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乘風破浪的姐姐》插播廣告被指物化女性,說好的獨立自信呢?

由 無英 釋出於 娛樂

近期最有話題的綜藝節目,當屬《乘風破浪的姐姐》。

有人曾言,如果微博熱搜榜沒停,當天的榜單上應該大多是與該節目有關的話題。看上去,強烈的自我意識、清醒的自我判斷,讓事業有成的“姐姐”們在節目中大放光彩,呈現出獨特的人格魅力,也讓觀眾產生“極度舒適”之感。

節目收穫如潮好評的同時,插播的一則十幾秒的廣告卻“翻車”。

廣告內容很簡單,一個長髮紅唇的豔麗女性以第三者的身份出現在一對夫妻之間,“咄咄逼人”地說:“我能給他講段子,我能跟他聊新聞,我還能跟他打遊戲,你能嗎?”然後妻子甩出一盒優思明口服避孕藥在桌子上,“這個,你能嗎?”第三者見狀立即變回了原型——手機。最後以“優思明有效避孕,親密無間”做廣告結尾。

網路上,優思明的廣告還有另一個長版本,內容略有差別,但都指向一個共同的主題:夫妻之間出現了第三者(手機),女性靠口服避孕藥挽回了感情。

有網友在看完廣告後表示,“就像吃了蒼蠅般,實在噁心”。

想不明白,一款針對女性的產品,為何要站在女性對立面,給女性添堵。“佩服”廣告的策劃方,能在十幾秒的時間為產品“收穫”巨大的反效果。如果優思明只是想引起廣泛關注,毫無疑問,它做到了。

但由此引出幾個疑問:將女性和手機並置,難道一個活生生、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和一個沒有生命的手機沒有區別?女性生活中只有感情、只有丈夫,沒了其他追求?如果靠口服避孕藥維繫感情,這份感情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現實生活中,夫妻之間可能的確會因手機引發衝突。乍一看,廣告是對手機擬人化呈現生活的真實,但撥開其表面不難看到另一層含義:廣告裡的女性,彷彿是“男性凝視”下的產物,沒有自我主權,附屬於男性,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似乎只能透過男性來體現。妻子以主動口服避孕藥來贏回男性關注的橋段,可以說是將人等同於產品,是對女性人格的蔑視。

一個物化女性的廣告,出現在標榜女性獨立的節目裡,這是一種莫大的諷刺。難怪有網友直言,節目營造出來的立意和突破點,被這個廣告“直接抹平”了。

閉目一思,物化女性的廣告並不少見,最為典型的是2017年一則二手車廣告:婆婆衝向舉行婚禮的夫婦,檢查媳婦鼻子、耳朵、牙口……最後做出OK手勢,隨後出現二手車介紹頁面,配音“官方認證才放心”。

康德說過,人是目的,而非手段。誠然,消費主義盛行,讓一切都能成為商品,但這並不意味著消費可以將人性抹殺。更要明白,當女性被當作產品查驗、與手機並置時,男性也相應地被物化著。

一則避孕藥廣告是社會的一面“照妖鏡”,那些洋洋自得的商家,透過廣告將自己陳腐而非新銳的思想、低下而非高階的趣味,赤裸裸地呈現在眾人面前。更讓人不解的是,這款有著非常明顯傾向性的廣告,從策劃到拍攝甚至播出,歷經這麼多環節,卻最終大剌剌地呈現在眾人面前,直至引起大眾反感後,才對相關影片做出處理。

層層環節的失守提醒我們,這可能不是個例,也不是某個人的問題。面對頻頻出現的對社會產生不良影響的廣告,相關部門應當完善法律法規,及時出手,以此倒逼相關方不斷修正自己的錯誤行為。

大眾也要把握好手中的權利,廣告主是平臺節目的“金主爸爸”,各位廣大消費者,何嘗不是產品的“金主爸爸”?對這類廣告大膽批判,高聲說“不”,讓愛打擦邊球的廣告主明白:低俗營銷、惡臭價值觀,這樣的“抖機靈”行不通。把握不了自己的營銷底線,不給予消費者基本的尊重,下場只能是被踢出局。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黃秋荻

編輯 趙瑜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本文來自紅星新聞APP,請至各大應用市場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