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最大聲:泰坦尼克號有6名中國倖存者!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新聞閣今日最大聲欄目為您提供手機鳳凰客戶端今日最大聲欄目的網頁版,讓您足不出戶就能瞭解各地熱點綜合資訊。
泰坦尼克號有6名中國倖存者!背後竟有這樣的故事...
2017-09-02
中國經營報
這兩天,有個事火了:“泰坦尼克”號當年沉沒時,上面原來有8箇中國人,6人生還!英國小哥Arthur Jones 還拍攝了一部紀錄片,名字叫《The Six》,走訪了他們的後代,試圖還原當年的故事。
訊息傳開後,好多人覺得這英國小夥不簡單,肯定鍥而不捨,在舊籍中披沙揀金,才翻出這種“秘聞”。
要是大家知道,當年這6箇中國人在西方“家喻戶曉”,會怎麼想?要是大家還知道,當年他們的“名聲”是極端負面的,又會怎麼想?今天,我們來聊一聊這件當年讓中國人蒙受了極大冤屈的事。
真實的“泰坦尼克”號海難後,不但有悽美的愛情故事,還藏著醜陋的種族主義歧視。
1他們為何能上“泰坦尼克號”?
在當時,“泰坦尼克”號是一流的超級豪華巨輪,上面怎麼會有中國人?
原因很簡單,他們不是乘客,而是船上燒鍋爐的工人,登記名字是:FangLang、LeeBing、AliLam、ChangChip、ChoongFoo、LeeLing、LingLee和LenLam。只能查到3箇中文名:鍾捷、李炳、炳新。
為了節省成本,當時船務公司喜歡招華人船員,他們只有一張船票,票價56英鎊9先令11便士,可供8人使用,三等艙,工資只有同樣工作的白人船員的五分之一。
1997年版的電影《泰坦尼克號》上,原本有華人的鏡頭,後期製作時剪去了。2012年“泰坦尼克號”海難百年,3D增補版上映,這鏡頭又被恢復了。
2012年增補版《泰坦尼克號》,原先被剪掉華人的鏡頭又回來了。
他們經歷的事,也很簡單: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號首次航行,就撞到海中冰山,2小時40分鐘後沉沒,1502人葬身海底,705人生還,其中就有他們。
2“騎士精神”怎麼出爐的?
現在說起“泰坦尼克”號,人們的第一印象是:海難發生後,船上秩序井然,婦孺優先入艇逃生,樂隊鎮定自若,不斷演奏樂曲,船上乘客盡顯高貴剛毅之氣。
真是這樣嗎?就此,中國社科院程巍研究員透過翻閱當年海量的媒體報道,寫了一本書:《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揭開這種印象是怎麼造出來的。
程巍研究員出版的《泰坦尼克號上的“中國佬”》(英語中“中國佬”屬於貶義詞)
海難發生後,船上美國人死了不少。起初,美國媒體猛烈朝英國“開火”,因為船是英國人造的,又是英國人開的。還“扒”出很多內幕:比如說撞上冰山前一個多小時,船上就不斷接到過往船隻的警告,生還的英國水手克萊恩稱“瞭望員昏昏欲睡,船上其他指揮官和船員都喝得醉醺醺的”等等。
英國媒體為了辯白,就編造了一系列關於“紳士精神”的故事。最出格的編造,就是關於一個“女英雄”戈登夫人的事蹟,稱她最後一個“入艇”,鎮定自若。實際上,她和丈夫上了救生艇後,立即塞給船員5英鎊錢,讓他們快點划走,結果這艘可裝40人的小艇,只裝了12人就划走了,其中7人還是船員。
1912年4月19日《紐約時報》稱,輪船公司紐約碼頭負責人說,英國國會議員、美國參議員等“大人物”,爭先恐後搶救生艇,船員們不得不開槍,將他們趕下來。這則新聞後跟了一條報社的按語,稱他胡說八道。第二天此人即改口,說記者誤引。
