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到“打鳴”!中老年“硬核相親”節目為何火爆“出圈”?

  “不是我的菜,我就這麼坦率!”“不靠譜的大爺不比不靠譜小夥少”“要長得好看的還找你啊?個頭兒不到一米七,三千塊錢夠幹啥的?”……這些話可不是出自網路段子或搞笑語錄,而是來源於中老年相親節目裡的大媽們,網友們紛紛表示“看驚呆了”。

  幾個月以來,一批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全網,有些甚至成了年輕網友的下飯劇。大爺大媽們耿直不忸怩的姿態、坦率犀利的言語交鋒,成為不少年輕人熱議的話題。半月談記者調查發現,這類節目在“出圈”之餘,既讓人們看到當代老年人對於感情生活的需求,也引發了社會對老齡化問題的思考。

  1

  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出圈”現象

  最近,東北地區幾檔中老年相親節目火爆全網,包括吉林的《鄉里相親》《緣來不晚》,遼寧的《愛的選擇》,黑龍江的《相親相愛》等。#中老年相親節目有多好笑##中老年硬核相親#等多個話題,在抖音平臺的累積播放量迅速破億。“中老年相親才是社交天花板”等話題頻頻登上微博熱搜。

  中老年相親節目的迅速“出圈”,看似偶然實則有著時代的必然性。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資料顯示,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4億人,佔比18.70%。

  老年人群體擴大,助推資本流入,各行各業都在積極擁抱著這個萬億級產業市場,文娛產業更是催生了不少銀髮造富神話。專注於老年行業商業創新與創投孵化的產業媒體AgeClub曾估算,“老年人+中年人”有婚戀實際需求的使用者在5000萬人以上。龐大的市場需求,促使中老年相親類節目應運而生。

  幾年前,多家電視臺就已經開始製作中老年相親節目。例如江蘇的《緣來不晚》,湖北經濟頻道的《桃花朵朵開》,湖南經濟電視臺的《幸福來敲門》等。據不完全統計,聚焦中老年相親的電視節目更是多達10餘檔。

  半月談記者在調查中發現,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對中老年人再婚的包容性更大。幾年前,老年人參加相親節目,還要在電視上與素不相識的人“談情說愛”,對子女而言是個不小的挑戰,甚至是巨大的精神壓力。很多受訪老人表示,雖然有再婚想法,但為了顧及子女,也會放棄念頭。

  《鄉里相親》製片人高飛表示,節目創辦初都是發動身邊的人,四處尋找,求著老年人參與節目,現在都是主動報名,有時報名電話都接不過來,很多都是兒女幫老人報的名。節目開播2年多,資料庫中已有幾千名老年人。

  中老年相親節目在某種程度上為有再婚需求的老年群體提供了更多機會和可能。過去老年人都是圍著家庭轉、圍著子女轉、圍著鍋臺轉,很少有自己的生活和空間,而失去配偶的老年人,雖有子女的關心,但在心理上缺少伴侶的陪伴,終老一生,再婚的途徑也很少,大多為“熟人介紹”“搭伴養老”等。

笑到“打鳴”!中老年“硬核相親”節目為何火爆“出圈”?

《愛的選擇》節目中老年相親交友報名會“朝陽站”活動現場。(受訪者供圖)

  58歲的哈爾濱市民龔大爺表示自己參加過三次相親節目,甚至有一次牽手成功。“之前牽手成功了,在一起生活不到半年因性格不合,雙方子女反對而分手。”龔大爺說。平時一直幫忙照看孫子,和外面的人接觸不多,也沒人給介紹。“我感覺還是上電視找老伴容易一些,主持人能幫忙溝通,我們上歲數的也不太會說話,有時候抹不開面子。”龔大爺說,自己還會考慮再次參加相親節目。

  如今很多年輕人也意識到,親情很難替代伴侶感情。“當前很多老年人,由於兒女不在身邊,內心的孤獨感非常強烈,很多節目嘉賓經歷過人生的起起落落,有的中年下崗,有的婚姻不幸,有的疾病纏身,有的甚至常常感到死亡逼近。”《緣來不晚》欄目責編張曉菊說。

  2

  東北中老年相親節目

  “硬核搞笑”背後引深思

  半月談記者在調查中發現,中老年人相親節目在東北地區異常火爆,收視率名列前茅,這與東北人幽默、詼諧、能說、敢講的性格密不可分。“從某種意義上說,相較於南方地區,東北話更接近普通話,在傳播上也具有一定的優勢。東北幽默段子式的表達,大大增加了節目的話題性,使之更有‘爆點’,更易在網際網路上傳播。”中國傳媒大學戲劇影視學院教授遊潔說。

  從節目的角度而言,中老年相親類節目反向輸出,容易吸引眼球。此前,以《非誠勿擾》為代表的年輕人婚戀交友節目頻出爆款,火爆熒屏。似乎在人們的傳統觀念中,只有年輕人才可以享受風花雪月的浪漫愛情,而老年人的生活則是退休後下棋打牌,喝茶遛狗。

