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這才是《盜墓筆記》該有的樣子。
懸疑探險類劇集《重啟之極海聽雷》(以下簡稱《重啟》)一經播出,就拿下了近年來國產探險劇的高分。這部劇改編自南派三叔同名小說,並由他親自擔任總編劇加總監製,令不少觀眾感嘆,“盜墓”IP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開啟方式。
《重啟》是如何呈現“鐵三角”吳邪、王胖子、張起靈之間的情感?製作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IP影視化改編應注意什麼?日前,我們和南派三叔面對面聊了聊。
邏輯嚴密 減少偏差率
故事,是影視劇最核心的內容。
一直以來,一些熱門IP的影視化改編往往會陷入困境,即基於某些方面的限制,影視劇所呈現的內容和原著存在一定的差異。《重啟》,作為南派泛娛第一個承接的影視化專案,南派三叔用了近4年的時間進行策劃、改編等,他坦言:“拍戲前我一直很較勁,拍到一半就放過自己了。”在他看來,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文學作品的想象空間是無限的,暗示效果也會潛移默化影響讀者的感知,然而在以畫面和聲音為主要表現方式的影視劇中,即使運用插入空鏡頭等巧妙手法,創造空白以渲染情緒、控制節奏,仍然無法與文字引發的想象相提並論,這在懸疑探險類小說改編時更甚。“我能做的,就是儘量減少偏差率,把故事講好。”南派三叔說。
於無聲處聽驚雷,《重啟》正是用“聽雷”這根引線貫穿始終,層層佈局。不過,南派三叔並沒有完全遵照小說進行影視化改編,在劇本寫作前,他就將整體內容進行了邏輯梳理。“我剔除了一些磅礴卻無意義的概念,比如在劇中將吳二白設定為安保公司的負責人,增加了十一倉的劇情等等,力求做到整個故事是層層遞進且符合實際。”南派三叔表示,在現有創作條件下,文學作品和影視化改編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契合,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重視內容,講好故事。
迴歸初心 引觀眾入戲
真實,是影視劇吸引觀眾入局必不可少的一環。
《重啟》開播後,首先給人驚喜的,正是其精良的特效和有質感的畫面。木製路障、老式掛燈、復刻的飛機殘骸、泥漿感十足的考古現場……在場景的呈現上一點不敷衍。以劇中出現的南海王地宮為例,皆是全場景1:1打造,細看壁畫浮雕,風化凹陷,還有陳年的皸裂紋、磨損的殘邊,盡顯歲月的痕跡。南派三叔告訴我們:“在拍攝啞巴村時,回看了一遍素材覺得還能更加精進,可是跟導演溝通能否重新拍攝時,才發現整個村已經被炸了,破廟也被炸了。”大量的實景搭建,正是為了達到每一幀畫面都足夠真。
說起《盜墓筆記》,大家最為津津樂道的,還是南派三叔筆下的“神奇動物”。此次《重啟》也不例外,“這一次,我們在特效製作上下足了功夫。”在南派三叔看來,特效本身就是一種創作,而創造出現實中沒有的東西,做到既能推動劇情氛圍,又能吸引觀眾,需要不斷嘗試、用心對待。他告訴我們,為了讓《重啟》中的人皮俑呈現出更好的效果,幾個劇務戴著面具一遍遍爬,有時候一爬就是一天,就是為了研究鏡頭下怎樣的表現形態才更符合劇中的氛圍。正因為如此,最終,我們看到了一場酣暢淋漓的南海王地宮四人大戰人皮俑,仔細觀察,你還會發現,人皮俑在性別上也有所差異,男性皮俑更兇,女性皮俑則更妖。
這是一種不全然脫離現實的真。正如我們一直以來希望國產劇創作者可以做到的那樣,要對得起觀眾,讓大家覺得自己在鏡頭裡看到的東西是真實的,也要對得起自己,透過熒幕能展現出內心的赤誠與初心。
贏得共情 傳遞精神核心
情感,能讓影視劇直擊觀眾內心。
對於南派三叔而言,此次《重啟》電視劇和小說最大的共通點,正在於它們所傳達的精神核心。恰恰是這些,最為動人。
“《重啟》中有一場戲,是吳邪吐血後被送到病房的片段。這一段劇情中沒有加入任何臺詞,但是僅僅從三個人的動作就能看出‘鐵三角’之前的默契和感情。”南派三叔坦言,當再看這個片段時,自己還是被感動到了。對於電視劇來說,人物關係、人物感情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透過“鐵三角”日常生活中的細節,來展現他們細水長流的友情,這是一種寶貴的“赤子情懷”。
南派三叔還告訴我們:“《重啟》的精神核心其實就是一場自我救贖。”人生冒險為表,找尋初心是裡。《重啟》中的吳邪,一身病痛、滿腔倉皇、自我否定,卻依然背上揹包迎接未知的命運,於風雨處聽雷,於極海處詠歎。他在尋找三叔的過程中,有對自我的追問,對情感道義的思考,以及生死的討論。吳邪選擇踏上冒險旅程,其實是為了實現個人的自我價值,最終達到自我和解,並仍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來生活。
縱觀全劇,這是一種把現實世界的紛擾無奈揹負身上,卻依然勇敢面對的果敢和積極。而當我們跳出吳邪這個人物的符號化表達,看到的是從個人到大眾,從英雄故事到生活本質的迴歸,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是吳邪,面對生活的磨難卻仍積極樂觀。從現實出發,《重啟》對個人價值的思考,對生命、情感的探索,足以引發我們的強烈共情。
【來源:浙報融媒體】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