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在關於文學和文藝的歷史詞彙裡,“八股文”和“樣板戲”在現在幾乎完全是反面概念,幾乎是古板、保守、一刀切和落後的代名詞。

但是,就算拋開特定歷史屬性,“八股文”和“樣板戲”一樣有一定的積極意義,比如“八股文”總比洋洋灑灑、辭藻華麗卻毫無意義的文字堆砌強吧,“樣板戲”也總比粗製濫造的圈錢娛樂作品優秀吧。

本文就談一談大眾對“樣板戲”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一、樣板戲並非只有八個

“八億人民八個戲”,受這句話的影響,大多數人都以為樣板戲只有八個,實際上“樣板戲”至少有二十來個,咱們來捋一下樣板戲的發展。

兩個:最早的樣板戲稱呼來自於1965年的《解放日報》上一篇文章,其高度讚揚了京劇《紅燈記》,1966年《人民日報》上又刊登了兩位工人稱讚京劇《智取威虎山》的文章,由於兩大報的影響力巨大,因此這兩部作品開始被稱之為“革命樣板戲”或者“革命藝術樣板”。其實你可以理解為“模範”或者“標杆”。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八個:從1967年5月份開始,兩報一刊多次發表文章對當時在六大劇場輪番上演的藝術作品提出表揚,稱呼其為“八個革命樣板戲”,這就是最早的“八大樣板戲”的由來。這八個作品分別是:京劇《紅燈記》、《智取威虎山》、《沙家浜》、《海港》和《奇襲白虎團》,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白毛女》以及交響音樂《沙家浜》。

這最早的八大樣板戲裡可能最容易被忽視的就是交響音樂《沙家浜》,所以很多人都以為八大樣板戲中應該包括《龍江頌》或者《杜鵑山》,其實那都是後來的。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九個:1968年7月,鋼琴伴唱《紅燈記》上演,很快就被《人民日報》發表文章提出表揚,隨後的文章裡開始出現“九個革命樣板戲”的稱呼,在國慶二十週年的慶典彩車裡就包含了前八大樣板戲和鋼琴伴唱《紅燈記》。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十七個:從1970年到1973年,鋼琴協奏曲《黃河》、京劇《龍江頌》、《紅色娘子軍》、《平原作戰》,《杜鵑山》,舞劇《沂蒙頌》、《草原兒女》以及交響音樂《智取威虎山》陸續推出,然後在1974年的《人民日報》上開始出現十七個革命樣板戲的稱呼。

二十多個:1974年末開始,京劇《磐石灣》、《紅雲崗》、《審椅子》、《戰海浪》以及《津雲渡》等革命樣板戲陸續推出,使樣板戲的陣容擴大到二十多個。

此外,除了樣板戲,當年還曾推出過一些如樣板詩人、樣板鋼琴家等各種“樣板”。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同時,為了解決廣大群眾看戲難的問題,很多革命樣板戲還被長影廠、北影廠他們拍成了戲曲電影,比如名噪一時的京劇電影《杜鵑山》。

因此,所謂“八億人民八個戲”只是一種戲謔的說法,樣板戲並非只有八個,實際上有二十多個。由於每個作品水平參差不齊,傳播深度和廣度也不一樣,也讓很多人對所謂“八個樣板戲”到底是哪八個產生爭議,比如上文所說的《龍江頌》和《杜鵑山》就經常被很多人記憶成八個樣板戲之一。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二、樣板戲同樣經典輩出

當年包括現在,我們反對樣板戲,其實主要反對的是一刀切的文藝標準,並非是反對這些作品本身,因為從純粹藝術角度上看的話,大多數樣板戲都可以算是民族藝術的典藏,有些甚至可以算是世界藝術的瑰寶。

著名的《紅燈記》,其故事性、傳奇性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其唱段如《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等也都充滿了正能量。

京劇《智取威虎山》,不論是佈景、唱腔還是歌詞,都堪稱現代京劇的典範。

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在國外同樣得到了廣泛讚譽,《白毛女》在日本甚至一度非常走紅,日本的一些芭蕾舞團也非常熱衷排演《紅色娘子軍》和《白毛女》,可見其藝術魅力真正達到了“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水平。

所以,我們不能一談到樣板戲就要嗤之以鼻,論起作品的藝術水準,大多數樣板戲都可以秒殺很多現代作品的,比如薛菁華的“倒踢紫金冠”,怎麼看都能算頂級的藝術瑰寶。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三、樣板戲人才輩出

樣板戲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藝術創作上的自由度,使很多藝術家為之痛心不已,但我們也得承認一個事實,那就是樣板戲同樣培養了一大批人才。

比如上文所說的芭蕾舞領域的薛菁華,還有京劇領域的楊春霞、創作領域的汪曾祺等人,他們的藝術生涯都因為樣板戲產生重大變化,也迅速成為各自領域的藝術家。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四、樣板戲貢獻了眾多知名唱段

熱播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融入了很多《沙家浜》元素,這就是因為該劇的唱段幾乎到了膾炙人口的地步。

其他經典唱段一樣數不勝數,《智取威虎山》裡的《迎來春色換人間》,《紅燈記》裡的《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沙家浜》裡的《我必須察言觀色把他防》,《奇襲白虎團》裡的《為人類求解放粉身碎骨心也甘》。

還有舞劇《白毛女》裡的《北風吹》,《紅色娘子軍》裡的《萬泉河水清又清》等。

其實,很多人尤其是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們,經常一邊在對“樣板戲”表示不屑時一邊還會哼唱著某些樣板戲的唱腔和選段,這就是藝術的魅力。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五、我們該怎麼看樣板戲

筆者之前的文章裡曾經有一個觀點,拋開時代屬性去評價一部文藝作品是一種不科學不公平的做法。其實,在樣板戲這個領域,很多作品由於其藝術水準極高,甚至已經跨越了時代屬性成為傳承不息的經典。

對了,如果“樣板戲”當初不叫“樣板戲”,而是叫“經典劇”,是不是在觀感上會好一些?事實上,很多‘樣板戲’現在的名字就叫“紅色經典”。

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謝謝大家。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92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樣板戲”的認識誤區,並非只有八個,多數為藝術經典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