真實的情況是:海難全部七百餘名生還者中男子佔了一半,而美英男子又在其中佔一大半。按艙室的檔次來看,頭等艙生還率是62%,二等艙48%,三等艙25%。
英國和美國媒體一開始互相揭短。但隨後,英美媒體突然聯合起來,大吹起“盎格魯-薩克遜(英美主體民族)始終不渝的騎士精神”、“盎格魯-薩克遜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來。
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3
一番周折後,他們找到了這6個人
原來,“泰坦尼克”號屬於白星公司,註冊為“英國皇家郵輪”,但這家公司實際掌控者是美國摩根財團掌門人 J.P.摩根。另外,美國大西洋沿岸的旅遊業老闆們,也對美國報紙大罵英國人不負責任不滿,因為他們很希望英國遊客來,不希望營造英國輪船公司不負責任的形象。
於是,英美媒體三百六十度大轉彎,開始了大合唱,吹起“盎格魯-薩克遜人”的“騎士精神”和“紳士風度”來了。但這種吹噓要使人相信,必須要有個“反面教材”或者參照物。
在當時,種族主義盛行。在英國和美國“鄙視鏈”上的外人不少:黑人、愛爾蘭人、義大利人、中國人等等。這就變味成了國家實力的PK。
用黑人當替罪羊,英美早有傳統。“泰坦尼克”號上,確實有個黑人,但不幸的是,他死於海難。羅根·馬歇爾1912年6月出版的《泰坦尼克號沉沒》中稱:這個黑人搶奪首席電報員的救生衣,結果被副電報員布萊特擊斃了。
搶救生衣的事確實有,但被搶的人最初說搶他救生衣的是個白人。所以,可以看出後來的說法,此事完全是杜撰。
傅滿洲的形象,是對華人進行種族歧視的一個象徵。
當時,義大利人也常被“黑”。於是,《紐約時報》報道稱:三等艙乘客們瘋狂撲進救生艇,其中三個義大利人被船副用槍擊斃。在美國參議員聽證會上,“泰坦尼克”號五副諾維說:義大利人“眼裡全冒出兇狠的光,像群野獸”,“時刻準備從那裡躍進救生艇”。
義大利畢竟也是當時的列強之一。於是,當時的義大利駐美大使古薩尼和使館法律處職員溫森佐找到了這個五副。這個五副後來改口,說他是猜的,當時情況慌亂,根本看不出來。
所以,選來選去,只剩下中國人了。更何況,8箇中國人,居然能活下6個,這比例也實在太高了。
4這6箇中國人是怎麼逃生的?
再來說說他們是怎麼逃出來的。
在當時,船隻出事後,船員們先通知了一等艙的富貴者,引發了那場後來隱瞞的慌亂。但這時,坐三等艙的人們並不知道船要沉沒,就算知道,他們也逃不出,因為艙門被鎖住了。
後來,艙門被打開了,三等艙的人們蜂擁而出。但在這時,很多救生艇已經放下水了。剩下的還有一些,但不允許他們上。就在這時,其中5箇中國人發現船的甲板上,有一條破了的小船,驚恐亂奔的人們根本沒想到它也能用來求生。
這5名中國人齊心協力,將這條實際上沒法救命的小船拋入大海,再跳下海,浸在水中,抱著這條船,在海里載沉載浮,幸好後來遇到了救生艇,被人救起;另一箇中國人落水時,正巧身邊有塊門板,他牢牢抱著,也遇到了救生艇,因此得救。
英國小哥的紀錄片,證實了他們當年是如何逃生的。
他們最後一批被放上甲板,又不讓上救生艇,還能奇蹟般生還。有三個原因:運氣好,碰巧看到一艘破了的小船;中華民族向來有遇險時鎮定冷靜,靈活機變,危難中相互扶持的傳統,這時候就發揮出來了。
最後一個原因相當諷刺,最早被給予逃生機會的那些人,主要是英國和美國人,過於慌亂,救生艇很多人還沒坐滿,就匆匆放下水去,反而使他們獲救時,得到了位子,要是救生艇當時全是滿的,他們遇上了也等於沒遇上。
他們因歧視差點送命,雖然大難不死,這家輪船公司仍欠他們一個公道。
5
他們怎麼變得“家喻戶曉”?
