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肖舒妍
對於南北戰爭的重新思考
日前,全球範圍內都展開了針對警察暴行和種族主義的抗議,多家影視娛樂公司也開始重新評估過往的影視作品。
電影《亂世佳人》改編自瑪格麗特·米切爾小說《飄》,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講述了主人公斯嘉麗與白瑞德之間一段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1940年,該片在奧斯卡金像獎頒獎典禮上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在內的十個獎項。考慮到通貨膨脹,這可能是有史以來票房最高的電影。
然而,影片對於黑人與奴隸制的描繪一直飽受爭議。上週二,曾憑藉《為奴十二載》獲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編劇約翰·萊德利在個人專欄中要求下架《亂世佳人》:“這是一部歌頌南北戰爭前南方生活的電影。這部電影雖然沒有忽視奴隸制的恐怖,卻僅僅停留在延續一些讓有色人種深感痛苦的刻板印象上。”
此後,HBO Max下架了《亂世佳人》。其發言人表示:“《亂世佳人》是時代的產物,它展現了一些種族偏見,不幸的是,這些偏見在美國社會已經司空見慣。這些種族主義的描述在當時是錯誤的,在今天也是錯誤的。我們認為繼續放映這部電影,卻不對這些偏見加以解釋和譴責是不負責任的。這些種族偏見顯然和華納公司的價值觀不符。我們將會在增加一份解釋說明後,重新上線這部電影的完整版本。如果我們要創造一個更加公正、平等和包容的未來,我們首先必須承認和理解我們的歷史。”
這意味著,《亂世佳人》的下架只是暫時的。
“塗黑臉”暗含的歧視
《小不列顛》的劇名來自“小英格蘭”和“大不列顛”的組合,該劇以連續喜劇小品的形式誇張地展現英國人的日常所見。喜劇演員馬特·盧卡斯
(Matt Lucas)
和大衛·威廉姆斯
(David Walliams)
身兼雙職,既是編劇又是劇中主演。他們以換裝的方式扮演英國各個群體的典型形象,如首相助理、同性戀者、異裝癖等,其中也包括黑人群體。
一直以來,《小不列顛》都爭議不斷。例如在模仿女性角色時,盧卡斯曾扮演一個臉上長著鬍子的泰國新娘,而威廉姆斯則把全身塗黑來扮演一個黑人女性。
威廉姆斯(右)把全身塗黑來扮演一個黑人女性。
由於近期人們對種族議題的重新關注,《小不列顛》再次受到抨擊。英國廣播公司
(BBC)
向英國《每日郵報》證實,已經下架了全部三季《小不列顛》劇集和二位主演參與的電影《伴我雙飛》,“BBC的影片平臺上有很多歷史節目,我們會定期對其進行回顧。自《小不列顛》上映以來,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
盧卡斯此前曾為節目中的某些角色道歉,他在2017年接受採訪時表示,透過扮演黑人來逗樂觀眾是“懶惰”的,“如果我重新錄製一次《小不列顛》,我不會扮演黑人角色,也不會再嘲笑異裝癖,這傷害了很多人的感情。”
而他的搭檔威廉姆斯則認為,《小不列顛》可能在未來回歸,但劇情必須與時俱進,“絕對會和現在有所不同”。
上週,喜劇演員利·弗朗西斯
(Leigh Francis)
已經為他在模仿秀《英倫整蠱王》中的表演道歉。當時他同樣以塗黑臉的方式模仿了邁克爾·傑克遜,翠莎·戈達德
(Trisha Goddard)
和克雷格·戴維
(Craig David)
等黑人名人。他表示:“我當時沒有多想,也沒有意識到這多麼令人反感。”
“塗黑臉”之所以被看作嚴重的種族歧視行為有其歷史原因。“塗黑臉”
(blackface)
一詞源於19世紀流行於美國的黑臉滑稽戲。在這種滑稽戲表演中,白人演員在臉上塗抹黑色的油彩、故意穿上寬大或破爛的服裝,模仿黑人的口音、表演黑人歌舞、彈奏樂器,以博眾人一樂。
黑臉滑稽劇流行時,美國尚未正式廢除奴隸制,南方種植園內黑奴的悲慘命運被掩蓋在了滑稽劇輕鬆的嬉笑怒罵之下。他們的形象也被滑稽戲中的刻板印象所替代。因此,種族平權運動以來,黑臉滑稽戲和白人“塗黑臉”的行為都被視為種族歧視,並具有強烈的冒犯性。
作者|肖舒妍
編輯|張婷
校對|李世輝;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