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曲非煙
偶像劇,眾所周知,一直以來都是非常受到年輕觀眾喜愛的影視題材。
浪漫的故事情節、高顏值的男女主人公、極具魅力的臺詞都成為了這類劇的經典標籤。
然而,縱觀近幾年的偶像劇市場,似乎漸漸有些失去了曾經獨佔巔峰的模樣,也很少再有大爆偶像劇出現在我們的視野之中。
《藍色生死戀》、《一吻定情》、《流星花園》等大熱的“偶像劇年代”似乎也成為了過去式。
那麼,偶像劇市場陷入瓶頸期的原因究竟何在?
觀眾的審美髮生變化,要求越來越嚴格
我們把時間調回到那個充斥著偶像劇的年代。
《一吻定情》中的柏原崇,是很多人心中的白月光,曾被譽為“20世紀末最後一位美少年”的他,有一種從骨子裡散發出的少年氣息。
《流星花園》裡言承旭飾演的道明寺,更是在那個年代讓無數少女為之痴狂。
這些經典偶像劇的男性角色在當年不分年齡段輸出愛情故事,雖說造型放到今天已經有些過時,但其散發的魅力卻依然極具感染力。
而這種感染力存在於其表演的每一個細節,這也是他們能成為經典的原因所在。
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觀眾審美逐漸發生變化,單一的霸道總裁、暖男型別已經不再像過去那樣吃香。
相比之下,觀眾更喜歡具備層次感的人物形象。而如今很多偶像劇的男性角色型別都有些單一,雖說外形能符合偶像劇的要求,但整體來說人物形象有些缺乏“生命力”,也就是說難以讓人感受到其從骨子裡散發的魅力。
如今的很多偶像劇在製作上面,更多隻注重外形條件是否符合人物的設定,而忽略了人物人設的全方面打造,因此讓整個作品顯得有些單薄。
如今的偶像劇,過於追求“完美人設”
除此之外,現在的偶像劇過於追求打造“人設”,甚至把“人設”作為了偶像劇的第一要素,因而忽略了劇本的打造,也沒有什麼新鮮的劇情出現,整個偶像劇市場的生產過程趨於模式化。
而回過頭去看過去的經典偶像劇,人物的人設必然重要,但編劇整體的創作重心還是放置在了跌宕起伏的劇情之上。
觀眾隨著劇集的播出而產生感同身受的感覺,跟著主人公哭,跟著主人公笑。
而目前的偶像劇,劇情已經顯然不再是製作方打造的重點,一個好的人設相較於好的劇情,似乎更能吸引觀眾的目光。
在許多偶像劇中,男女主角都是突然互相看對眼,突然陷入戀愛,缺乏了情愫漸生的過程,也缺乏了互相試探的曖昧感,感染力自然也沒有那麼強烈。
其次,觀眾對於“人設”的要求也愈發嚴格,扁平的人物佔據了偶像劇市場。
觀眾一心追求“完美”人設,動搖的感情線更是不被允許。
因此,越來越多的偶像劇為了迎合觀眾的口味,將重心放置在了打造“完美人設”之上。
但是,無論是影視作品還是文學作品,扁平的人物都缺乏生命力,也和現實生活有些相悖。
一部好的作品,人物的形象必然是多方面的,透過劇情的發展見證主人公的成長,這種劇情走向的衝擊力或許各大。
在這一點上,很多國外的青春劇都做得相當不錯,很多時候,主角都不是完美的,但是卻可以隨著劇情的發展逐漸成長。這樣的拍攝手法,給人帶來的感受也必然更強烈。
觀眾愈發偏愛“甜寵劇”
隨著如今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越來越多的觀眾愈發喜愛看“甜寵劇”。
這類劇的一大特點就是幾乎沒有虐心的情節,整個劇情走向都非常符合觀眾的預期。
觀眾在觀看過程中無需過多思考,只需要沉浸在劇情營造的浪漫世界裡即可。
而從近幾年的偶像劇市場來看,這類劇顯然非常吃香,很多能收穫較高收視率的都是甜寵型別的作品。
比如說《小時光》、《小美好》、《親愛的,熱愛的》等等,男女主的愛情幾乎沒有坎坷,整體畫風都充斥著滿滿的甜味。
然而,戲劇本身的一些元素卻有所喪失。
雖然給觀眾的觀看體驗不錯,但是卻難以給人回味無窮的感受,也無法像一些經典作品那般深入人心。
那麼,如今的偶像劇創作,是應當迎合觀眾的胃口而一味地創作甜寵型別,還是應當迴歸到“戲劇文化”本身,創作出更多具備戲劇衝突的作品呢?對於這個問題,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