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如今漫威電影宇宙中的綠巨人/浩克來說,與其說是弱化,倒不如說漫威是在現有的復聯劇情空隙中將浩克變相拋棄了!
對於浩克,很多漫威粉絲的第一映象就是“狂暴”,這個靠著憤怒作為能量的綠色人形核武器,一旦進入戰鬥,靠著渾身收到伽馬射線影響而幾乎無法被突破的防禦力,以及爆炸式的力量輸出,在漫威電影宇宙中,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作為主要的“坦克”定位。
但是,細心的粉絲可能在伴隨著漫威電影的發展,會發現從“復聯1”到“復聯4”的過程中,整個劇情的渲染加持中,浩克不論是在角色存在感,還是角色原本的強勢姿態,通通給弱化,甚至是磨平了。
這一現象其實一定程度上單純的從角色IP的含金量來說,其實非常不符合邏輯的一件事情!
要知道——
對於浩克這一角色來說,不論是在漫威漫畫的原版設定中還是在早前漫威對於自家電影的規劃中,其實都是非常核心或者說是準備作為核心來對待的一個角色,典型的就是早期的《無敵浩克》!
在2008年漫威靠著《鋼鐵俠》吹響東山再起的號角之前,其實漫威一開始在製作了《鋼鐵俠》的電影以外,同樣也是和當時的環球一起合作了另外一部“雙保險作品”,也就是《無敵浩克》,而且,如果你看過電影你會發現,在這一時期漫威對於2部作品的資源投入上來說,漫威是明顯有傾向《無敵浩克》的節奏。
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鋼鐵俠”演員小唐尼此前因為吸毒的歷史,因此,在名聲上其實算不上好,另外一方面也是因為當時對於漫威來說小唐尼並不是鋼鐵俠的理想人選(當時漫威想要讓湯姆·克魯斯來演鋼鐵俠),所以當時的漫威內部並不是特別看好鋼鐵俠。
相反,對於“無敵浩克”來說,當時漫威為其角色找來了愛德華·諾頓,這一演員在當時不論是名聲還是演技的公認值都是非常高的,所以,單純的從2008年漫威對於自己這2部電影的前後接力來說——
“無敵浩克”如果當年成功了,或許如今的漫威電影宇宙核心就不是鋼鐵俠了,而是以浩克為核心進行打造的一系列全新的劇情構架。
但尷尬是:
誰也沒想到,2008年鋼鐵俠成為一匹無可爭議的黑馬,而原本看好且資源投入更多的《無敵浩克》卻是撲街的相當慘,而且,因為當時愛德華·諾頓的“戲霸”屬性,讓後來的漫威也是在原本預定了愛德華·諾頓《復聯1》的位置之後,立馬進行了演員更換,這才有瞭如今的“馬克叔”的浩克版本。
鋼鐵俠的成功也是浩克削弱的開端!
咱們前面說了,漫威一開始更看好的其實是浩克而不是鋼鐵俠,這一點單純的從漫威漫畫角度來說,也是如此,因為在漫畫中鋼鐵俠雖然也是復聯元老設定,但是在人氣上僅僅只是二線,對比之下,浩克在漫畫中的人氣要比鋼鐵俠高很多。
但是!
電影宇宙中“鋼鐵俠”的成功,讓精明的漫威立馬調轉槍頭,將電影宇宙的劇情框架核心轉向了“鋼鐵俠”,其實基於這點來說,在漫威完成這一轉變開始,對於漫威電影宇宙的浩克來說已然是一個削弱的開始訊號。
這就更別說,在之後的漫威電影宇宙,“復聯”開始逐漸成為主線中的核心推動力了。
因此,在浩克影視發行權還在環球影業,並且環球影業絲毫沒有鬆口的跡象的前提下,浩克無法繼續拍攝單人電影,漫威沒有辦法去更好展現、深挖浩克的角色。
所以,這也是為啥我們現如今所看到的浩克劇情,全程都是在各種“復聯”系列甚至是“雷神”單人作品中“蹭劇情”的現狀,而且,原本應該有一個比較全面的展開的浩克和寡姐的感情支線,在電影中也是淪為了一場表面功夫,以至於在《復聯2》之後,就一筆勾銷了。
這其實也可以看成是一種基於浩克角色和劇情的妥協下的對浩克的削弱!
