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王卉
首部記錄賈樟柯20年電影人生的口述歷史,第一手訪談資料、10部重要電影作品、63幅珍貴照片,記錄了賈樟柯的執著與探索。
賈樟柯,威尼斯電影節、柏林電影節、戛納電影節、芝加哥電影節……多個國際電影節的獲獎“專業戶”,第六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他善於用鏡頭記錄時代中小人物的命運,敘述在超現實的經濟運動中普通人的悲歡離合,當年他編劇並執導的電影《小武》,被張藝謀認為關注當下、關注普通人、關注底層人的命運,是“石破天驚”的。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新書、首部記錄賈樟柯20年電影人生的口述歷史《電影的口音:賈樟柯談賈樟柯》,以年代為序,集中探討了從《小山回家》《小武》到《江湖兒女》等10部重要的電影,也是賈樟柯電影人生的梳理與總結。
大學拍《小山回家》痛苦而重要的經歷;和朋友21天拍完《小武》的故事;拍攝《三峽好人》的臨時起意;城牆、火車、摩托車、流行歌曲等賈導電影符號……
賈樟柯電影的關注物件是邊緣人群,賈樟柯在電影中創作了小武、崔明亮、韓三明、沈濤等人物,他們的故事也可被視為賈樟柯重新詮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故事。
書中,賈樟柯親述從汾陽走向世界背後的動人經歷,分享每一部經典作品背後的傳奇故事、創作緣起與理念;記錄各個創作時期對電影的探索與思考,對於社會、現實的關懷和反思。
透過訪談文字,深度剖析賈氏電影美學,揭示“故鄉三部曲”等劇情長片的創作秘密,獨特的文藝見解,為讀者提供一個瞭解中國電影文化的視窗,也可以看出賈樟柯對電影美學、創作理念等的見解,對電影形式的探索,更可見一代電影導演的成長之路。
“賈樟柯所有的電影裡都可以看到對寫實主義的關懷。”該書編著者、美國學者白睿文,是哥倫比亞大學現中國代文學和電影的博士,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兼中國研究中心主任。該書在中外不同視角下,表現了白睿文與賈樟柯對電影與現實的反思和碰撞。
對於該書的成因,賈樟柯說:“這本書由我在UCLA與白睿文先生在公開課上的對談發展而來,跨越十餘年的創作記憶。白睿文先生的專注和洞察力對我很有啟發,這是回望,也是檢省。”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戴錦華說,賈樟柯的電影,自20世紀末端逶迤鋪陳,以一個連續的軌跡,穿行過21世紀最初的20年。自“獨立電影”的倔強、青澀與才名到崛起的中國電影業巨無霸中的平行座標原點。這也是一個在對話中顯露出形態和內涵的故事:關於電影、關於藝術、關於創作與選擇,關於生命之河的急緩、匯流、蜿蜒與水中和岸上的偶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