但在當時,這種事實是不會被說出的,更不可能有人對他們當面道歉。
反而先有媒體捏造,說他們是混入船上的偷渡客,隨身帶有女人用的披巾,在船員組織女乘客優先進入救生艇時,順利偽裝逃生,“卑鄙地盜竊”“英勇”的“盎格魯-薩克遜男人”讓出來的求生機會。
但他們畢竟是船員,有文書做證據,這麼編造很難叫人信服。接著又有人編造說:他們沒偽裝成女人,而是乘著船上紳士們秩序井然地排隊時,鬼鬼祟祟地摸了過去,潛伏於救生艇底逃生。但這還不行,因為之前已經說過他們是從海上救起的。
美國早年拍的醜化中國人的電影(注意,這上面的“中國人”是白人演員演的)
於是又造了種說法:“他們從甲板跳進救生艇,踩傷了艇中的女乘客。”這事倒是真有,但是“移花接木”的,跳進救生艇的不是他們,而是美國富翁斯騰格爾和所羅門。更叫人驚奇的是:這兩個人竟然被美國媒體封為英雄,因為他們在船上“幫著划槳”,體現了“盎格魯-薩克遜男人”的“英勇氣概”。
在當時,中國國力本來就弱,又正好爆發了辛亥革命,自顧不暇。英美媒體抹黑他們,更沒有任何顧忌,不用擔心發生抹黑義大利人時發生的那種事。
也不可能有目擊者為他們說話。4月21日《紐約時報》披露,為防止生還船員向外透露海難實際情形,白星公司將他們隔離一艘船的底艙,並派偵探嚴加把守,還勒令他們“別做聲,否則將丟掉白星公司的工作。”
在不斷“抹黑”後,這6名死裡逃生的中國人,被說成證明中國人不守規矩、狡詐、奸滑的證明,成了“劣等民族”的象徵,成為西方家喻戶曉的反面人物。
6100多年過去,還欠他們個道歉
這些事,這6名獲救的中國人當時應該不知道。
“泰坦尼克”號獲救的人,先被送到一個叫達埃利斯的島上,然後被送往紐約。美國當時有排華法案,他們不允許進入美國,所以第二天,他們就離開了,上了另一條船,繼續他們的船員生涯。
除了他們之外,所有其他獲救的人,都被允許進入美國。美國媒體當時敢這麼猛造他們謠,這也是其中一個原因。反正他們正在去往古巴的船上幹活,根本不可能知道美國媒體怎麼說他們,就算知道,因為根本不懂英語,也無法辯解。最關鍵的是,當時壓根就沒人會找他們。
造謠最高潮時,很多頭等艙和二等艙的乘客,雖然不曾和他們謀過面,卻也紛紛聲稱自己“目睹”了他們的“卑劣行徑”。在當時,種族主義傾向盛行,不少人出於這種心理,哪怕沒親眼見到,當人問起,也要“政治站隊”,反正中國當時弱,就算他們造謠造到天上去,也不會有人找上門。
在獲救者中,只有他們被禁止進入美國。
不讓上救生艇,自己憑著本事,在極度危險中,設法逃出生天,還要被很多人說成是壞人,其他人都被允許進美國,他們就不被允許。
至於他們到底是什麼身份,又是用了什麼辦法,在海難中逃生,對當時很多英國和美國人來說,既不重要,也不值得關心。反正,這8箇中國人中有6個活了下來,僅此就足以證明他們是壞蛋,進而還可以證明所有中國人是壞蛋。
和當年這6名中國人的遭遇成對比的,是最近這幾年的美國好萊塢電影:這些影片往往不會忘記使用華人演員,即使有時候角色設定得無關緊要,但絕對不敢如同上世紀那樣,將他們設定成反面角色。這背後的道理很簡單:在中國電影市場規模日益擴大的今天,誰會和票房過不去呢?
這位英國小哥想到拍這部紀錄片,還事實以真相,值得讚賞;我們更希望,當年那些造謠媒體,也能還他們一個公道!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作者:黃宏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還記得《泰坦尼克號》中的那句經典臺詞嗎?
“You jump, I jump!”
雖然只是簡簡單單的幾個字,但是卻讓無數人留下眼淚.....