從無敵浩克到憤怒巨獸,浩克角色線條逐漸簡化!
其實對於“浩克”這一角色,早在2003年時期,當時的李安導演就在自己的電影《綠巨人》中嘗試過去展現這一角色的內外複雜性下的看點,但奈何當時的李安導演所展現的浩克,其實和當年的大環境有些不符。
對比,當時李安導演所想要藉助浩克角色身上的“潛意識人格”、“人性自我”等元素的挖掘來說,這種劇情模式下的浩克其實相對來說偏靠於藝術元素多一些,整個電影其實缺乏比較濃厚的戲劇性。
簡單來說,當時的李安導演在電影中“想要的太多”,留下讓電影自己發酵的空間太少!
因此,這和當時的電影大環境下的流行趨勢並不符合,這是造成了當時電影撲街的一個點。
但是,同時的,我們說即便是如此,對於當時的浩克來說,電影利用浩克/班納角色內外的矛盾,也是展現了一個非常立體化的浩克版本。
這一點即便是在之後的《無敵浩克》中也有一定的延續。
在當年的愛德華·諾頓的野心中,曾經也是直接表示過希望能夠將浩克拍成諾蘭大神的《黑暗騎士》那樣的經典,因此,在這一版的浩克中,我們會看到班納和浩克這兩個元素的矛盾屬性同樣強烈,每當浩克上線後的那種暴戾感也更為清晰。
但與此同時,浩克相比較李安導演版本來說,愛德華·諾頓版本的浩克藉助了“心跳”屬性,來決定浩克的上線與否,本身也是在逐漸弱化了浩克角色內在心理的一些刻畫,開始將浩克逐漸模板量化。
一定程度上來說,這也是“削弱”的一種。
這就好像:
原本一把槍,子彈(浩克)和槍身(班納)各自都有思想,在2種思想的碰撞下,誰也不知道這把“槍”會發出什麼樣的威能,所以這把“槍”所存在的未知越多、能夠去挖掘的越多也就意味著它的潛力越大。
但是到了後期,子彈逐漸淪為模式化,因此我們看到的“槍”單方面只剩下了“槍身”(班納)的思想,這在整體上其實就是一種削弱,因為這一時期的“子彈”(浩克)已然淪為了劇情工具了。
而到了後來的“復聯”系列,浩克再一次遭到了“削弱”,整個角色從《復聯1》中班納真正融入復仇者,面對齊塔瑞人的生物飛船時的那一句“I'm always angry!”開始,意味著那一個曾經能夠被深度挖掘的浩克內在徹底死去,徒留下一堆被量化的憤怒設定。
如今的漫威電影宇宙的浩克,開始真正意義上淪為了一個“憤怒巨獸”,角色內涵被幾乎全部摧毀,只留下了“工具式樣”的應用,儘管漫威在後期的《雷神3》中這一角色的浩克化人格進一步獨立挖出來進行了渲染。
但是,這種原本以為是漫威想要再次迴歸浩克和班納之間角色內在矛盾的挖掘的操作,卻是在之後的《復聯3-4》中又一次淪為了泡影,先不說整個《復聯3》中浩克幾乎全程沒有上線,單單是之後《復聯4》中漫威用一句“實驗室裡帶來18個月”,就將曾經那個浩克徹底變成了過去式。
這不單單是角色意義上的削弱,在角色的實力上同樣也是一種削弱——
因為原本浩克那種狂暴、野蠻的戰鬥方式從此一去不復返,我們看到的班納意識主導的浩克姿態,因為有了班納的人格中的理性的加入,這讓浩克從此不再具有爆炸式的戰場姿態,如今的浩克甚至都不能叫做浩克,因為班納人格的主導設定,使得浩克更理智,所以顧慮的就更多,甚至,這讓浩克從此有了恐懼,所以現有的浩克版本其實本質上應該是強化版的班納才對。
因為真正的浩克,早就“死在”了實驗室中的那“18個月”中了,或許,就像很多影迷說那樣:
“那不存在於影迷視線中的18個月,才是屬於浩克的真正故事,只不過如今已然被輕描淡寫的一筆帶過,對於漫威電影宇宙,真正的浩克已死!”
更多
精彩漫威電影情報、漫威美劇推薦、漫威吐槽,請關注滿屋電影情報局
本文圖片源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