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李健再上熱搜:46歲活得像20歲 油膩青年該如何救贖

由 秋長紅 釋出於 娛樂

這兩天李健又上熱搜了,不是因為廣告,更不是因為緋聞,而是因為精健的身材。

8月11號,他在微博釋出了一個健身影片,立馬引起了網友的廣泛討論,充滿了羨慕與感嘆。

一個人得有多自律,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四射。而李健的魅力在於,除了身體的健碩,還有溫潤的品性。不是每一個健身教練都可以叫李健。

一個46歲的中年男人,憑什麼讓眾多的少女甚至少男仰慕不已?

這要從《我是歌手3》說起。在2015年上節目之前,李健就已經上過春節聯歡晚會,所以名氣毋庸置疑。但這僅僅限制在某些人群中,歌名大於人名。讓李健真正破圈,成為中年頂流的還是《我是歌手3》。在這個節目中,除了讓觀眾折服於唱歌的實力之外,更讓人知道了他的幽默風趣。而這種幽默分寸感十足,不超過邊界,不插科。就比如:

他還喜歡調侃別人,但並不讓人反感,反而很有趣。比如導演洪濤公佈名次的時候,說他的講話內容資訊量為零。

這樣的瞬間有很多,現在回憶起來,或無意間摔倒他的影片,還是會不禁笑出聲。很多幽默,只是惡搞,僅僅讓你嘴巴張開面肌提起,或許是預設了前提,因為搞笑二字而大笑。笑過之後不留痕跡,心靈更加空虛。

在歌手舞臺,李健作為一名選手,有一定的緊張感和約束感。成了《中國好聲音》的導師之後,就徹底放飛自我了。就比如談到身高時,庾澄慶先說自己是實打實的175,而李健則自我爆料:“也曾在早上量出過175的好成績”,笑噴!

當然,除了這種機靈式的幽默,還有知識型的幽默——成語小達人。會說幾個成語的大有人在,但能夠自由駕馭少之又少。你會發現李健總是能在氛圍沉悶的時候,不經意間說出幾個成語扭轉局面,逗得大家咯咯笑。

雖說幽默是溢位來的智慧,但從觀眾接受的角度上看,幽默就是搞笑。

判斷一個人是否有智慧,或者說是否有才,還得看他的演講。不停的說兩三個小時,還要言之有物,不是聰明就能做到的,還要看在臺下的積累了。看過許多李健的高校演講,除了不太利索外,看得出他對世界有自己獨特的見解,而這種見解吸收了大量的文學營養,並通過了思考,逐漸內化成了自己的修養。

在大學演講可以看出他知識的廣度,與作家對談就能看出其深度。你去網上搜人民日報舉辦的《大咖有話》節目——李健對話盛可以,那真是一個精彩啊。一個歌手能在知名作家的話語框架下,還能夠往外延展,持續深入,引經據典旁徵博引。於是就有網友把這期節目進行了精剪,報書名和作家就如相聲演員報菜名一樣,閱讀量之大讓人歎為觀止。

也許這就是大家喜愛他的原因吧,臺上作為明星娛樂大家,臺下不斷沉澱豐富自我,兩者不斷良性迴圈。世界各國的文學作品和知名作家如數家珍,和他在《中國好聲音》說成語一樣,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他的知識體系早已建立完成,並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修補和深化,這就是終身學習到來的好處。

作為一個音樂人,最終還要看音樂造詣。首先說曲子,做到了雅俗共賞,在“雅”和“俗”之間做著平衡。普通人享受調子的優美,情不自禁的哼唱起來;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士感嘆曲子的精心編排,能夠明顯感覺得到李健的古典音樂的素養,使得他的作品都比一般的流行音樂高出一籌,例如《貝加爾湖畔》《心升明月》《水流眾生》,讓人感覺純潔、端正和典雅。

其次是歌詞:

