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眾矚目的第34屆金雞百花電影節,將於12月28日至30日舉辦,而在此之前的金雞國際影展,則從10日開始拉開序幕。
在本次影展中,“香港經典影片展”單元無疑是一大焦點,王家衛還特地為即將展映的電影《花樣年華》手寫了一封信。
一句“如果多一張IMAX影票,你會跟誰看”,瞬間就讓人憶起影片裡的那些經典畫面和片段。
但事實證明,多一張IMAX影票的情況根本不可能發生,因為電影票剛一開售就立馬被搶空了。
除了《花樣年華》,王家衛的另一部代表作《阿飛正傳》也在展映片單中。
不難看出,王家衛是這一展映單元中存在感最高的導演,而存在感最高的演員,即是華語影壇頂級人物張曼玉了。
她不僅是多次出現在展映影片演員表裡的演員,還是本屆金雞獎甚至是所有頒獎典禮,在提名和獲獎名單出爐之後,頻繁“亮相”的影后。
因為她在1993年第12屆金像獎頒獎典禮上,拿到最佳女主角獎項之後,說了這麼一段感言。
嗯,很堅定也很帥氣。
所以這些年來,這段話在網上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當年張曼玉講這段話的背景情況,卻鮮少被提及。
1993年,張曼玉憑藉電影《阮玲玉》再次斬獲了金像影后,那一年,她飾演的《新龍門客棧》“金鑲玉”一角也入圍了。
沒錯,就是這麼凡爾賽。
可即便是手握兩個經典角色角逐獎項,且此前已經摘得了柏林影后,張曼玉的獲獎感言卻有一種很濃烈的反擊輿論的語氣。
因為她之前幾次獲獎都曾經引起一波議論,而此時的張曼玉,顯然已經學會不再被輿論影響。
而在這一切的背後,是她不斷精進的表演水平,也是十年不斷磨練的演藝生涯。
而她這樣的表現,肯定會讓不少“塑膠演員”臉紅不已。
什麼是塑膠演員?
中國電影家協會主席陳道明曾在一次座談會上對一些空有其表,整天依靠炒作的花瓶演員義憤填膺地說道:
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他們是被包裝炒作出來的塑膠演員
對於人民日報會發表的評論對此表示高度贊同:
華而不實、缺乏品質,以及沒有靈魂、沒有生命力,依靠包裝出來的流量明星。
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等等各種離譜的操作讓人匪夷所思。
而這些所謂“頂流”的粉絲卻不願面對這種現實,屢屢拿一些前輩的案例試圖為自己的偶像挽尊,這其中就包含了張曼玉。
從結果來看,似乎相差無幾。
在那段時間裡,diss張曼玉的演技是業內的一種常態,大家的共識是:笨拙。
她給觀眾的印象,除了美麗之外,實在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
看到她的演出,只覺得她不過是一名在銀幕上走來走去的花瓶。
電影《玫瑰的故事》的導演楊凡“捧一踩一”,同樣直接指出彼時張曼玉演戲的“笨拙”:
張曼玉不夠鬆弛、缺少內容,鐘楚紅則自然、飽滿,有很清晰的自我意識。
而原著作者亦舒則是愛嫌分明,師太一方面指定張曼玉出演女主角,一方面又說她不會演戲。
除此之外,圈內的演員前輩也經常直接說她笨,拍《警察故事》的時候,她NG了30幾次,把成龍給氣火了,對她說:
算了,算了,就這樣吧,再拍下去菲林都用光了。
就連曾經的男友爾冬升,也會毫不客氣地在片場怒斥她。
臺灣著名電影人焦雄屏就更狠,她說當時看到張曼玉就想打她,“一看就是沒大腦的”。
但時隔幾年之後,她寫了一個劇本,名叫《阮玲玉》,女主角是張曼玉。
在這幾年時間裡,實現“質的飛躍”的是張曼玉的演技,而始終不變的,是她的敬業和努力。
