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種經歷,偶爾在短影片平臺上聽到一首歌的片段,會有種瞬間被擊中靈魂的感覺,迫不及待開啟聽歌APP搜一下,暗自竊喜自己又發現了一首好歌,於是迴圈一整天。
進入歌曲的評論區,看看大家聽這首歌時的心情和感受,其中是否有和自己產生共鳴的人。
裡面可能是有人在懷念往昔金曲輩出的時代,有人貼出這首歌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有人可能是因為眼下的生活對這首歌產生別樣的感受。
有人可能把搬運來的段子或故事放了進來,讓其他看到的人對這首歌產生了新的理解,還有人情真意切地記錄下自己的情感經歷。
音樂對於時光的記錄和刻畫、對於人的滋養和治癒可見一斑。
但往往還有一種評論的出現,讓大家看了很不舒服,比如,“論觀光團如何毀掉一首歌......”
以及“也許有一天這首歌的評論會999+,他們瘋狂刷著評論,但殊不知我們才是第一批拾荒者......”
結果往往是引來爭吵,大家不惜放出最粗鄙、充滿惡意的話,評論區一片烏煙瘴氣。美好音樂的背後,是各自佔地為王的自私和狹隘。
那麼短影片平臺究竟是在帶火一首歌還是在毀掉一首歌呢?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幾首所謂被帶火的歌曲。
《處處吻》是楊千嬅於2004年發行的一首歌曲,由林夕作詞,後收錄於《電光幻影》這張專輯中。
2019年由使用者上傳至B站的女星港風群像剪輯影片,帶火了這首老歌,最初播放量突破30萬;接下來引發這首歌曲的“引用海嘯”,到2020年初影片的播放量就已經突破千萬。
從楊千嬅忠實擁躉者的小眾歌曲,到擁有不同年齡階段的聽眾,《處處吻》火成了一種現象。
因為歌曲太火,又誕生了多種版本,吸引不同圈層的聽眾,無論是原唱還是改編版本都有有目共睹的熱度,連楊千嬅自己都很意外。
“那女孩對我說,說我保護她的夢,說這個世界對她這樣的不多”。
《那女孩對我說》是新加坡歌手黃義達演唱的一首歌曲,作詞人易家揚,作曲人李思菘,收錄於2005年發行的專輯《專屬密碼》中,歌曲發行之初流行過一段時間、隨後被湮沒在了當時神仙打架的歌壇。
因為三個女孩的翻唱影片,《那女孩對我說》再次爆紅。
最初是街頭主播小阿七看到粉絲從外地趕來看她的街頭表演,感動得邊哭邊唱,這個影片打動了很多人,真情實感的演唱讓人也不禁流淚。
網路歌手Uu憑藉翻唱《那女孩對我說》,匪夷所思的躋身“2019TMEA騰訊娛樂盛典”票選出來的“十大金曲”。
此外,還有一位長髮披肩、有著煙嗓的主播歌手戴羽彤翻唱《那女孩對我說》,也賺足了人氣。
這首老歌的翻紅不但讓大家重新認識原唱黃義達,瞭解到這首歌曾經的輝煌,更讓人真切感受到,歌曲裡蘊含的感情,並不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有所改變,過去人在面對感情的疑惑和失落在今天依然可以被一代又一代人感同身受。
《最美的期待》發行於2018年,由南征北戰NZBZ創作,後經周筆暢演唱,作為電視劇《繭鎮奇緣》的片頭曲。
大部分聽眾認識這首歌是因為周筆暢演唱的版本,也是因為如此優秀的演唱讓我們知道,這首歌的原唱是那個曾經唱過《我的天空》這樣昂揚熱血的南征北戰。
回頭去聽原唱,女聲唱出了愛情的溫柔,男聲唱出了愛情的堅定,同一首歌風格各異。
《最美的期待》成為很多人婚禮上播放的歌曲,見證一對又一對新人走向婚姻的殿堂組建新的家庭,同時歌曲本身也被賦予了更多美好的意義。