飛鳥歸山林 落日入東海我心上的人 你從哪裡來青山隨雲走 大地沿河流這深情一片 等待誰收留

《心升明月》的畫面感十足,這意境有多少人能匹敵。

是什麼力量,讓我們堅強是什麼離去,讓我們悲傷是什麼付出,讓我們坦蕩是什麼結束,讓我們成長是什麼誓言,讓我們幻想是什麼距離,讓我們守望是什麼慾望,讓我們瘋狂是什麼風雨,讓我們流浪

《月光》的能量層層遞進,宣洩之後是更高層次的寧靜。

有誰看見轉山轉水轉不出自我看不完的塵世裡看不出遼闊唐古拉山崎嶇路上從不缺勇敢誰能逃脫花前月下 轉身難當你看見轉山轉水轉出了自我冰川般的心靈裡何止是遼闊唐古拉山冰雪融化那不是脆弱那是歷經千辛留給眾生的承諾

《水流眾生》的人生哲學,會否讓你心靈一震。

仔細看他所有的歌詞,慢慢品都會發現巧妙之處。除了表達工整簡潔之外,更多的是意境和思想,不同階段的人感受到的東西也不一樣。

他的唱功也是頂級,弱混能力據說是世界一流水準,歌手舞臺的表現就是很好的證明。

現在有多少歌手作曲歌詞唱功都能達到頂級水準,又能自成一派獨立於音樂的某個角落,不去討好聽眾,只是默默做好本職工作。浮躁的商業化時代,大家都急於變現,酒香不怕院子深也成為了貶義,你覺得搞創作的人在金錢的誘惑下能踏踏實實地去積累嗎?

李健或許是天選之人,他從小就是標準的別人家的孩子。

他是學霸,但又不是死讀書,當了三年的高中班長,把班級安排得井井有條,足見其情商之高。

或許優秀的人都喜歡折騰吧。他家是文藝世家,加上港臺歌曲的盛行,突然有一天愛上吉他了,想要系統的學習。聰明人學什麼都快,吉他老師循循善誘,李健沉浸其中。從簡單的彈唱,到學習古典吉他,再到幫老師帶學生,時間並沒有花太長。

成績優異加上音樂特長,,後來直接被清華保送。可進入清華後,李健卻選擇了電子工程系。但他並沒有放棄,只要有機會,就會更多的接觸

音樂相關的東西。除此之外,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同學。好不容易畢業,得到了國企的金飯碗,卻在兩年後,辭掉了廣電網路工程師的職位,加入了水木年華。音樂人有自己的偏見,很難妥協時就意味著離開,李健也一樣。

人生就是所有選擇的總和,李健的每一個選擇都是往自己心中的音樂靠攏。他智商高也有天賦,排除了人生的許多誘惑,往正確的方向努力著、前進著。換句話說,李健的音樂經住了時代的考驗。這也是受大家歡迎的原因。

李健清醒脫俗,越讓油膩青年難堪

然而李健只有一個,你我都是芸芸眾生。可普通並不代表油膩啊。前幾年油膩中年刷遍網路,可誰知油膩青年也普遍存在。

《樂隊的夏天2》開播後,水木年華第一輪就被淘汰,樂評人給出的評價是:“無聊、沒有新意。”說水木年華現在的年紀唱青春,讓他感受不到青春,甚至點評他們中年油膩。

節目一播出,瞬間引起了網友的不滿,有些明星也看不下去,比如鄭鈞在直播時回懟該樂評人:你們算老幾?