在早期演技尚未成熟的時候,所以從過程來看,張曼玉“笨拙”的敬業都足以讓那些“塑膠頂流”的粉絲們語塞無措。
拍戲靠摳圖、對白念數字、遲到耍大牌、動不動就大用替身,這些人家可從來沒做過。
她的“笨拙”雖然氣壞了不少導演,卻也憑藉這份“笨拙”的敬業贏得了許多人的尊重。
當年在片場對她發火的成龍,在20年後的一個採訪中,用“最有工作態度、最敬業的,準時到,最晚一個走”來評價張曼玉。
在電影《警察故事》拍攝期間,張曼玉堅持不用替身,從十幾級高的樓梯直接滾下去,到平地還需要穿過兩邊的鋼架。
結果鋼架突然倒下來,張曼玉被砸得鮮血直流,縫了十幾針,疤痕直接都還很清晰。
拍攝《過埠新娘》時,和專業摔跤手在泥坑中對打,搞得渾身泥濘不說,還幾次被舉到半空中狠摔下來。
張曼玉痛苦不堪,表情也完全控制不住,但正好和劇本要求的狀態一樣,導演都以為她是演得夠傳神。
……
所以如果要對標“花瓶”時期的話,請先對標這樣子的敬業程度。
此外,在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當紅演員同時拍幾部戲是一個極其的普遍現象,張曼玉也不例外。
1988年,她有11部電影上映,1993年,則高達12部。
沒錯,就是《阮玲玉》上映的那一年。
而即便是演技已然脫胎換骨的張曼玉,也是一如既往的敬業。
在拍《青蛇》時,水中的戲份不少,當時正值寒冬,她幾乎泡了一夜冷水。
據趙文卓回憶,Maggie凍到嘴巴發紫,但依然面不改色地完成了整個拍攝,這也讓他徹底折服於前輩的演員素養。
到了《英雄》時期,張曼玉已經年近四十,北上到敦煌拍戲,呼吸已經很苦難,還要拍一堆打戲。
但她的心態是:趁捱得時候去捱下,有推動力才會接受新挑戰。
這應該就是我們經常講的那句話,“最怕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
當然,影響演員表演情況的因素,除了是否抱以敬業的工作態度,最關鍵的還是詮釋角色的能力問題。
而張曼玉演藝生涯中的轉折點,無疑是王家衛的處女作《旺角卡門》。
剛開拍的時候,張曼玉一直進入不了角色,是王家衛給予了她充分的鼓勵,同時也給予她充分的發揮空間。
比如,在拍影片中的那場經典的離別戲前,他問Maggie“男朋友離開你會怎麼樣”,她的回答是:一哭二鬧三上吊咯。
之後,王家衛就讓她按照自己的想法演。
於是,熒幕上那個楚楚動人的阿娥就這麼出現了,這一角色也成為劉德華心目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
而張曼玉也開始領悟到表演的靈魂,她說:
在遇見王家衛之前,我一直以為演員就是做反應,遇見他之後我才發現演員是需要進入角色裡面的。
王家衛則回贊她“Maggie(張曼玉)的肢體語言是全亞洲最棒的”。
自此以後,兩人互相成就彼此的電影事業,而她也成為了他電影裡永遠的“蘇麗珍”。
伯樂的賞識和提點固然珍貴,但不得不說,此時的張曼玉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生活閱歷。
她也開始懂得將自己的人生經歷融合到表演當中,讓表演更加自然和生活化。
在這之後,關錦鵬、許鞍華和徐克等知名導演也開始注意到她的進步,也才有之後的《阮玲玉》《客途秋恨》和《青蛇》等代表作。
而對於演技大飛躍之後的張曼玉來說,最清醒且最難得的是:
她依舊堅持對錶演的精進和思考,以及在作品和角色選擇上的不斷突破和挑戰。
1990年,已經是雙金影后的張曼玉,在電影《滾滾紅塵》中出演了原型為張愛玲好友炎櫻的月鳳一角,而原型為張愛玲的女主角沈韶華則是由林青霞飾演。
也就是說,張曼玉在這部電影中是為林青霞做配角。
李安曾說:所有女演員在林青霞面前都會失去光彩,除了張曼玉。
