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18年前的4月1日,張國榮縱身一躍,從此一顆巨星隕落。張國榮曾經說,他不喜歡別人叫他Leslie或張國榮,他喜歡大家叫他哥哥,因為這樣有親人的感覺。

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雖然他眉宇間透著份貴氣,但是卻以溫柔和善良而被圈內圈外的人所記住。

而在內地,張國榮被記住,相信主要還是那部經典的《霸王別姬》。

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如果要在國產電影中找一座豐碑,那麼《霸王別姬》可能一百年內都難以逾越。這部電影也讓國人相信,我們還是可以拍出高水平的作品的。《霸王別姬》可以說成就了張國榮在內地的地位,同時也是張國榮成就了這部電影,從原著到劇本,到導演,再到演員,這部片堪稱完美級別的組合。據說原著作者第一時間想到張國榮,張國榮第一次看到劇本就知道這個角色非自己莫屬。說實在話,在20世紀90年代初,能接受這樣一部電影在內地拍攝,大象至今覺得不可思議,實在太具有前衛性。

可惜的是在中國內地《霸王別姬》特殊的故事性,特殊年代情節,先是全面禁映,在戛納獲獎之後才獲准公映,但是不能參加金雞百花等獎項的評選。在臺灣《霸王別姬》被列為大陸電影,不能參加金馬獎的評選。在香港,《霸王別姬》倒是沒禁映,但是不算香港電影,也不能參加金像獎評選。華語大獎都失之交臂,甚是無奈。

一部電影本身講述一個故事,而這個故事所在的時代又是一個故事,而電影本身可能會成為一個故事。怎麼從一部優秀的電影中得到更多,就一起聊聊最近的一本新書《看電影,學歷史》,封面則就是《霸王別姬》。

《看電影,學歷史》源於蔣竹山主講的一門通識課,至今已經開設17年,累計3000多名學生選修。本書萃取了課程多年講義的精華,透過23部電影,透視6大歷史學前沿熱門話題,時而抽繹歷史片段,探究物質文化與日常生活,感官與歷史記憶之間的關係;時而延伸觸角,聚焦全球史、戰爭史、性別、環境、大眾史等前沿熱點。透過五光十色的影像本事,探索電影裡沒說的歷史。4個步驟,1份書單,旨在讓讀者快速找到學歷史的門徑,學會像歷史學家一樣閱讀、理解思辨。

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作為一本從講義過來的書,《看電影,學歷史》全書分為六編,囊括物質文化、飲食感官、全球史、性別與環境、革命、藝術史與大眾史學六大主題。這六大主題,每一個都能牽引出汗牛充棟的著作。作者的匠心在於,每一主題下選擇的電影,都能有益地輔助理解這方面研究的主要思路。

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每一部電影的相關內容都分為四個板塊,解讀從電影躍進歷史的四個步驟:

電影本事:擇要提點電影裡意味深長的情節與亮點;

電影裡沒說的歷史:更廣的歷史背景/真實的歷史原貌;

像史家一樣閱讀:想了解這方面內容,可以讀哪些相關歷史文獻與研究成果,怎麼讀;

用歷想想:思考題,結合自身與身邊文化現象,發散思維,討論問題。

像對《霸王別姬》就沒有拘泥以往的解讀,針對“程蝶衣”這一“男扮女裝”的根源——社會對女性上臺表演進行探討,從開始的嚴禁到女伶的走紅,從京劇到越劇,聊到戲劇本身的發展,還有劇場的變遷,更多還是中國近一百年的變化,縱橫捭闔,可見作者的文史知識之深厚。

雖然《看電影,學歷史》源自上課的講義,沒有過度詮釋電影影評,而是聚焦大歷史,可是讀起來沒有絲毫的壓力,頗有“大家小書”的味道,確實值得一讀。

版權宣告:本文源自 網路, 於,由 楠木軒 整理釋出,共 1280 字。

轉載請註明: 4月1日,聊張國榮,聊《霸王別姬》,聊《看電影,學歷史》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