樂評人僅僅23歲,身材就如此肥胖,說話肆無忌憚,引起人們油膩這個詞的關注。2017年10月,馮唐發表了《如何避免成為一個油膩的中年猥瑣男》文章,瞬間就被各路轉載廣泛討論,油膩中年也成為了年度熱詞。他在裡面給出了避免成為油膩中年的建議:

01不要成為一個胖子02不要停止學習03不要待著不動04不要當眾談性05不要追憶從前06不要教育晚輩07不要給別人添麻煩08不要停止購物09不要髒兮兮10不要鄙視和年齡無關的人類習慣

馮唐說當初寫油膩中年,只是想自省,沒料想一夜之間就刷屏了。在沉澱一段時間後,2018年5月,馮唐發表了《油膩2.0:比成為油膩中年更可怕的是成了油膩青年》。指出了十條油膩青年的特點:

01裝懂02著急03逐利04不迷戀肉身05迷戀手機06不靠譜07不敢真08假佛系09審美差10不要“臉”

按照多數人理解,整理一下,油膩青年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體態、著裝、思想。

體態上,肥胖是油膩本身,讓人感覺年紀輕輕的,怎麼就像中年人一樣,大肚腩、肥頭大耳、油光滿面,甚至因此疾病纏身。

毛髮懶得打理,頭髮整天油塌塌,臭氣熏天,自己受不了才會去洗剪。

分泌旺盛導致痘痘滿臉,甚至化膿也不處理。鼻子上遍佈大顆黑頭,有時候自己都會被嚇到。

長指甲,裡面經常有汙垢。

長時間不洗澡,身體總是黏糊糊的。

目光呆滯,反應遲鈍,表情僵硬。

著裝上,沒有衣品就算了,還邋里邋遢,一件衣服甚至穿一兩個星期。

手帶著佛珠,並不是出於內心。

幹什麼事,都穿雙拖鞋,吧嗒吧嗒。

要想改變,以上成本不是很高,思想上油膩才是最讓人害怕的。

不自律,被手機控制,甚至在工作時間,都情不自禁地刷刷影片,看看朋友圈。

晚睡早起,明知要上班,也要兩三點睡覺,隔天匆匆忙忙趕地鐵,到了公司打瞌睡,毫無戰鬥力。

崇拜權利,沒事拍拍馬屁。進大學學生會,不是想著提升能力,只是為了當大官,讓別人崇拜。進入公司,對同事冷言冷語、背地裡算計,對上司卻阿諛諂媚,變成哈巴狗。

吹牛成習慣,沒有的事情說成有,有的事情無限誇大。現在低水平,就遙想當年,真假誰也不知道。吹牛會掩蓋問題,麻痺自己,永遠處於低水平。

炫耀虛榮,每個人都有虛榮的一面,但拿出來炫耀就不對了。曬消費、曬工作、曬人脈,生怕別人不知道。

極致犬儒,總覺得自己很聰明,看穿了一切,萬物皆要懷疑。深度犬儒者用假裝玩世不恭的態度放棄希望,也抹殺了善惡是非,同時轉身嘲笑希望,實際上就是自我的墮落。

大家都討厭油膩,但又情不自禁往那邊靠攏,而已。非要找出一條最重要的理由,那就是心態的老化,20歲的年齡,40歲的身體,60歲的心態,卻要等到80歲埋葬。

就如臧克家《有的人》寫的那樣,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羅曼·羅蘭在《約翰·克里斯多夫》說的更貼切,有些人二十歲就死了,但八十歲才被埋葬。

那如何才能改變呢?

第一,運動。

相信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都非常喜歡運動吧,有打球的,也有跑步的。可是後來隨著加重,慢慢減少了運動,脂肪慢慢堆積,發現躺著才是最舒服的。

到了大學,有大量的自由活動時間,可早已被手機按在了床上,被電腦限制在寢室。突然開竅了,發現已經畢業,又面臨著工作的壓力,長此以往怎能不油膩?

要使長久沒運動的人再次運動,必須要解決幾個疑問。

沒時間怎麼辦?你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天都要運動,一週鍛鍊三四次,每次鍛鍊一個小時左右足矣。很多說工作忙的年輕人,仔細算算,你是否可以把玩手機的一兩個小時空出來?