  “當今社會不少老年人物質生活較為豐富,可情感上的孤單寂寞很容易被忽視。其實,老年人在喪偶或離異後,也盼望能夠找到知心的另一半,攜手度過餘生,這為該類節目的收視率提供保障。反向輸出為中老年相親節目創造了亮點。”東北師範大學傳媒科學學院教授鄭軍說。

  中老年人的婚戀觀與年輕人存在很大不同。在人們的傳統印象中,相親戀愛本應是一個私密、羞澀,甚至有些保守的行為。年輕人有時間,也願意享受追求與被追求的過程,但老年人則直接、坦誠,甚至有時令人覺得倉促,不近人情。“節目嘉賓大多走過大半生,他們很清楚自己對另一半的要求是什麼,換句話說,他們比年輕人更不遷就,感情中容錯和試錯的時間更少,因此在表述上也就更直接,只選擇隨心的,適合自己的。”《緣來不晚》製片人高朋舉說。

  網路時代的到來,為中老年相親節目“出圈”提供了平臺和機遇。多位受訪專家表示,此類節目在東北“出圈”的背後,實則反映了當前我國社會養老問題值得關注的現狀。“中國目前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很多老年人對於機構養老排斥,對於居家養老有傳統依賴性,這也使得當前老年人的婚戀需求龐大。”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田毅鵬說。

  根據《鄉里相親》節目資料統計,在城市中,女性對另一半的需求集中表現為“陪伴”“愛情”,男性則為“陪伴”“做飯”;在鄉鎮地區,女性對“養老”的需求遠遠高於城市,而男性的需求集中於“看家望門”和“做飯”兩項。“一些老年人渴望再次擁有愛情,也有一些人只是想找一位能夠搭夥生活的人,讓自己的晚年生活不孤獨,這也正是‘老伴兒’這個詞的含義。”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助理研究員韓佳均說。

  55歲的張大媽是哈爾濱的一名企業退休職工,愛人於2018年因病逝世後,張大媽就一個人生活。她的兒女都已成家,平時工作很忙,每逢過年過節才能來探望。“歲數越來越大了,兒女們擔心我自己一個人生活沒人照顧,就勸我找個老伴兒。”張大媽說,看到相親節目有不少找到老伴兒的,兒子就幫她報了名。

  3

  立足節目服務類定位

  謹防內容譁眾取寵

  中老年相親節目在全國熱播,為幫助中老年人再婚、尋求生活伴侶提供了渠道,發揮了積極作用。以吉林地區播出的兩檔中老年相親類節目《鄉里相親》和《緣來不晚》為例,“節目開播至今,已經撮合了近1500對老年人,其中成功牽手的比例在60%至70%左右。”張曉菊說。《鄉里相親》節目的牽手成功率也超過50%。

笑到“打鳴”!中老年“硬核相親”節目為何火爆“出圈”?

《緣來不晚》節目組為中老年人舉辦集體婚禮。(節目組供圖)

  然而,節目中嘉賓的一些話語,在網路平臺上被網友們編輯成“經典語錄”傳播,有的甚至成為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金句”。半月談記者在深入欄目組調查發現,部分被網友們剪輯而成的“經典語錄”製造了娛樂傳播效果,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曲解誤會了節目嘉賓的本意。“一些參與節目的嘉賓看後表示自己受到的輿論壓力很大,對自身的生活也造成困擾,這與我們節目的初衷是背離的,有時我們看到也感覺很無奈。”高朋舉說。

  例如在網路上頗具爭議的張子富,因為一句“你必須伺候我”走紅。經過與張子富溝通後,節目組發現,他所說的“伺候”,並不是被網友誤解的“找保姆”“男權”或“大男子主義”行為,而是指相互照顧。“原來我老伴生病的時候,我也在病床前忙前忙後照顧,我就是想找一個能互相照顧彼此的人。”張子富說。

  “老年人婚戀不應僅作為搞笑影片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當前越來越多的中老年人正沉浸在孤獨的漩渦中。在網際網路時代,他們情感訴求往往成為被忽略的一部分。伴隨‘出圈’話題熱度而來的,應該是社會各界對於他們情感訴求的重視,而不是對一些片段式話語的過度消費、解讀、甚至曲解。”遼寧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張思寧說。

  “中老年相親節目,此前就存在,節目本質上是一檔百姓服務類節目,還是要基於自身定位,做好服務,讓真正有感情需求的人能夠信任節目。謹防節目內容譁眾取寵,避免激發人們的審醜心理。”遊潔說。

  “一檔節目,給觀眾帶來歡聲笑語無可厚非,但在娛樂的同時,輸出正確價值觀,展現地域文化,才是保持長久生命力的秘訣。”鄭軍說。

  當前,很多電視節目也在藉助新媒體力量,透過微信、網際網路等渠道拓展節目傳播空間, 為中老年朋友提供更加靈活自由的相親渠道。也有受訪專家建議,電視節目還可以增進與社群、民政部門的交流溝通, 定期組織社群相親活動, 惠及更多中老年朋友。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3530 字。

轉載請註明: 笑到“打鳴”!中老年“硬核相親”節目為何火爆“出圈”?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