《告白の夜》是專輯《CHRONICLEV》中收錄的一首曲子,由日本小提琴手Ayasa島村絢沙演奏。
該曲沒有歌詞也沒有人聲,全程用小提琴演奏,Ayasa說該曲取材於一本最古老的文學作品《竹取物語》,而《告白の夜》也是在輝夜姬想告知養育自己長大的雙親自己不是凡人並要回到月亮上這樣一個場景下創作的。
這首曲子一共4分28秒,但相信每個聽到這首曲子的人都會有被如此唯美的聲樂穿透身心的感受,尤其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片段則是擷取自1分38秒到1分55秒左右,經常作為短影片平臺的影片背景音樂並因此被“帶火”。
盛夏似乎永遠代表著蓬勃的生命力,而今年的夏天這首《夏天的風》格外火熱。
這首歌由溫嵐演唱,梁鴻斌作詞,周杰倫作曲,收錄在2004年發行的《溫式效應》這張專輯當中,也成為了溫嵐的代表作。
隨著夏天的到來,《夏天的風》不但被眾多歌手翻唱,而且翻唱的版本播放量也奇高,上了各大音樂APP的推薦榜單。如此高的傳唱度和熱度除了歌曲本身優美動聽,也離不開短影片平臺的引流和帶動。
2017年李健在《歌手》舞臺上翻唱《父親寫的散文詩》,讓這首歌的知名度大增。《父親寫的散文詩》由許飛作曲、演唱,董玉方作詞。
每個時代父親的形象不同,或許威嚴不可親近,或許溫和平易近人,但相信每個人聽了這首歌心中都想起的是自己的父親的形象以及和父親生活的點滴。
諸多短影片平臺也將其收錄進背景音樂樂庫,這首歌的熱度居高不下。
在短影片平臺在帶火這些歌曲並吸引大量聽眾湧入的同時,我們也看到某些冷門小眾歌曲變成“流行”會遭到原有聽眾群體的嫌棄,讓本來靜靜安於一隅的小眾聽眾感受到不安,彷佛自己珍惜的歌曲一夜之間變得爛俗。
也許是因為一首歌從小眾到大眾,破壞了先來者居上的優越感,認為因為短影片影片平臺將某首歌曲“帶火”後,彷彿再來聽這首歌的人就毫無品味可言,畢竟本身用否定別人的審美來現實自己的優越感的方式十分容易。
後來湧入的聽眾也會因為這些否定的聲音而感到不解和受傷:明明是很好聽的歌,為什麼自己從短影片平臺這個渠道慕名而來聽歌會遭到如此攻擊。
然而短影片平臺只是工具,所有情緒都是背後的人自己各自發揮。
不得不承認,短影片平臺對歌曲的引流和推薦作用,能夠讓冷門小眾歌曲擴大受眾,以短而快的方式把一首歌最容易打動人的部分和影片故事情節結合,容易使好聽的歌從浩如煙海的歌曲當中脫穎而出。
並且不同版本的翻唱改編也衝破了圈層,吸引了不同圈層的粉絲,讓歌曲變得持續火爆;也讓一些有才華然而卻默默無聞的音樂人被髮掘和認識,被更多人知曉和喜歡。
有人因為短影片平臺帶火歌曲而為平臺和透過平臺而來的聽眾打上“低俗”的標籤,也有人因為廣播劇有聲小說帶火歌曲而在評論區和廣播劇有聲小說的粉絲群體掐架。
人們好像總是要找出一個鄙視鏈來貼上低俗的“標籤”,自己就會顯得格外有品位和高尚。藝術是不分派系的,好歌不會因為聽的人數寡眾而改變其本質,越是好歌越應該被挖掘出來被更多人聽到。
李榮浩曾經也對聽歌人群形形色色的鄙視鏈感到不解和無語,音樂沒有好壞之分,無論別人是喜歡了你討厭的歌曲還是別人喜歡了你也喜歡的歌曲,都不應該被討厭和鄙視,更不必被指責不懂這首歌。
歌曲被傳唱出來如同文學作品被創作出來以後一樣,就完全脫離了創作者本人的創作意圖,擁有了獨立的生命,正是每個人不同的經歷才在人生或早或晚的階段、在不同的渠道聽到這首歌,併產生共鳴,音樂本身也因此煥發出生命力、散發出熱氣蒸騰的人間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