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長河無聲奔去,唯愛與信念永存。”與詩意的語言聯絡在一起的,是近兩年的“爆款”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以下簡稱《電波》)。自2018年12月21日,《電波》在上海國際舞蹈中心亮相至今,這臺上海歌舞團創制的紅色舞劇已演出139場。一輪輪的“電波熱”,讓這段紅色故事走進了更多人的心靈深處。在社交網路上,很多觀眾二刷、三刷之後寫下一篇篇飽含感情的觀戲報告,不少網友自發加入“自來水”大軍,大力推薦朋友走進劇場觀賞。

在一片讚美聲中,我們卻聽到了這樣的聲音:“用舞蹈語彙去講故事是我們舞蹈演員的強項,但是在反覆的演出過程中,從觀眾觀看的角度來說,我們原本想表達的意境有些許的模糊。舉例說,李俠在小光犧牲後的那段大雨中踱步背影,步伐稍顯急促,我們希望能夠給觀眾呈現出一種依依不捨的牽掛和悲痛,像類似這些方面的表現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在表演中延續這種情感表達。”這段冷靜話語,來自8月23日上海歌舞團的一次內部會議,講話人是上海歌舞團團長、《電波》製作人、藝術監製陳飛華。當晚,紅色“電波”迴盪在青島大劇院,完美結束了2020年度第一輪巡演的最後一場演出。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電波》演出近140場,場場一票難求,為什麼還要“雞蛋裡挑骨頭”?自從演出行業全面復工復產以來,舞蹈演員們就不停地在上海與演出地之間往返,他們正在用演出“丈量”這片讓中國人引以為豪的土地。同時,上海歌舞團敏銳地發現,經歷了無數場的巡演後,演員可能心理上、生理上遇到一些變化,如何在第一時間去自我發現並改正尤為關鍵。

據悉,“電波”巡演至今已走過了多個城市,期間專業老師們每場都在觀眾席監督著演出藝術質量和舞臺呈現,有過多次小範圍的相互溝通。“我們希望能夠保持著作品創作之初的高水準演出,所以特意把大家集中到一起,聊聊近期訓練和演出中所遇到的問題。”上海歌舞團副團長王菁說。於是,便有了這麼一次特殊的“演前談”。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交流會簡短,但意味深長。陳飛華談到了他的親身經歷,之前曾兩次前往百老匯觀看音樂劇《悲慘世界》。“儘管時隔三年,但(《悲慘世界》)帶給我的的那份感動和現場觀眾的反應絲毫沒有變化。可能這期間舞臺上的演員輪換了幾撥,但這些舞臺作品給觀眾的第一印象,就是一種永恆的延伸和敬意。”他感慨地說:“我們現在每座城市的演出同樣也都會有觀眾打著‘飛的’從全國各地趕來觀劇,我非常希望我們的舞劇也可以做到‘百場如一’甚至‘千場如一’,也能每次都給到所有觀眾這樣的牽掛和感動。”

從前期策劃採風,到集中創制排練,《電波》凝結了主創團隊無數心血,浸透了汗水和淚水。這臺戲是他們長期的生活積累和對人物形象藝術醞釀的產物。演員要在舞臺上演好這樣一個角色,必須不斷地積累和豐富自己的生活經驗。因此,所有人都需要去熟悉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裡的人和事,只有多看多感悟才能在舞臺上表演好那一時期的生活。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每場演出我們都要百分之兩百地全力以赴,上臺前,每位演員都要把自己的角色從頭到腳在心裡像放電影那樣過一遍,在舞臺上與其他角色的交流細節之處也要過一遍。每一場的演出都要去找那個“度”,演員在舞臺上的演繹要逼真,要貼近生活,分寸一定要拿捏準確、要過戲。只有做到細節上的淋漓盡致,再配合上我們精緻的舞段,才能使我們所演繹的每一個角色都能夠 ‘立’在舞臺上,同時也更好的讓舞臺上的每一份情緒和情感打動臺下的每一位觀眾。”陳飛華說。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在一次次對談,一次次自省中,主創和演員們都在成長

因疫情與觀眾分別近半年後,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於6月24日迴歸。此次舞劇演出季恰逢7月1日中國共產黨成立99週年,《電波》帶著觀眾再一次穿越時空,重溫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而後,《電波》開啟新一輪巡演,足跡來到廈門、南昌、青島等地。

觀眾們驚喜地發現,《電波》迴歸舞臺後又多了一些變化。疫情使人與人之間略顯疏離,但主創團隊與觀眾的距離卻越來越近。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7月1日演出前,主創代表們和觀眾分享這部紅色舞劇的創排過程,那就是“一堂最生動的黨課”,引領現場黨員“穿越時空”重溫中國共產黨走過的革命歷程,感受初心和信仰的力量。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7月30日,《電波》為第十屆浦東文化藝術節揭幕,演出前夕,主創代表做客東藝《LuTalk·青年中國說》,為觀眾解讀“電波”現象。他們把舞劇的成功歸於細節與真實,“當我們把每一個細節做好,讓舞蹈迴歸真實生活,就有了一種圈粉能力。”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8月16日,《電波》總編導韓真、周莉亞又來到上海,暢談舞劇創作中的“她”視角,揭秘爆款舞劇背後的秘訣。兩位80後女編導說,如今回望之前的創作,能看到自己不足與進步。“四臺戲,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走來,希望將來的每一步都能走得再踏實一點。”

這種與觀眾面對面的交流也出現在《電波》的全國各地的巡演中,而更多的交流則透過網路不斷髮散,讓演員與觀眾始終心連著心。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在一次次對談,一次次自省中,主創和演員們都在成長,表演也越發成熟。漸漸地,每一個技術動作就“長”在了他們的身上,每一個情緒轉折都“烙”進了他們的腦海,每一個角色都住了他們的心裡。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作者:宣晶

編輯:童薇菁

責任編輯:邢曉芳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2095 字。

轉載請註明: 《永不消逝的電波》上演139場後,他們還在思考什麼?千錘百煉方能“百場如一”,帶給所有觀眾牽掛和感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