人’就把他從槳手位置挪開,自己拿著槳划起來,真像個英雄,一直劃到我們被卡帕西亞號救起。”
上岸後,這6位中國倖存者被帶到曼哈頓拘留所,隨後被轉至厄利斯島移民站。4月19日,在唐納德公司人員的陪護下,這6人被帶上了阿那特號。在沒有見過任何記者,也根本不知道外面報道的情況下,他們重新駛入大西洋,從這一歷史大事件中脫身了。
百年續影——
電影中他們的故事
在電影《泰坦尼克號》中,導演卡梅隆實際上拍攝了Fang Lang被救的鏡頭,但後來考慮到和露絲被救的情節重疊,所以在1997年版和2012年3D版中都被剪去。此外,如果觀眾細心的話,電影中其實出現了好幾次中國人的鏡頭,只不過大多一閃而過,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
《泰坦尼克號》中多次閃現的“中國人”並不是群眾演員,而是導演卡梅隆的好友、好萊塢著名的華裔數碼影像製作師林凡。卡梅隆安排這樣一條線索並非偶然,這是因為他對泰坦尼克號上中國人的情況瞭解甚深。和百年前的媒體報道相比,電影《泰坦尼克號》並沒有對他們進行醜化,而是客觀地展現了他們的存在,雖然用的是一種不被輕易發現的方式。
近年來,也有人在不斷追蹤這段被湮沒已久的歷史,英國導演亞瑟·瓊斯就是其中一位。在拍攝紀錄片《六人: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倖存者》的過程中,瓊斯和他的團隊集結了數十位研究員,並用了數年的時間在世界範圍內尋找這6位中國倖存者的蹤跡。為此,拍攝團隊造訪了北京、台山、香港、倫敦、南安普頓、紐約、多倫多等20多個城市。
泰坦尼克號上的倖存者幾乎都有故事記錄,唯獨中國倖存者的經歷無人知曉。這其中的原因,一是他們不懂英語,沒辦法和外界交流;二是當時的時代背景下,也沒有任何記者找他們追問真相,畢竟,他們只是地位卑微的船上司爐工。
在導演瓊斯看來,這6位中國倖存者的故事不應該存在空白,他們理應和其他倖存者一樣被記錄下來。瓊斯表示,這部紀錄片不僅是講述泰坦尼克號倖存者的故事,更是講述一群勇敢的中國人探索外部世界的故事。在一百多年前,這些闖蕩世界的中國人,他們身上的冒險精神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應該得到後人的欽佩。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