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瞞了28年,國際名導馮小剛和馮鞏的關係,終於“藏”不住了
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十幾年裡,馮小剛拍了許多電影,但懟的人更是數不勝數;
懟天懟地懟空氣,因此馮小剛喜提"小鋼炮"的暱稱,
也因此很多人在提到他的時候,更先想到的是他的"狂言"而不是作品。
但令人想不到的是,"小鋼炮"也有"柔軟"的一面。
比如在面對馮鞏的時候。
而這"柔軟"背後,一大部分是因為愧疚。
很巧兩人都姓"馮"
馮鞏出生於1957年的天津。
也因為特殊的身份,讓馮鞏年少時的生活充滿了"艱辛"。
但他自小在曲藝之鄉長大,是個天生的樂天派,而且多才多藝;
他曾經為了買把胡琴,賣掉了馮國璋故居的大鐵爐子;
後來主動向父親的好友周玉錚學琴;
沒過多久就能拉出幾段像模像樣的樣板戲。
上學時,馮鞏被特許進入學校的宣傳隊,學會了板胡和彈撥樂器,以及相聲。
在他18歲那年,因為學說馬季和唐傑忠的相聲《友誼頌》,被馬季相中收入門下;
這時候才正式開始學相聲。
在馮鞏出生的第二年,北京西城出生了一個軍二代,叫馮小剛。
馮小剛的父親是舊軍官,而母親是印刷廠的保健大夫。
在馮小剛很小的時候,父母就離了婚。
馮小剛是在母親的照顧下長大的。
在衚衕裡混著長大的馮小剛生活貧窮窘迫,
母親身體也一直都不好,生活充滿了艱辛;
小時候還常常吃不飽飯。
儘管如此,母親還是很堅強;
即使生活困難,也是傾盡全力想要給他一個好點的生活環境。
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馮小剛,從小就知道生活不易;
於是萌發了一種對成功的渴望。
而且,在京城之地,軍隊大院的那些傢伙們,遠比馮小剛風光的多。
所以這樣的自卑窘境,讓他比別人更渴望"成功"。
小時候他很喜歡畫畫,也學了幾年;
不過為了減輕家裡的壓力,馮小剛在高中畢業後,就去部隊當了文藝兵。
在那個年代,當兵可是無上的光榮。
在文工團待了8年,馮小剛被精簡退伍。
復員後,遊手好閒的他,遇見了生命中的第一個"貴人"鄭曉龍。
在鄭曉龍的幫助下,他混進劇組做了一名美工。
後來還進入了北京電視藝術中心。
在鄭曉龍的介紹下,又結識了王朔、劉震雲等眾多影視圈的知名人物。
就這樣,馮鞏和馮小剛開啟了人生的新階段。
相識
1980年前後,此前跟馬季先生學相聲的馮鞏,被侯耀文發掘;
在侯耀文先生的提攜下,進入鐵路文工團工作;
隨後又被調入中國廣播藝術團做專業的相聲演員。
幾年後,馮鞏遇見了當時的春晚導演黃一鶴;
黃一鶴一眼就相中了這個小夥子,於是馮鞏的春晚之路就從那一年開始了。
他憑藉著和劉偉說的一段《虎年說虎》,讓不少人都記住了這個"沒下巴"的相聲演員。
從此,馮鞏的名氣逐漸大了起來;
馮鞏火了,因為相聲,因為喜劇。
這也就是為什麼後來在飯局上馮小剛初識馮鞏的時候,
就一口一個"鞏哥、鞏哥"的叫著。
而在馮鞏火的前一年,馮小剛在北京電視藝術中心還只是個打雜、跑腿的。
也沒人把這個長得不怎麼樣的傢伙當回事。
拍攝《凱旋在子夜》的時候,有人調侃說:
"你這模樣,就該演個YN軍官。"
馮小剛還就真就客串了一把調戲婦女的壞蛋。
在這個時候,馮小剛遇見了他的第二個"貴人"王朔。
後來馮小剛參與《編輯部的故事》,正是因為王朔。
當時王朔非要讓馮小剛參與《編輯部的故事》的編劇;
還曾對鄭曉龍說:"如果不讓小剛參與,我也退出。"
