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讓許多觀眾失望了。
開播14天,熱度僅勉強維持在第7,收視更是一片慘淡, 一直在0.6%上下徘徊。
要知道,這部於2018年拍攝的《山河月明》(原名《江山紀》)在當時可謂是聲勢浩大。
不僅有著一眾老戲骨撐場面,投資還是逆天的3.2億。
可如今看這劇播出後的這般情景,想要回本鐵定是無望了。
無獨有偶,9年前,有一部講明朝故事的電影也遭遇了超級大“血虧”。
影片投資1800萬,在古裝歷史片中算不上高,但總票房僅為419萬,虧得“媽都不認”。
而和慘淡的票房成績相反,這部電影在獎項上的表現卻很亮眼。
榮獲第9屆中美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還獲得了當年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最佳影片提名以及華語電影傳媒大獎百家媒體年度致敬電影提名。
影片上映當年,它就被稱作是“近十年最好的古裝片”“無史詩級場景卻有史詩級氣魄”。
就算到了今天,還是有不少網友給出5星評論,而理由是“平臺最高只能給五星”。
那這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呢?
一、病入膏肓的大明
《大明劫》的第一幕,是一場長達1分鐘的大場面戰爭戲。
1642年,以李自成為首的農民軍包圍開封,開封告急,明朝大廈將傾。
不得已之下,崇禎重啟了因被猜忌而下獄的前總督孫傳庭,孫傳庭曾力破李自成部隊,將他打得只剩一十八騎。
在他看來,5000精兵足以破此“烏合之眾”。
可他還是太自信了。
當他自信滿滿地以總督的身份來到潼關,卻發現他以為的“精兵強將”實則都不存在。
前援剿總兵賀人龍擁兵自重,不思報國反而魚肉百姓,不僅抗旨不出兵,還臨陣脫逃。
為了邀功,以百姓人頭冒充匪徒,更是令人所不齒。
底下計程車兵懶散懈怠,火器射擊檢閱時,脫靶者佔了大半,即使勉強擊中,成績也很是難看。
而火器本身,竟是粗製濫造的玩意兒,根本無法迎敵。
不僅如此,軍隊裡的軍糧匱乏,糧官為矇蔽檢查,以沙子填充糧袋。
看似滿滿當當的糧倉,真正的存糧僅有面上幾袋。
另外原本的軍屯制名存實亡,當地鄉紳強佔土地,軍戶逃亡。
要兵沒兵,要槍沒槍,要糧沒糧,士兵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上場打仗。
沒辦法,孫傳庭上書朝廷,申請錢糧,可皇帝不僅不給錢糧,還連發聖旨,催促出關。
這邊錢糧的情況沒有解決,軍營裡又有新情況——疫病。
前方戰事吃緊,軍中計程車兵卻莫名其妙的一個個病倒,軍醫趙統領根據《傷寒論》的治療方案進行醫治,卻不見起色。
恰好這時,本是御醫如今成為赤腳醫生的他學生吳又可前來投奔與他。
吳又可根據他之前治療病患的經驗,認為士兵並非感染傷寒,而是疫病。
但在趙統領看來,沒有遵循老祖宗的《傷寒論》所做出的診斷,都是錯誤的,無法得到認可的吳又可準備連夜離開。
結果除了軍營所在的小鎮,其他地方的村民都因為疫病死絕了。
這邊,軍營裡的疫病越來越嚴重,趙統領也不幸感染疫病,軍醫們都對疫病束手無策,逃跑的逃跑,被殺的被殺。
大軍出關在即,疫病不除,軍心不穩。
無奈之下,孫傳庭命令吳又可來到軍營,為士兵診治,並許諾不干涉他的任何治療方案。
在一段時間的治療後,吳又可終於控制住了疫情,染上疫病計程車兵開始慢慢好轉。
但他們還是沒能活著走出疫病控制集中營。
崇禎皇帝終於等不下去,他一遍一遍催促孫傳庭出關,為了絕後患,孫傳庭一把火燒了疫病營。
可儘管有他帶兵出關,氣數已盡的明朝也難挽頹勢,孫傳庭戰死。
吳又可親眼目睹了軍營裡的一切,不願意當隨行軍醫,帶著老師的女兒去到了江南。
影片的結局,看似一悲一喜,實則都是輸家。
二、是誰毀了大明王朝?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漢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從1368年出身貧農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朝共經歷了16代帝王,276年。
後世歷史學家在分析明朝滅亡的原因時給出許多理由:
黨爭、宦官亂政、皇太極、農民起義、流年災害、沒錢、缺名相、用人失當……
其實我們也清楚,明朝的滅亡是積弊已久,要想說清楚卻不容易。
但我們怎麼也不會想到,在這麼一部只有109分鐘的電影裡,卻也揭開了明朝滅亡的一些原因。
其一,天災。
雖然沒有明著說,但是電影開篇就暗示了明末的各種天災。
從洪武年間一直到崇禎十八年,明朝一共發生了1101次自然災害。