有了時間,不知做什麼運動?我覺得,應該採取最能掌控的運動,而不是自己感興趣的運動。什麼意思?比如你喜歡打籃球,要找場地還要找人,外界影響因素較大,很難開始。

既然這樣,還不如迴歸到最簡單的運動——跑步,你可以繞著小區跑,也可以繞著公路跑。不要太快,慢跑就可以,每次跑個三四十分鐘。如果實在不行,你就在家裡做健身操之類的,下一個健身APP就可以。

你會發現,當你連續運動兩個星期後,跑的沒有那麼累了,精神也越來越好,思考也能持續下去。當跑了兩個月左右,你只要偷懶了,身體會立馬指揮你去運動,不去你會很難過。同時為了保持運動的快感,你會慢慢變得自律,開始做計劃和總結。總之,運動開始沒讓你的身體動起來,形成習慣後會倒逼你思想動起來。只要運動,你就在與油膩作鬥爭。

可是光運動是不夠的,它更多的作用提供動力。如何利用好這些動力,更有效率地去除油膩,還要去閱讀,因為閱讀提供了方向。所以

第二,閱讀

油膩背後的是人性的弱點。我們在與人性的弱點作鬥爭時,經常會喪失方向,陷入迷茫之中。這時候光靠自己遠遠不夠,必須要藉助外力,就如在野外迷路要用指南針。聽別人指點是一條路,但有些被動,人家回不回你另說,即使會回你,你會欣然接受嗎?一般人都會懷疑。

這樣一來二去,問題沒有解決,時間卻浪費了。所以還是去閱讀。在起步階段,你會養成去百度查問題的答案,百度滿足不了你了就去知乎,知乎滿足不了你了就去查論文。可是你又會發現,你要開啟許多網頁,開啟之後還要整理到文件中,隨隨便便一上午就沒了。

為什麼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因為這些答案不是系統性的,特別零散。什麼可以克服這些問題呢?那就是書本了。

所以解決問題的最終辦法,最終還是會落到書本上去。這裡要宣告一下,並不是要直接讓你去讀書,而是說當你找了很多答案卻仍然不滿意後,才去讀書。比如,你發現自己的計劃總是落實不了,知乎上說了一大堆,能實踐的卻很少,這時候你就去搜索書籍的名稱,找到了相關書籍後,做主題閱讀。

從目錄開始,找到每本書的核心內容,最後整理出自己想要的知識,指導自己實踐。所以

第三,體驗

有了動力有了方法,就要在不同場景中實踐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何況是你到處找來的知識。比如做計劃,在家裡做生活計劃是一回事,在公司做工作計劃又是另一回事。前者比較隨意,沒做完可以挪後,自己能掌控。

而後者,突發事情比較多,你在執行計劃的半途中,很可能就會被公司的人或事打斷,如果沒有按時完成,可能受到懲罰,壓力比較大。兩者的感覺完全不同。

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比較宅,不會溝通,以自我為中心。如果不更換場景,將自己的特點暴露出來,就會缺乏反饋,導致很難找到人生的座標,要做什麼事情就變得很模糊。

相反,如果你去不同場景裡體驗,你就會慢慢找到自我,分辨得出哪些知識適合自己,哪些知識運用到哪些場景才能生效。

而這個過程就是獨立思考的過程,你的思維也因此在不斷地提升。當然也要注意,在不同場景裡洗禮,並不是讓你在不同場景裡隨意切換,而是讓你認真經歷留下痕跡。

否則,即使有動力有方法,也達不成目標。油膩依舊油膩,絕不會有任何改變。

所以縱觀下來,運動讀書體驗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絡。

比如,你不敢經歷,說明沒有目標,不知道自己幹什麼。在這種情況下,你可以先找一個自己能接受的工作,在工作中透過書籍,不斷提升技能,沒有能量了就去運動。

最後你發現,三者皆處於動態之中,且相互促進,形成能量三角,不只能克服油膩,還能讓知道自己不斷進步。

希望每個年輕人克服都能克服油膩,成為自己心目中的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