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榨沙編輯|範志輝
在最新一期真人秀節目《哈哈哈哈哈》中,鹿晗、張顏齊、福克斯和低苦艾樂隊演唱的《蘭州蘭州》,以及由鄧超、王勉、張瑋瑋演唱的《金城蘭州》的跨界表演吸引了不少獨立音樂圈的樂迷關注,#鹿晗唱蘭州蘭州#也登上微博熱搜。
與隔壁老樊等民謠界的後起之秀不同,張瑋瑋和低苦艾樂隊為代表的中國民謠、搖滾圈的老炮兒,一直帶有中國早期民謠歌手的味兒,即更強烈的獨立氣質與人文性。喜歡這類音樂的樂迷與流量明星粉絲之間,也往往存在比較厚的次元壁。
這次跨界合作,不出意外在獨立音樂圈引發了比較激烈的討論。很多長期在獨立音樂領域深耕的音樂博主首先對這兩場演出風格提出了質疑,認為這種對民謠過度流行化的演繹效果不佳,甚至可能會招至民謠聽眾的厭惡。
流行作為獨立圈中相對大眾的音樂品類,民謠音樂在過去幾十年裡起起落落,曾經享受過全民流行的高度,也經歷了人人避之不及的落寞。當曾經的民謠歌手都迫不及待地撕掉“民謠”標籤時,留下的除了風口不再的尷尬,還值得延伸出獨立音樂如何出圈的思考。
起起落落的本土民謠浪潮
內地民謠的商業化之旅,在二十多年前就開始了。
九十年代初期,時任大地唱片音樂總監的黃小茂從三百多首做工粗糙的小樣裡挑出了《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鋪的兄弟》等38首歌,掀起一波校園民謠。在一段沉寂期後,在選秀綜藝和網際網路的催化下,宋冬野、馬頔、好妹妹等一批唱著新民謠和城市民謠的音樂人逐漸走進大眾視野,這波民謠熱潮隨著趙雷在《我是歌手》上演唱《成都》達到頂峰。
隨後,年輕人們
磚頭
就
投
扎進了嘻哈、電音等新潮流的懷抱,民謠浪潮也快速被迭代了。儘管時不時仍有民謠歌曲在音樂綜藝被翻唱,但像之前那種傳唱至大街小巷的現象沒有了。好在,直到去年下半年,民謠音樂似乎又有了東山再起的趨勢。
隨著《樂隊的夏天2》的熱播,五條人、野孩子等具有民謠特質的音樂人開始受到年輕人追捧。其中熱度最高的五條人樂隊,在節目中拿到亞軍後,一直保持著極高的人氣。這支樂隊兼具文學性與市井氣,源源不斷地吸引著優質的商務合作,前兩天,還受邀參加微信活動,與“微信之父”張曉龍同臺。
樂評人郭小寒在書中寫道:每一首民謠,都是時代、地域、創作者們共同創作,都是關於世界的觀察、記錄和表達,它穿越時光,流傳下來,一代一代。這些經受時間考驗的民謠作品和創作者,一直在主流之外野生野長,出圈其實缺的只是一個助推機會。
去年年底,騰訊影片也吹響了進軍民謠圈的號角,宣佈20201年上線的《明日之子》第五季為“少年民謠季”,致力於尋找新一代民謠偶像,同時呈現極致鮮活的本土青年文化。某種意義上,此次《哈哈哈哈哈》節目組請到低苦艾樂隊和張瑋瑋,也是影片平臺對民謠音樂丟擲的橄欖枝。
2021年,對中國民謠圈來說,也許會是有點不一樣的一年。經歷這些年起起落落的民謠音樂能否再次引領潮流,值得期待。
獨立音樂破圈的正確姿勢
覆盤最近幾年興起的嘻哈熱、樂隊熱,可以發現,這些音樂品類之所以能夠實現破圈,基本都是厚積薄發的結果。在第一屆《中國有嘻哈》之前,一批嘻哈歌手已經在地下狀態中積累了大量的演出經驗和作品,一大批說唱廠牌其實已經在地域文化的滋養下落地生根。
而在《樂隊的夏天》系列的走紅,也離不開匍匐於地下的搖滾、民謠音樂。比如第一季中,新褲子樂隊主唱彭磊在節目中不無失落地表示:“大家到現在為止都特別平凡,大家都老了”。
而樂隊的鍵盤手龐寬則提到,在這批人不老的時候,往往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觀眾,要面臨“自己給自己演”的情況。而如今期盼已久的名利機會來了,只是大家都不再年輕了。
