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跟夕陽與Kris老師商量直播法國電影
《給我翅膀》
,看海報就舒適想飛。
月初出了支援,馬上登上口碑榜,
現在豆瓣上評分高達8.7
,踩雷的機率很小。
電影主人公在現實中有原型:法國人克里斯蒂安?穆萊克,他的職業是氣象學家,同時對候鳥遷徙很有興趣。
從1995年開始,他就開著自己的輕型飛行器和鳥兒一起飛,最初的目的是想喚起公眾對瀕危鳥類的關注,但後來發現因為千百年的人類活動,很多傳統遷徙之路上佈滿危險,於是就打算為鳥開闢出新路線。
這件事成了他後半生的事業。
(和妻子一起)
1996年有一部《伴你高飛》應該也是受了克里斯蒂安?穆萊克的啟發,加入了父女情的元素,也非常好看。
不太清楚《給我翅膀》算不算翻拍,反正原型肯定是克里斯蒂安,他的事蹟對一篇新聞稿來說夠了,但要拍成電影需要深加工,於是導演加入了兒子角色。
這部電影的成功之處,在於片中的三個主要角色都有成長。
鳥類學家克里斯蒂安與妻子寶拉離婚,14歲的兒子托馬斯放暑假,寶拉就把他送到克里斯蒂安的保護區,省的在家總玩電遊,此時托馬斯是個滿頭髮膠的時髦城市小孩,不想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這句話好像有些不對),但未成年人沒有討價還價的權利。
此時克里斯蒂安正在求博物館館長批准野雁保護計劃,但館長說,現在政府有比瀕危鳥類更重要的事,沒錢,不批。
克里斯蒂安其實也不要錢,就是想拿到批文(才能從合法渠道拿到鳥蛋),沒辦法,只能拜託秘書阿姨把公章順出來,然後....自己刻了一個,武能御鳥,文能刻章,人才。
兒子托馬斯不情不願的來到保護區,第一件事是舉著手機找網路訊號,可別耽誤自己耍遊戲,他一直跟母親住,跟生父沒什麼感情。
有了批文,朋友送來了預訂的20個野雁蛋,克里斯蒂安放到保育箱裡精心呵護。一天托馬斯無聊的要死,就把耳機摘下來扣在鳥蛋上,讓它接受流行音樂的胎教洗禮。
此時小鳥剛好破殼,把托馬斯嚇壞了,此音樂催生法必將在鳥類研究歷史上寫下濃重一筆。
這次破殼也成為托馬斯轉變的起點
,還給出來的那隻小野雁取了名字(其實是另外的品種),外顯的細節就是穿上為了讓雁兒不認生的袍子,並再也不抹髮膠了。
當看到父親駕駛飛行器上天后,他開始認同老爸的事業,幫忙照顧小野雁,為了讓它們習慣引擎噪音(飛起來後不害怕),托馬斯就推著割草機遛鳥,沒過幾天托馬斯就跟小野雁們打成一片。
然後克里斯蒂安還教兒子如何飛行,這裡我特別有感觸,兩週前我和兒子去野營,也共同完成了幾件設定任務,關係那叫一個融洽。
父親的計劃看起來很瘋狂,首先要開車帶野雁去挪威(北極圈內),然後開飛行器一路帶著野雁,沿既定路線飛回法國南部(繞開危險的地區),野雁與生俱來的本能會記住這條路,以後就可以固定冬夏遷徙。
這件事之前從來沒有人做過,只存在理論可能性,這也是博物館館長拒絕的原因之一。
但克里斯蒂安堅信能行,於是帶著托馬斯與20只還不怎麼會飛的野雁出發了(到地兒正好發育達成)。
跋涉兩千多公里,終於來到挪威北部的保護區,但出現一個嚴重問題,小野雁們很不給面子,就是不跟著克里斯蒂安一起飛。
此時保護區的領導趕到,說你的雁檢疫不合格,不準飛,同時那張私刻公章的授權檔案也曝光,千辛萬苦的計劃眼看要黃。
但托馬斯年輕氣盛,趁著大人們磨嘴皮的當口,把飛行器開了起來,
奇蹟發生了,野雁們也跟著托馬斯飛向天空。