特別是男女主角傑克、露西之間的生死訣別、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
可是,如今,時光飛逝,二十年後二人再一次同框,卻畫風突變
和當年比起來簡直是跑偏的不能再偏了……
“You jump, I jump”變成了“You Fat,I Fat”
看來歲月真的是把殺豬刀,再高的顏值都經不住歲月的摧殘哪
想當初,小李子可是盛世美顏啊!分分鐘帥一臉的那種!!!
而飾演露絲的凱特·溫斯萊特更是性感的不要不要的 ~
但是現在↓↓↓
真的是變成不折不扣的“肉絲”了.........
如此“辣眼”的照片,網友們看到後也紛紛不淡定了,開始拿他們的身材寫段子:
“最好的友誼,是和好朋友一起變胖”
“忽然明白“泰坦尼克”號為什麼沉了”,(哈哈哈哈.....)
其實,中年“發福”幾乎是一種“不可抗拒”的生理現象
導致中年人“發福”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吃得不科學;二是運動量減少
美國醫學專家指出,要想中年不“發福”,就得從這兩點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和行為規律
飲食方面,鑑於人到中年肌肉消耗卡路里的功能呈減弱趨勢,中年人應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食物
另外,在食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蔬菜、水果、全營養穀物、豆類以及含有多種有益成分的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即“少葷多素”,最好在醫生指導下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食譜
至於運動方面,中年人則一定要堅持有規律地鍛鍊肌肉,不能半途而廢
最好制定一個切實可行的鍛鍊計劃,適當做點負重運動,如舉重、綁沙袋有節律地行走和慢跑
實在太忙分不開身的,儘可能把工作和鍛鍊身體結合起來,並且搭配Amywish速效系列,加速燃脂,改善和修復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獲得更健康、更完美的體型
時隔二十年,二人雖然早已不再是曾經的“帥男靚女”,雙雙變月半
但是,感情和友誼卻更深,讓人羨慕
特別是,相擁散步、親暱熱聊的這一幕,十足老夫老妻的樣子
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事莫過於,你胖!我陪你!
願你也能有一個心甘情願陪你變胖的人!
(2017-08-22)
isea原創
一場沉船災難見證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相信大家對經典影片《泰坦尼克號》都不會陌生,而不同的人看《泰坦尼克號》會有不同的解讀,或關於愛情,或關於人性……
《泰坦尼克號》自 2012 年以 3D 電影再度上映之後,現在 Immersive VR Education LTD 計劃把《泰坦尼克號》製作成 VR 體驗。據VR科技網瞭解,《泰坦尼克號VR》是基於真實沉船地點構建的三維模型,使用動作捕捉技術、面部掃描技術和專業的配音演員而構建的 VR 體驗,旨在讓大家更身臨其境地體驗這段歷史。
《泰坦尼克號VR》將分為互動式探索體驗和沉浸式歷史回顧兩部分。
在互動式探索體驗中,你將透過操控載人潛水器和遙控潛水器深入北大西洋底部的沉船所在地探索泰坦尼克號郵輪,觀看大廳、房間,駕駛艙等船內結構。此外,你還可以使用 VR 控制手柄完成各種科學任務和沉船的修復任務,完成任務可升級自己的遙控潛水器,獲取更多歷史的知識。
而在沉浸式歷史回顧中,憑藉最先進的圖形技術和高度情緒化的音軌,讓你經歷這個沉船災難發生的關鍵事件,而這些關鍵事件是基於倖存者的親身描述和大量的史實研究構建的。
《泰坦尼克號VR》將會支援 Oculus Rift、HTC Vive 和 PlayStation VR,未來也會相容更多虛擬現實頭顯。目前《泰坦尼克號VR》正在 kickstarter 參與眾籌。其中互動式探索體驗計劃在今年第二季度釋出,而沉浸式歷史回顧則計劃年底釋出。Immersive VR Education LTD 表示以後將會增加多人探索體驗和實時沉船全程模擬(持續2小時40分鐘)。
(2017-02-28)
一百多年前,
“泰坦尼克”號首次遠航就發生意外沉沒。
它在遠渡北美的北冰洋途中撞到冰山,
致使1500多人葬身海底。
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豪華郵輪,號稱是永不沉沒的鉅艦,
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海難,結局令我們扼腕嘆息。
事後調查發現,之所以會死這麼多人,
除了碰到冰山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船上沒有足夠的救生艇。
不然,羅斯和傑克的人生又是另一番模樣。
歷史用血淋淋的杯具告訴我們:
再穩固的系統,如果沒有預留足夠的安全空間,
都可能導致無法挽回的巨大損失。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在上演著小機率事件。
馬路上交通事故頻發,輕則擦傷重則車毀人亡。
起因都是小疏忽,我們對自己的駕駛技術過於自信,
缺乏有效的安全距離,最後一失足成千古恨。
為了避免造成嚴重後果,
儘管所有的汽車都設定了安全帶和安全氣囊,
但如果你對這些東西視而不見,
自己不繫安全帶那也是枉然。
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
臨到要演講了卻發現唯一的備份檔案中病毒打不開了?
