緋聞甚於作品,人設脫離人品,這是當下網友們對演藝圈“小鮮肉”的普遍印象。雖然這種印象有些以偏概全,但反映出人們對演藝圈年輕一代的擔憂:他們能否成長為合格的文藝工作者,講好新時代的中國故事?
在今年全國兩會“委員通道”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馮遠征用12個字給年輕一代指明瞭方向:清清白白做人,認認真真做事。
先“做人”再“做事”,這條準則尤其適用於演藝圈,因為文藝工作者的自身修養不只是個人私事,文藝行風的好壞會影響整個文化領域乃至社會生活的生態。
近年來,明星“翻車”事件時有發生,且當事人自帶的流量越高,人設崩塌後產生的社會影響愈發惡劣。曝光的種種醜聞,已遠遠超出“吃瓜群眾”窺私慾的範圍,也不再只是引發粉絲群體的頃刻“塌房”,而是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社會大眾對演藝圈整體生態的觀感。
從多起事件中不難注意到,無論是社會大眾,還是演藝行業,對於明星藝人違法亂紀以及違背公序良俗的言行,均採取了“零容忍”的態度。這些反面案例警示從業人員放棄僥倖心理,“清清白白”“堂堂正正”不能只是粉絲控評刷屏的口號或者工作室應付輿論的話術,而理應成為個人行為的規範、個人品德的標準。
在堅守法律與道德底線的基礎上,年輕一代文藝工作者更應沉心靜氣,修煉內功。沒有人生來是“戲骨”,也不是所有人到中年的演員都能獲得觀眾的一致認可。藝術歸根結底來源於生活,而演技也正是根植於演員對生活的感知體悟。從生活中汲取靈感,在生活中錘鍊演技,這個過程需要時間,需要天資,更需要演員本人的孜孜以求,以及行業本身的代代相傳。
在這一方面,演藝圈近年來的一些嘗試可資參考,比如有些電視劇以年輕演員為主角,配以一眾經驗豐富的“金牌綠葉”;又如有些頂流明星自願放棄“番位”,在劇集中甘當配角。此類嘗試不僅產出了一批叫好叫座的影視作品,更讓人感受到演藝圈內部以老帶新的良性迴圈,以及年輕演員向上向善的工作態度。
馮遠征說,“實現文化強國,需要人才輩出,年輕一代的成長,需要我們大力地給他們空間,給他們機會。”青年是事業的未來。如何引導青年文藝工作者守正道、走大道,讓文藝事業才能形成長江後浪推前浪的生動局面,演藝行業可謂任重而道遠。
作者:孫欣祺
編輯:孫欣祺
責任編輯:楊健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