有才華的人沒有經歷過輝煌就老去,自然令人傷感,但彭磊和龐寬的話也從側面印證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批樂隊攢了十幾年的能力和作品,並沒有得到足夠與之匹配的市場認可和商業成績。這在今天變成了一種奢侈的資本,也讓他們可以在短短几個月的時間內將積攢多年的創作高密度輸出,借勢節目曝光度和持續話題破圈。
不過,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時代,音樂人如果光指望歌迷透過作品來發覺自己這塊寶藏,很可能會覺得自己生錯了時代。所以,在不違背本心的情況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拒絕與主流的合作,才是正確破圈的入門姿勢。
對於獨立音樂人來說,選擇尊重自己、與自己調性相符合的主流藝人合作作品,無疑是最重要的渠道之一。據知名電子音樂人Anti-general介紹,很多明星在找他合作的時候,總是會對他的編曲東改西改,這讓他感到很不舒服。而和他在綜藝節目《即刻電音》上相識的張藝興合作時,後者要求並不是“去滿足某個商業化產品的任何需求”,而是在作品裡“挖掘可以實現商業化的部分”,在商業與藝術之間尋找平衡。最終,兩人合作的作品《蓮》也收穫了不錯口碑,讓Anti-general迎來了一波漲粉。
同時,各大平臺的綜藝節目、跨年晚會等都聚集了大量的年輕受眾,要想抓住這批最活躍的新世代群體,大張偉口中的“上綜藝、上晚會”等其實也是話糙理不糙。比如這次《哈哈哈哈哈》中鹿晗與低苦艾、鄧超與張瑋瑋的共同演繹兩首關於蘭州的作品,肯定會轉化出不少因為愛偶像而喜歡上這些作品的年輕人,何樂不為。
此外,很重要的一點,大眾與小眾之間最重要的標準就是能否賺錢。獨立音樂的破圈之路是否走通,其實也適用於這個標準。除了線上線下的各種演出活動,跟各類品牌合作也既是新業務,也是觸達大眾的重要手段。
當然,如果你不能像五條人一樣在商業的海洋中游刃有餘又能保持自我,那可能也會遭遇從業道路上的新考驗。比如,去年年底,重塑與上汽大眾的商務合作影片,就因肢體僵硬、全程尬讀廣告詞,被網友稱為“強迫營業”。
重塑雖然業務能力有目共睹,自身冷峻的風格也讓他們的作品更有質感,但稍有不慎,就會出現一些讓人尷尬的局面。
結語
任何亞文化破圈和商業化的過程,都會伴隨著質疑和不順。從網上的反應來看,這次低苦艾樂隊與張瑋瑋的“跨界演出”,可能算不上非常成功,但我們不能因此不認同亞文化擁抱商業、勇敢破圈的嘗試。
站在產業角度,推動獨立音樂從地下進入主流的商業化程序,才能吸引更多人才進入。《叄叄肆》紀錄片曾提到過一名非常出色的鍵盤手,因為了解到在中國做樂手最多一年只能掙一百萬,於是選擇轉行去了更賺錢的行業。如果獨立音樂圈一直不能形成正向的價值迴圈,人才流失將難以避免。
《叄叄肆》紀錄片
對於音樂人來說,追求更高的曝光度,提高生活質量,改善創作環境,都無可非議。要求音樂人為了音樂窮下去,其實是一廂情願且沒有必然關係的邏輯。曾有樂迷對民謠歌手周雲蓬說,希望他“永遠不簽約大公司,永遠在路上唱歌”,周雲蓬則在歌裡寫道:“只要媽媽高興,上春晚也可以”。
而在獨立音樂破圈和商業化的過程中,應當堅守什麼、妥協什麼,值得考慮和平衡。但主流不是原罪,商業化這件事本身,也不應該被完全否決。
參考資料:
1.https://weibo.com/ttarticle/x/m/show/id/2309404150442018869803?_wb_client_=1
2.https://www.infzm.com/contents/188695
先聲話題
話題內容:獨立音樂需要追求破圈嗎?破圈是結果還是過程?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觀點和看法,我們將會在本週釋出的文章推送內,從所有留言評論中,擇優挑選2位讀者,各送出先聲精選的好物一份。獲獎名單將在每週日的“先聲週報”欄目中公佈,請保持關注。
?
排版|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