你乘坐的航班馬上就要起飛了,
你卻還在城市的另一端堵車?
網上預約報名即將截止,你的電腦一下子癱瘓了?
如果你曾經經歷過,你就知道安全空間是多麼重要。
即使我們做對了99%的事情,
只要1%的事情搞砸,就會造成10000倍的損失。
既然安全空間對我們如此重要,
那麼如何建立一個有效的安全空間呢?
02
冗餘備份,抵禦極端風險。
完整備份,就是把相關檔案資料統統備份一遍,
不過,安全和成本、效率之間往往不可兼得。
完整備份不僅效率低下,而且浪費資源,
不一定適合每個人。
其次是關鍵點備份,人們退而求其次:
不備份所有內容,而是備份最關鍵的部分。
飛機上的黑瞎子,就是關鍵點備份。
據說,網紅電動汽車特斯拉,
當儀表盤顯示汽車電量為零的時候,
實際電池裡面還有10%的安全電量,
平時使用者是不能用的。
這是為了在極端情況下,你的汽車沒電了,
又無法充電,既能保證救急之用,
同時讓你的電池不會過度用電,影響安全和效能。
提出B計劃。
什麼是B計劃?就是一個解決方案備份。
比如,發生火災時,消防通道就是電梯的B計劃。
戰爭時期,高速公路就是機場跑道的B計劃。
我們的職業規劃裡面也應該有B計劃,
當有一天你失業了,至少有足夠的錢來維持你半年的生活開銷。
現在人們跳槽都有這樣一個認識,
在沒有找到新東家之前,一般不會離職,
這也是B計劃的應用。
03
精簡,只為提高決策質量。
剛才我們已經瞭解,生活中小機率事件層出不窮,
我們能否從源頭上來避免此類事件的發生?
答案是肯定的。
這就好比你不希望路過河邊時被淹死,
你可以提前準備好救生衣來應對,
也可以減少去河邊的次數,
選擇天氣好和人多的情況下去河邊。
《孫子兵法》裡面的:
“勝兵先勝而後求戰,敗兵先戰而後求勝。”
怎麼理解,就是真正厲害的將領,
先預測有了足夠的勝算,就有了足夠的安全空間,
這時才去採取行動。而不是先打起仗來,
期望在戰爭中打贏對手。
諸葛亮在中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
有個詞“神機妙算”專門用來形容他的智慧。
他打仗前先要排兵佈陣,權衡利弊得失,
要不要打,什麼時候打,
由誰帶兵出征都是預先計劃好的。
這樣的結果就是,每次打仗都所向披靡,
一生中幾乎沒有吃過敗仗。
其實狼群原理,也符合“先勝後戰”的理論,
可以說狼群是很接近於人的動物。
他們發現自己的獵物,往往會伺機而動,
有可能餓著肚子蹲守好幾天才發動進攻。
什麼時候襲擊,誰掩護,誰進攻,誰斷後都一清二楚。
這完全符合一幅現代戰爭的要素,
偵查、空中掩護、狙擊手、地面支援部隊,
一應俱全。
現代很多企業,
比如華為就是學習狼群原理的典範,
充分發揮狼性精神,利用20多年的時間從一個小公司,
登上了成通訊行業世界第一的寶座。
事實證明精簡,提高決策的質量和效率,
這是避免事後當救護隊的必由之路。
04
加強事物的反脆弱性。
美國暢銷書作者尼古拉斯·塔勒布,
在2014年寫了《反脆弱》一書,
提出來一個新的概念:反脆弱。
這個世界上,有些系統是很脆弱的,
是指遇到極端情況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比如玻璃球。
有些系統是強韌的,
是指遇到極端情況能夠自動恢復,比如塑膠球。
而有些系統是反脆弱的,
遇到極端情況之後反而能夠獲得更大的好處。
比如雪球,摔到地上反而會越滾越大。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增加個體和系統的反脆弱性,
