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飆》劇照。
2月1日晚,年初大劇《狂飆》迎來了大結局,“無所不能”的大反派主角高啟強,終於認罪伏法,被依法判處死刑。
組織、領導黑社會性質組織罪、故意殺人罪、尋釁滋事罪、非法經營罪、強迫交易罪、組織賣淫罪、開設賭場罪、行賄罪……多達11項的罪名,傳遞出一個強烈的資訊:惡人終歸會被收拾,邪不壓正仍是這個社會浩浩蕩蕩的主流走向。
不過,大劇落幕,伴隨著各色人等均獲得最後的歸宿,之前心旌搖盪、提心吊膽、熱烈期待的追劇人,仍不免陷入黑屏後的虛空之中,怎麼就結束了呢?如果可以重來,如果換一個活法,如果改一下人生劇本,又該如何?只是,“哪有那麼多如果”,隔著鐵窗,滿頭白髮的安欣說出的這句話,道盡了天下良知未泯人的衷腸。
事實上,正是因為這種專注於人性,貼著人物的生長、滋蔓、突變的敘述,吸引了全民追劇,並在不同經歷、背景、思想的觀眾那裡,獲得共情。
高啟強這個人物的多義性、複雜性,使很多人都從這個人物身上,看到了自己希望看到的東西。結合現實人生體驗,也恰恰是這樣多重人性的人,最接近真實的人生。
他是手段狠辣、無惡不作的黑老大,但也曾是一個老實本分的魚販;他行事果斷、出手張狂,觸角延伸到經濟社會的各個角落,但他也總是被裹挾在各種人情關係之中……
並非完全對立的好或壞,不僅有了更多的現實性,也讓這部劇確實“好看”“過癮”,讓人慾罷不能。這也從另外一個維度折射出,當下很多影視劇之所以無人問津,並不是製作技術的問題,而關鍵在於創作者有沒有試圖去表達真實的人生。
當然,作為整部劇最大一個亮點,也是最大的一個突破點,即全方位、深刻、鮮活地觸及了“保護傘”的問題。
人們看到,在《狂飆》中,黑惡勢力的滲透無遠弗屆、無孔不入,令人恐懼,但最終的結局也讓人解氣。至少,這部劇以如此生動鮮活的故事正面攻堅了,且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各種層級的“保護傘”,各種出於個人利益考量的“放水”,各種繁複纏繞的交換與出賣……有人說,這裡邊既有“無間道”,也有“正氣歌”,但從根本上講,仍是正氣歌浩然長存,以安欣為代表的正氣最終笑到了最後。
情與理的抉擇,善與惡的鬥爭,良知與慾望的掙扎,執著與美好的信念……這些其實都是人類在前進路途上必須面對的“元問題”。也因此,透過細節繽紛、精彩紛呈的表象,這部劇仍可納入這些最基本的主題當中。也唯其如此,才具有了終極追問的意義和價值。
即便荊棘叢生,即便野草滋蔓,即便惡人橫行,人類追求真善美的力量不可阻擋。劇集取名《狂飆》,也不排除以狂飆巨瀾掃除一切雜質與惡行的考量。而且,確實也掃除了,邪惡終於退場,正義必將回歸。
儘管在這個過程中,正義的一方也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李響、陸寒、譚思言付出了生命,整個社會也受到了灼傷,但最終使得黑惡勢力覆滅、“毒瘤”落馬。這也意味著,一切黑惡勢力必將被依法嚴懲,掃黑除惡常態化永遠在路上。
一部好的影視劇,勝過千言萬語的說教。癸卯年開年一部大劇,堅定了民眾的反腐信心,定格了社會的懲惡決心,也傳遞出“反腐永遠在路上”的時代強音。
我們希望,這樣叫好又叫座的好劇越來越多,也希望社會中,像安欣這樣“懷抱理想、腳踏實地”的人不再“孤勇”,而是越來越有力量。
撰稿 / 龍之朱(媒體人)
編輯 / 劉昀昀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