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風起隴西》開播 諜戰故事開啟古裝劇新型別

由 閻桂榮 釋出於 娛樂

根據馬伯庸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古裝諜戰劇《風起隴西》近日在央視八套和愛奇藝首播,藉由一定的歷史背景虛構出古代諜戰故事,是這部劇對於古裝劇型別的新開拓。從已經播出的劇集來看,該劇實現了古裝歷史劇與諜戰的型別融合,開局良好,引人入勝。

出場人物眾多,諜戰群像精彩

根據劇情介紹,《風起隴西》以三國後期為時代背景,隸屬於西蜀情報機關的兩個小人物,陳恭(陳坤飾)與荀詡(白宇飾)因街亭情報失誤而進入人生危機時刻,他們生死相依的兄弟情在驚心動魄的諜戰中爆發出奪目光輝,譜寫出一段英雄傳奇。和大多數古裝歷史劇相同,該劇開篇前四集出場人物眾多,如果對於三國曆史不太熟悉,可能較難建立劇中人物與歷史真實人物的關聯。

開篇的故事就出現了“揮淚斬馬謖”等經典歷史橋段,以諸葛亮為代表的西蜀一方與曹魏一方陣營對立,楊儀、劉禪、李嚴等歷史人物先後登場,奠定了該劇等歷史背景。伴隨著雙方情報機構部門浮出水面,因痛失街亭而牽扯出來的情報戰線上,一眾角色如陳恭、荀詡與馮膺、郭剛、糜衝等紛紛上線。陳坤、白宇、李光潔、聶遠、董子健、王驍等中青年演員的人物詮釋也都演技線上,對戲精彩的同時,也為該劇的諜戰戲碼增加了不少看點。

虛擬與歷史結合,現代語彙方便理解

在真實的歷史情境中虛擬人物與故事,是馬伯庸原著小說開啟的特有模式,這種模式下,故事的線索既有歷史真實存在的蹤跡可循,又因為虛構的人物增大了表達的空間。更為關鍵的是,馬伯庸也在《風起隴西》的故事裡注入了不少現代邏輯。

如該劇開篇雖然人物眾多,但故事主線清楚明晰,主要圍繞街亭一戰失利後西蜀徹查情報失誤展開,劇中主角陳恭與荀詡一個身居前線,以臥底身份蟄伏,一個身居後勤,卻被委以鋤奸重任。劇中經常出現“外勤”“鋤奸”這類較為現代的詞彙,能夠有利於觀眾迅速進入核心劇情,也讓相對複雜的歷史背景不再成為觀劇的門檻。

在涉及到古文原文的地方,主創甚至十分貼心地為古文配上了現代表達的翻譯,這讓不少觀眾直呼“貼心”。在導演路陽看來,這種折中的方式是兼顧了故事的氛圍與觀看的便利性,“如果我們真的用漢代的語言的話,我想對觀眾來說不夠親近。我們希望透過翻譯去營造另外一種語境,我們能看到那個時代的對話,他們的衝突是什麼,他們每個人的訴求是什麼。這能夠讓觀眾很容易地進入故事情境,同時也能保留那個年代的故事該有的氛圍。”

還原自然光線,美術遵循歷史

《風起隴西》打破常規諜戰模式,遵循“歷史可能性小說”創作原則,透過合理的想象為觀眾呈現一出古裝諜戰大戲。為了保持既定的審美風格,《風起隴西》在拍攝製作層面也結合劇情做了一些特殊設計。

一開篇,觀眾就能發現劇中的光線接近真實用光場景,諸葛亮的軍帳裡就是用燭火,而陳恭與密探的街頭場景,光線也十分昏暗。路陽透露,為了接近更真實的氛圍,劇中儘量運用了符合那個時代的自然光線,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那個時代的氣質。美術指導韓忠也表示,該劇的美術方向就是要給觀眾搭建出一個自然卻不繁複的時代,如按照魏蜀不同的建築風格、建築用料去儘量還原,“蜀使用的杯具器皿是木、竹製的,魏則是陶、泥的材質等等,我們都會做具體的區分。”

編劇金海曙表示,“《風起隴西》是真正從諜戰角度去描寫一批小人物忠於自己職責,恪盡職守的作品,是古裝諜戰在題材上的一次全新探索和嘗試。”後期剪輯李點石則坦言,希望透過剪輯的再創作,用平行、交叉的方式讓邏輯既能夠自洽,又能夠讓大家看得爽看得精彩,讓更多資訊量在更短時間內展現在觀眾面前。

(原標題:諜戰故事開啟古裝劇新型別)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夏至

流程編輯:u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