事實也證明的確如此,張曼玉透過流暢靈動的表演,讓一個戲份並不多的配角閃閃發光,並順利拿下了當年的金馬女配。
香港影壇中有“霞玉芳紅”這麼一說,張曼玉願意給另一位作配,足可見她關注的是作品和角色本身。
到了1992年的《新龍門客棧》,林青霞放棄了金鑲玉一角,選擇了自己更擅長的英氣俠女邱莫言。
而剛在文藝片裡大放光彩的張曼玉,則藉由自己的首部武俠電影擴大戲路,為觀眾帶來了風情萬種的金鑲玉。
這種“非角色第一人選”的情況,在張曼玉身上發生過不止一次。
一開始,《阮玲玉》的原定選角是梅豔芳,出於種種原因,梅姑沒有出演。
因此,在拍攝的時候張曼玉就受到了不少爭議,儘管如此,她仍舊完全投入到角色當中。
先是翻閱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而後每天都穿著旗袍生活。
也正是這份對角色的用心,才讓觀眾在幾十年之後,彷彿在熒幕上看到了命運多舛、風雨飄搖的阮玲玉本人。
賈樟柯這樣評價:對演員宿命的認同,讓她好像靈魂附體,這一刻我把她當做中國所有天才女演員的結合體。
此外,徐克電影《青蛇》裡的青蛇一角,原本也是邀請梅豔芳出演的。
白蛇的最初人選則是鞏俐,最終也是經過好一陣變動,才花落張曼玉和王祖賢。
因此,俏皮靈動又邪魅妖豔的青蛇,成為了她演藝生涯的又一個代表性角色。
到1997年的《甜蜜蜜》,考慮到女主角李翹是內地人,陳可辛就邀請王菲來出演,對方拒演之後,張曼玉接下了這一角色。
那一年有評委用“從未有過如此真實而精湛的演出”來評價她在片中的表現,其中停屍間那場經典的哭戲,也已經成為了教科書式表演的範例。
不難看出,在敢於突破和挑戰之外,張曼玉選劇本的眼光也是相當獨到和銳利。
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她已開始減少接片數量,95年更是一整年沒有新作上映,直到一年後直接帶著《甜蜜蜜》王者歸來。
到了2000年,她在電影《花樣年華》中,將旗袍的美展現到了極致,也成為了梁朝偉心中唯一一個想再合作的女演員。
除此之外,不得不提的是,在戲外接受採訪時,記者問了一個頗為敏感的問題:
王家衛安排一個有關國際局勢的結尾,是否代表他有什麼立場?
張曼玉的回答是這樣的。
這是她作為一個表演工作者在藝術方面的見解,同時也是她作為一個個體的自我涵養。
更為直接點說,體現了她的藝術水準和文化水平。
試問有多少演員能說出這種話?
而就她自己來說,時間往前推10年左右,那時她的前男友將她寫的幾十封情書賣給了八卦雜誌,信中有不少錯誤。
既被曝光了個人隱私,還被報刊雜誌各種取笑自己的知識水平。
那段時間,張曼玉也切身體會到了阮玲玉所經歷的“人言可畏”。
此時再回頭看看她在《花樣年華》時期回答的那段話,足可見她那些年的思想沉澱。
2004年,在完成了截至目前為止最後一部主演的電影《清潔》之後,在榮登亞洲首位戛納影后之後,張曼玉選擇了息影。
離開時她這樣說道:我怕演戲越多,我就離那個叫張曼玉的人越遠。
自此以後,除了曾經客串出演過兩部電影,不管賈樟柯等人再如何力邀,她都不為所動。
因為在她看來,沒有一定的表演熱忱,是無法繼續拍戲的,這是她作為演員的原則。
其實張曼玉的影壇成就和地位已無需多言,其中“曼神”這一形容最為貼切。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演藝圈大環境的改變,近年來卻時常出現一些塑膠演員的粉絲“碰瓷”曼神的情況。
就像那個流傳甚廣的獲獎感言,它所包含的分量之重,是絕不可以輕易拿來就用的。
要知道,那可是張曼玉!
青石電影| 柯棠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