孫傳庭在軍營裡檢查糧倉時就發現了各種虧空,就連皇帝花錢養著的兵都沒飯吃,更別說老百姓了。
人心就是糧食,所謂的“匪”有多少是餓急了的老百姓,他們之所以站在對立面,還不是因為沒有飯吃。
電影裡孫傳庭說:
“百姓從賊,皆因飢餓,百姓飢餓,皆因無地可耕。”
“得人心者得天下,人心,就是糧食,就是源源不斷的後備兵源。”
李自成不怕輸,哪裡有饑民李自成就能從哪裡捲土重來,沒了糧食,就失了人心。
其二,土地兼併和吏治腐敗。
電影透過兩條故事線同時進行的方式,透過孫傳庭線的視角,將土地被侵佔和吏治腐敗的現象都看在眼裡。
其中孫傳庭為了籌措錢糧和鄉紳的兩頓飯局,就已經道出了大明必敗的原因。
第一次飯局,孫傳庭新官上任,鄉紳們都對他很是客氣,大擺宴席,安排歌舞,準備禮物。
外面饑民遍野,裡面歌舞昇平,好不諷刺。
可當孫傳庭提出需要鄉紳們錢糧相助時,他們一個個就不是“鼎力相助”的模樣了。
言語間,還向孫傳庭表示自己朝廷有人,可以隨時參他一本。
無奈之下,孫傳庭想到了新的對策,對軍田的重新測量,討回被豪強劣紳強佔的軍田。
原本事情的發展都很順利,但卻動了豪強劣紳的“蛋糕”,而他們也有後手。
他們早就和指揮使暗通款曲,指揮使藉著職務之便,一把火燒了經歷司,包括掌管紀錄的令使也一起燒死,死無對證。
一邊是想要為國效力的忠誠之士,一邊是隻顧自己利益的豪強劣紳。
“該徵的不能徵,該殺的不能殺。投筆從戎十幾年,我到底為誰而戰?!”
第二次飯局,孫傳庭頂著崇禎不斷催促出兵的壓力,放手一搏。
他不再給這些老油條面子,用了狠勁,終於得以清退田畝,收到了補繳錢糧。
但“這味猛藥”下得太晚,已經救不了大明瞭。
其三,多疑的崇禎。
電影裡崇禎出現的次數不多,但每次出現,都承接了關鍵劇情。
前腳剛把孫傳庭派出去破局,後腳就在大殿上懷疑對方忠誠,在士兵沒有準備好的情況下,就一直催促出兵。
當然,以明末的狀況來看,孫傳庭一人是無法破局的。
“我能信你,可是誰又能信我呢?”
孫傳庭的處境,一開始就註定進退兩難,而他無論怎麼努力,結局也只有一個——必敗。
三、王競和謝曉東的黃金組合
在《大明劫》之前,誰也沒想到,一部質量上層,還有大場面戰爭戲的歷史正片的成本僅為1800萬。
導演王競和編劇兼製片人謝曉東是老搭檔了,在《大明劫》之前,兩人合作了好幾部小成本佳作。
2008年的《一年到頭》,投資僅150萬,豆瓣評分卻高達8.3。
2009年的《無形殺》成本180多萬,2010年的《我是植物人》,投資成本170多萬。
而這部《大明劫》,已經是謝曉東和王競手中的大製作了。
眾所周知,晚明時期的火器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很高的水平。
但是在以往大部分講述明朝歷史的影視作品裡,要麼就是不提戰爭只是關注前朝,要麼就是以冷兵器大戰為主。
在《大明劫》裡,雖然戰爭場面並不多,但是為數不多的戰爭場面卻將明朝的火器裝備都給還原了出來。
比如電影一開始出現的佛朗機炮,就是明代著名的火炮,在這之前,幾乎沒有電影對這個火器有過多展現,更別說還演示了裝填過程。
還有明軍使用的火銃,也就是火門槍,升級版的鳥銃,以及自上而下所有明軍的甲冑裝備。
電影裡有很多大場面,但是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不能有一點浪費的鏡頭,服裝道具能重複利用的都必須重複利用。
可有一點是明確的,重複利用可以,但是不符合歷史不行。
甚至於影片中對於疫病的防範也有一個很完整的展現,對應到如今的疫情,不得不感嘆幾百年前吳又可的超前思想。
《大明劫》雖然是以孫傳庭出關抵禦李自成的戰爭為背景,但是電影全片花了大筆墨對戰前準備做了刻畫。
影片的兩位主角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但是兩人的相遇卻是虛構。
這其實也有一點主創的私心在裡面,謝曉東和王競很喜歡歷史,想要把這段歷史展現出來,於是他花了3年時間籌備,才有了這樣一部精彩的歷史劇情片。
謝曉東虛構了一場兩人的會面,讓話語權掌控者、歷史旁觀者雙線合一,共同構築出辨證的歷史視角。
也或許是因為這樣,《大明劫》才能在時長不長的篇幅裡,將明滅的原因說盡。
其實歷史題材的電影或者電視劇,並不是說耗資多就一定好,導演怎麼拍,編劇怎麼寫,演員如何演,這些才是決定一部電影質量的關鍵。
《大明劫》撐得起一個10年,這是對一部好片最好的誇讚。
但對於影視行業來說,這卻不是一個好現象。
我們期待的是,不要再魔改了,不要再割韭菜了,我們需要的是:
多多益善!
這才是影視行業應有的“內卷”!
青石電影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