這是托馬斯第一次獨自升空,因為父親被保護區領導控制住,所以他決定獨自完成引領候鳥的任務,飛機上GPS和油都夠(中途再補給)。
我們看到這兒也很驚訝,
原來這部電影的第一主角是兒子托馬斯,此處看的人提心吊膽。
後半段就相當於一部“空路片”,托馬斯帶著野雁穿過村鎮與森林,絕美的北歐風光盡收眼底,他還在空中撫摸著雁兒們的身體,
只有人與動物間有極度的信任才能做到。
這個細節是有出處的,原型穆萊克就在空中做過類似的動作。
托馬斯一路被許多好心人幫助,還成了影片網紅,所到之處人們都向這隻“小鳥人”揮手致意。
但危險係數也很高,最難的是飛越北海,就是挪威南部與丹麥北部之間的海峽,如果偏離航線,就會一頭扎進外海,幾無生還可能。
這段拍的很驚險,我不知道實際是不是這樣,小飛行器竟然可以穿過暴風雨雲層。
幾十天的飛行中,城市時髦少年托馬斯經歷了孤獨、猛獸襲擊、飢餓、脫水,雖然臉被明顯曬傷,但他也收穫了成長。
克里斯蒂安與妻子寶拉也是,他們開始不相信兒子,覺得在胡鬧,後來卻鼓勵他完成剩下的旅程,當托馬斯出現在保護區時,市長組織人來迎接,他卻直接開到家門口,與父母深情擁抱,淚點啊!
雖然完成了史無前例的壯舉,但博物館長並不認可,說這更像一次作秀,他的話有道理,只有證明候鳥在無人引領的情況下,還能原路飛回北極圈築巢,才算成功。
這事兒磨嘴皮子沒用,行不行看療效,六個月後,一家人又來到挪威北極圈,等候著候鳥歸來,它們,真的回來了,看到這兒昨天直播間裡哭倒一片。
事實勝於雄辯,館長沒話講,熱烈歡迎克里斯蒂安回家。
《給我翅膀》的主題是成長加環保,野雁有了安全的遷徙路線,14歲的托馬斯也長成了男子漢,環保的元素其實出現的不多,都隱含在細節裡,而且不是用那種“你不能幹什麼”、“人類好愚蠢邪惡”的道德口吻,讓觀眾很舒適。
下面簡單聊聊我對環保的一點看法。
熱愛自然是人類的本能,這也是為什麼古人把土地比作母親的原因,只要條件允許,人就是會嚮往青山綠水,所以我並不討厭環保本身,人類為了自身發展破壞了生態,就跟借錢創業一樣,富了就會想還上。
但環保這事兒,不能憑著詩意想當然
,按照極端環保者的說法,人類存在本身就是犯罪,最好大家回到部落時代,穿獸皮吃野果,這樣最環保。
昨天在直播間我也說,為什麼歐美國家的環保做的比較超前,不是他們天生高尚,而是因為社會富足,才有人去思考去實行環保主張,二戰的時候可沒聽說誰想去保護鳥獸,赤地千里,十室九空,誰顧得上呢?
一切的根基,還是經濟。
再就是,多做少說,我對那些真正幹實事的環保工作者抱有崇高的敬意。
去年NASA發了一張衛星圖顯示,近二十年全球新增的綠化面積,
有四分之一來自中國
,我們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論,也不做“世界停電一小時”這種秀,就是兩個字:種樹。
前年出品了一部連續劇,叫《最美的青春》,講的是共和國幾代林業工作者把塞罕壩從風沙荒原變成豐美綠洲的故事,雖然表演與劇情偶有尬點,但拍的很不錯,值得一看。
環境保護是很偉大的事業,但我討厭作秀與道德綁架
,你有一份力,就出一份力,少用一個塑膠袋也算貢獻,跟那個瑞典環保小公主似的(還有他背後的政治力量),天天站在上帝的視角斥責別人,就是噁心人。
總之,很推薦《給我翅膀》,沒有辜負它8.7的高分。
收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