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觀:跨年這場年終大考還是要靠文化原創

  “跨年”其實算得上是“舶來品”,起源於1904年的美國曼哈頓,人們在室外勁歌熱舞迎接零點的到來。直到2000年1月1日零點,中華世紀壇敲響千禧年的跨世紀鐘聲,跨年的概念才在中國內地慢慢成型。2005年夏天 “超級女聲”風靡全國,湖南衛視借勢首創內地“跨年演唱會”先河,東方衛視緊隨其後,江蘇、浙江、四川、北京等衛視甚至更多二三線衛視陸續加入跨年演唱會的隊伍,到2011年甚至一度達到了16家電視臺同時跨年的鼎沸之勢。

  十多年來,摸索成長的跨年演唱會已經成為各大衛視要闖的“年終大關”,明星資源的爭搶、各家明星陣容的確定,一直是年末的“衛視大戲”。從幾乎囊括了明星全景的出演名單中,不難估算出各大衛視又經歷了一輪鉅額投資邀約明星。而這種當紅明星“一股腦”拋向觀眾的做法在重複上演了十多年之後,是否還具有當初的影響力?

  答案不言自明,觀眾已經不再為飛速操縱遙控器尋找明星感到新奇與刺激,更多的產生了審美疲勞。跨年帶來的更多曝光率與影響力已經凝固在明星本身的價值而非衛視的市場佔有率。換言之,觀眾在龐雜的演員陣容中只記住了自己偶像的表現,而非感嘆於衛視在跨年演唱會所做的努力,高度同質化、特色善乏可陳已經讓跨年演唱會遇到了桎梏。再加上被搶奪的明星不斷趕場,無法調整至最佳演出狀態的明星也嚴重的拉低了演出的質量與效果。因此,衛視只有明確了自身的定位與主題,依據跨年演唱會的主線思想找尋最適合的明星藝人,才能緩解一味“比拼咖位”的亂象蔓延。

  跨年演唱會既是“視聽盛宴”,便不能只在明星身上下功夫。在高度追求視覺感官刺激的年代,電視節目打造視覺奇觀是一門重要的課題。不同於傳統的演播廳,跨年演唱會的場地大多選擇開闊的體育場館,跨年舞美其實大有可為。實際上,雖然各大衛視不斷宣稱對高科技舞美的重視與渴望,但無奈於大投資帶來的明星出場費水漲船高,這些年的跨年舞美的確沒有留下任何濃墨重彩的痕跡。而隨著衛視思路的調整,在即將開幕的2016-2017的跨年夜中,我們似乎可以對舞美多幾分期待。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江蘇衛視今年使用人屏互動、虛擬成像等技術打造“幸福盒子”主題,舞美設計迎合當下風靡的“極簡風格”;湖南衛視則依舊主打“高階科技”,請來國外設計師呈現 “夢幻水舞臺”;而四川衛視舞美投入陣勢浩大,首度以熊貓元素做舞美,囊括機械手臂、全息投影、裸眼3D技術,打造“史上最大熊貓舞臺”;至於其他衛視的主攻點則依舊在明星方面,對於舞美的打造情況目前還不甚明朗。

  既然是狂歡派對,氛圍的渲染應當是重頭戲,跨年演唱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從今年各衛視的準備來看,也許2017是一個新的起點,讓衛視意識到走出“只搶明星”的藩籬,可以打造的跨年特色還有很多。

  然而,舞美再酷炫,也只是跨年的“硬體”,如何呈現地方文化與思想內涵等更深的層面,才是一場演出的“靈魂”所在。今年,東方衛視啟用郎朗與莫文蔚跨界合演京劇,力圖彰顯國粹魅力;四川衛視將帶著濃郁地域特色的四川文化符號融入表演,凸顯四川的獨特魅力;湖南衛視主推“青春自信”,江蘇衛視主打“幸福”……各家衛視都力圖上升到情感與價值觀層面,對觀眾們進行一次引領。跨年演唱會歷經十餘載,已經長成一個健碩的少年,而這位少年目前需要的,是接納更多的知識文化進階下一個層面,否則“美則美矣”,若是毫無內涵,終會被時代棄之如敝。

  跨年演唱會的亂象最終導致了“節儉辦晚會”“直播牌照控制”等政策出手,我們也寄希望於僅存的四川、東方、江蘇三家衛視的跨年直播能夠給我們帶來驚喜。其實,“跨年”現象不僅僅侷限於跨年演唱會自身,這是整個內地電視行業都面臨的“大問題”:電視行業每出現一個“吸睛點”“吸金點”,各家就會蜂擁而上,帶來許多高度同質化的“撞臉作品”,而電視行業卻沒有完全的自我調控能力。電視節目發展路在何方,依舊是困擾所有電視人的問題,對原創力、內涵挖掘等“生命力”元素依舊在積累之中。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985 字。

轉載請註明: 娛樂觀:跨年這場年終大考還是要靠文化原創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