在此之餘,馮小剛也會學著梁左先生寫相聲小品段子。
也正因為如此才讓雙馮相識了。
後來馮鞏的相聲《面的與皇冠》、《點子公司》等,
小品《今晚我們相識》、《串門》等都是馮小剛執筆參與創作的。
馮鞏對馮小剛有多好
和馮鞏相遇那會兒,馮小剛的"名聲"其實並不是太好。
自小貧苦出身的他,那時候"雞賊"可是出了名的。
但不知是因為馮小剛太"會說",
還是馮鞏同樣有著心酸的經歷,能理解這個和自己一樣充滿"艱辛"的男人。
總之,外界的評價,並沒有影響到兩人的"交往"。
1992年,央視做了一檔節目叫《藝苑風景線》;
馮小剛做編劇,而馮鞏是那檔節目的總策劃。
沒事的時候,他們就聚在一起喝酒。
據說有一次,馮小剛和馮鞏都喝大了;
兩人就沿著魏公村大街一直往南走。
一邊走一邊聊天,越說越"上頭",後來索性坐在馬路邊互訴衷腸;
說到委屈的地方,兩個大男人還抱頭痛哭。
等到天亮的時候,大家才在白石橋的路邊找到他倆。
那時候,說累的馮小剛就躺在馮鞏腿上睡著了。
因為馮小剛的女兒馮思雨患有先天顎裂症。
因為顎裂漏氣,說話發音會受影響。
後來,給女兒做手術的那天,沒有告訴其他朋友,只告訴了馮鞏。
於是馮鞏推掉了所有工作,特地跑去商場買了一大堆玩具,到醫院陪他。
當時馮小剛看到馮鞏帶了那麼多玩具,疑惑的問他,馮鞏說:
"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是三分鐘熱氣,尤其是玩玩具,總是喜新厭舊,
一件玩具玩不了一會兒她就煩了,到時候不就前功盡棄了嗎?
多買幾件給她預備著,玩膩了一個就換一個。
讓她永遠都保持新鮮感。"
許多年後,當馮小剛再回憶起時,感嘆到:
"其實那時候馮鞏工作很忙的,和我一起陪女兒的時候,手裡的'大哥大'就沒"休息"過。
但他還是一直陪著我,等到思雨完成了手術,情況穩定下來之後,他才急忙離去。"
看著馮鞏的背影,馮小剛愣了很久,
一肚子感謝的話都還沒來得及說。
為葛優"放棄"馮鞏
1992年,馮小剛與鄭曉龍創作的劇本《大撒把》完成後,
原本是想讓北影廠投資拍攝的,可誰知人家沒看上。
沒辦法馮小剛只能另想它法,
於是他找到了如親兄弟般的馮鞏。
馮鞏人緣好名氣大,認識的企業家也多。
當馮鞏看了劇本之後,覺得劇本挺好,而且也願意出演;
還幫馮小剛聯絡好了投資人。
可等到一切都準備好了以後,北影廠突然找上了門;
表示願意給他投資,但有一個條件是:必須讓葛優來演男主角。
這個時候馮小剛也是犯了難,如果答應北影廠,就會傷害到馮鞏。
可當時"無名無分",只是“打雜工”的馮小剛,又不敢"得罪"了北影廠。
但其實在馮小剛心裡,也認為葛優比馮鞏要更適合那個角色。
在糾結了幾天後,他硬著頭皮找到馮鞏;
才剛說了幾句話,馮鞏就明白了,於是笑著說:
"我明白你什麼意思,不就這麼點事嗎;
你是我兄弟,只要這件事對你好,我怎麼都成,犯不上為這件事傷神。"
這麼好說"話",讓馮小剛很驚訝,也讓他很內疚。
在《大撒把》上映後,火的是一塌糊塗,
馮小剛也距離自己的"導演夢"更近了一步。
但卻他一直認為,是自己傷了好兄弟馮鞏的心。
其實這件事並沒有影響到兩人的感情,
可直到許多年後,馮小剛成為了大導演時,還是對當初的那件事不能釋懷。
2003年,在馮小剛的自傳《我把青春獻給你》中寫道:
"我知道我傷害了他,現在想起來也傷害了自己,
我在這裡向他說一聲:鞏哥,真的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