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近期最好看的電影,它算一部
一鏡到底、長鏡頭、奧斯卡最佳攝影獎...
這些片語一出現,想必大家就已經猜到,今天要推薦的這部影片是什麼?
沒錯,就是這部讓人一氣呵成、甚至覺得炫技的——
《1917》
豆瓣17萬人打出 8.5的高分。
IMDb 8.4分。
由《美國麗人》導演薩姆·門德斯指導,大神羅傑·迪金斯掌鏡(代表作:《銀翼殺手2049》)。
(左:薩姆·門德;右:羅傑·迪金斯)
其實正確的說法《1917》是一部“偽一鏡到底”的片子,像這樣篇幅的電影,真一鏡到底是不太可能。
所以這部電影讓同行關注的另一個點是,它如何透過技術手段在視覺上製作出一鏡到底的假象。
一些簡單的技巧,你稍微注意也能輕鬆發現,比如讓場景暗下來。
(這裡是全篇唯一一處明顯的剪輯點)
但也有一些是非常困難的,比如主角被德軍追殺時,掉在水裡。
這裡有一個360度的迴旋,那要如何不穿幫?不讓觀眾看到拍攝過程中背後一大幫工作人員?
這點非常難,因此此片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獎可謂是實至名歸。
那麼這部影片僅僅只是技術示範做到極致嗎?
當然不是!
1917年一戰期間,由於德軍從戰場上撤退,長期與德軍僵持的英軍準備抓住這個機會,進攻消滅對手,但他們並不知道這其實是德軍的陷阱。
關鍵時刻,為了拯救1600名戰士的生命,上面派兩個小兵在天亮前傳達“停止進攻”的命令。
由於長鏡頭,我們一開始便跟著主角走,我們和他們一樣不具備上帝視角。
這在吊住觀眾胃口之餘,也使得螢幕前的我們不由自主與主角的情緒綁在一起。
故事一開始,男一突然接到命令,他不知道命令是什麼,也不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他以為會是一些簡單的事情,於是選了男二與自己同行。
卻沒想到,等待他們的是要在短短8小時內越過敵人戰壕,拯救1600名戰士生命這樣危險、緊迫而沉重的任務。
他本可以拒絕,卻無法拒絕,因為前線的戰士中,有他的哥哥。
沒有任何預兆,任務、命令、生死突如其來向兩個人砸過來,他們沒有任何閃躲的餘地。
前一秒還想著下週會有雞肉吃,這一刻卻不得不面對如何在槍林彈雨、炮火橫飛中活著完成任務。
沒有任何過渡,更沒有絲毫伏筆,雖然事後回想起來處理的有些生硬,但它卻最真實。
因為我們日常在面對重大遭遇時,同樣是突如其來,沒有絲毫準備。
戰場更是如此,你不瞭解此刻是什麼處境,能做的只有接受上級命令,然後拼盡一切活著完成它。
隨著鏡頭繼續,我們跟著主角屏住呼吸緊張前行。
尾隨著他們穿過鐵絲網,看到無人區的死亡沼澤遍地都是腐爛的屍體。
泥濘的戰壕像滿生壞疽的傷口,不僅死氣沉沉,更是吞噬一切生機。
在空無一人的敵軍陣營中,因為一隻小小的老鼠,在命懸一線的時刻,與他們共同擔心緊張。
與此同時,原本世外桃園的的小鎮被炸成斷壁殘垣,
落英繽紛的河流帶來的感受不是唯美,而是難以言表的沉痛。
這些場景沒有槍聲,但安靜的令人驚悚。
如果前面這些是靜的壓抑,後面則是動的悲傷與死亡。
人類不該失去人性,應該存有善的一面,這是每個人都知曉的事情。
但是在戰場上,當男一出於同情心救下墜機的敵軍飛行員,等待他的不是一聲感謝,而是被對方一刀喪命。
無論是影片中的主角,還是螢幕前的我們,即使多麼希望這一刻沒有發生,但鏡頭卻隨著時間不停往前,沒有絲毫停留。
我們沒有時間調整情緒,男二更沒有時間悲傷、告別。
他只能壓抑所有的情緒,全部吞下,爭分奪秒,繼續完成任務。
接下來的場景是決不能錯過的視聽體驗。
黑暗來襲,黎明未到,熊熊燃燒的教堂將夜空照耀得亮如白晝,末日的恐怖氣息與夢一般的場景並存。
男二在槍聲如雷四起的戰場上衝鋒,被敵人追趕跌入奔騰不止的急流。
被水流漩渦來回蹂躪的他,就像被命運在生死邊緣來回玩弄。
當他想要就此放棄時,河流漂浮著的落花,又帶給他新的希望。
如果不懷有某種希望,沒有任何正常人能忍受這樣一場巨大而痛苦的戰爭。
這希望對主角而言是拯救1600名戰士的性命,也是導演反戰的主題。
這也呼應開始時,當男一男二看到被砍掉的樹的那段對話:
“這些樹都沒得救了?”
“不,最後會長出更多的樹。”
優秀的戰爭片,是讓我們產生對戰爭厭煩,而不是憧憬。
是希望我們看到戰爭的浩劫後,保證這樣的戰爭今後永不在發生。
如果說落花是詩意的藝術表達,初看可能未必注意到。
那麼最後,當男二歷經萬難來到長官面前時,成功阻止第二波進攻時,長官的回答是最明顯的反戰主題。
“現在命令撤退,下週又會傳達不同的命令,在黎明進攻,結束這場戰爭只有一個辦法,戰鬥到最後一口氣。”
戰爭不是多少傷亡數字,或者誰勝誰敗。細看,它是一個個只能僅在眼下接受使命、拼盡全力求生的個體。
雖然這一次完成任務停止進攻,但之前人們的受到的傷痛並不會消失。
更不會阻止會有新計程車兵穿越槍林彈雨、在炮火橫飛中拼死帶來繼續戰鬥的命令。
如果說戰爭是為了未來更美好的世界奠定基礎的理由,
難道只有付出成千上萬的生命奪取十米陣地或者一個泥濘的戰壕這唯一的方法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最後願世界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