減少極端事件的發生。
當你在擁有一個東西的時候,
你要想到有一天你有可能會失去它。
如果我失去它的時候,我將是一個什麼狀態。
以至於我現在擁有它的時候,
不要那樣的狂喜、那樣的對其依賴。
我們要保持對情緒的掌控力,
這樣我們就可以將恐懼轉化為謹慎,
將痛苦轉化為資訊,
將錯誤轉化為啟示,
將慾望轉化為事業。
如果我一無所有,我獲得的就只能是利益。
比如我們平時買車險,你只要花費少量,
一旦發生意外洪澇災害等,賠償的金額將遠大於此。
總結一下,精簡提高決策的質量,
是從源頭上控制意外的發生。
冗餘備份和反脆弱性的建立,
都是採取某些措施,萬一事情發生了,
我們不至於茫然無措,屬於事後的一些補救措施,
將風險降到最低。
生活中的意外總是猝不及防,
我們如能提前建立安全空間,
防患於未然,這是最好的解決辦法。
注重每一個細節,才不至於發生功虧一簣的事情,
不然這樣的代價未免太大。
所謂“晚節不保”,都是安全空間不夠的緣故。
——END——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西伯利亞狼1860”:中國民間的儲蓄,就是增加餘量的最好案例。
(2017-08-29)
泰坦尼克號上的愛情成為現實,露絲首次回應和傑克的戀情
2017-08-27
膠片的味道
幾周前,網路上瘋傳 Leonardo Dicaprio和Kate Winslet 單獨同出遊南法的多張照片,畫面中兩人有說有笑、緊緊跟隨彼此,看似戀人般的幸福氛圍迎來外界議論紛紛,讓大批網友徹底融化,不經令人好奇20年後的《Titanic》熒幕情侶Jack和Rose真的在一起了嗎?
從1997 年《Titanic》上映至今,這對認識超過20 多年的老朋友始終保持聯絡,隨著時間的推移讓感情越陳越香,宛如革命般的深厚交情,他們在事業上相互鼓勵支援彼此,每當兩人現身公開活動時,經常勾起觀眾濃濃的電影回憶。如今傳出兩人在一起,讓不少忠實粉絲特別開心。
針對這起事件,早前Kate Winslet在接受《Glamour》雜誌專訪時,大方地談起和老友Leonardo Dicaprio私下特別可愛的互動方式,首度鬆口回應這則瘋傳的新聞。
“We're very, very close.”
Kate Winslet表示:「我無法透露我們之間的對話內容,但我們真的很好,關係非常非常親密。有時候我們的對話都會引用《Titanic》的臺詞,因為只有我們會,而且我們從中找到非常有趣的梗。我無法明確地告訴你我們上次的聊天內容,因為實在太好笑了!他害我笑了好久。我們經常在講:『你可以想像當外界知道我們所說的愚蠢的事嗎?』」
沒有正面回應戀情,Kate Winslet 語帶保留地透露和 Leonardo Dicaprio 之間特別「緊密」的情感,貼心地為自己和對方保留更多隱私,一字一句感受到他們最真實的情感。相隔20 年後,兩人從昔日的工作夥伴衍生為無法取代的心靈伴侶,也是大家心中永遠的Jack 以及Rose。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以下為網友評論:
網友“大阿龍”:拍電影的時候露絲才十九
網友“✧≖ ◡ ≖安好。餘生✿”:在一起夜挺好,幸福就好
網友“高山遠”:帥小夥變成了胖大叔
網友“♬ 你若無情 、 ﹋”:希望能在一起吧!
網友“布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