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嘲笑郭敬明又拍了爛片,他給自己的定位一開始就不是導演
說起最近風頭正勁的導演,莫過於郭敬明,登上熱搜的次數比起一線明星還要多。
幾天前,郭敬明的新片《冷血狂宴》開始上線。短短几天時間,它的豆瓣評分不出意外的只有4分,和他的《小時代》系列有的一拼……
將近半數的人只打出一星的成績,直接拉低了它的分數。
這並不是最吸引人的話題。最奇葩的是,郭敬明在這部電影的演職員名單裡創造了一個新的職位“副編劇”,惹來幾位同行大咖的炮轟。
這張圖裡可以清晰的看到,編劇:郭敬明,副編劇:吳亮、吳驪珠。
這副編劇到底是幹什麼的?
不止觀眾一頭霧水,連知名編輯汪海林和宋方金也看不懂。
宋方金說:“心疼這倆姓吳的編劇,你們的崗位是‘吳’中生有。”
汪海林也嘲諷道:“本世紀最大發明,副編劇”。
在大眾的印象中,編劇本身就是創作性的工作,屬於一線崗位。如果參與了創作,應該叫助理編劇,或者聯合編劇。
同理,導演也是一樣,所以會有助理導演這一職位。沒有參與創作的,可以稱之為執行導演。
那副編劇負責什麼呢?幫忙寫劇本還是管端茶遞水,又或是隻管敲字?
時至今日,郭敬明都沒有對這件事給出回應。也許他就是想憑自己的喜好做事,包括改變現有規則。
你可以不喜歡它,但請理解它的存在。
想起《演員請就位》中最後一期郭敬明被爾冬升懟哭的情節,似乎還歷歷在目。
爾冬升寧可得罪節目組和郭敬明的粉絲,也要公開懟他。
原因大家也都知道了。郭敬明在點評爾冬升導演的作品時,把矛頭指向了導演對作品的掌控能力,惹得爾冬升當場發飆。
緊接著,他說郭敬明在節目後臺求幾位導演手下留情,別針對自己。
他做到了,沒想到郭敬明卻不守道義。
一期看下來,觀眾們紛紛為爾冬升的做法點贊,畢竟他並沒有錯,受了委屈就不要憋著,要不然就真成了啞巴虧。
反觀郭敬明,在爾冬升主動伸手講和的時候,雙眼含淚的說:“我不是那個意思”,像極了犯錯誤被抓包的小學生。
節目播出到現在熱度未褪,郭敬明也開始忙著自己的新作品去了,對種種非議,似乎都視而不見。
其實,郭敬明在N年前就給自己定了位,他的身份不止是作家、導演、編劇、老闆,準確的說,他的定位應該是商人。
一個成功的商人,要懂得方方面面。小到人事排程,大到行業風向、公司前景,都要有所瞭解,有自己的預判能力和辨別能力。
他曾經說過,從來不希望自己的每個工作都是60分,也不希望有一種是99分,或者100分。他只想做到每種80分,同時做5項,加起來就是400分。而別人只做一種工作,做到最好也只有100分。
這就是郭敬明的木桶理論。
在他看來,做精不如做全,因為時間精力也不允許一個人在各個方面都精通。
與其如此,不如讓自己全面發展。
就像他現在做的這些,也許每一種都不能算是精通,甚至備受詬病。但這並不妨礙他迅速成為暢銷書作家,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身價也水漲船高。
早在10年前,郭敬明的版稅收入已經達到了1.41億元,還是6家公司的法人代表。
作品被搬上熒屏,又帶來豐厚的回報,光是《小時代》系列作品為他帶來21億票房收入。
他曾說過,不清楚自己到底有多少錢。所以他可以任性的買買買,不止是奢侈品或豪宅,他甚至可以因為傢俱沒地方放而專門買套房子。
如今,成功做了商人的他,又多了一個愛好,那就是投資,相信這個愛好以後也會成為他的標籤之一。
在這個流量為王的時代,郭敬明用作品準確的抓住了一大批粉絲的心,又不把自己固守在“作家”這一標籤裡。從這一點上來說,他已經跑在了前面。
不是說別人精通一種工作的人不好,每個人的興趣愛好不同,只要做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工作就夠了。
郭敬明從一開始定位就是“全能多面手”,所以好的壞的結果他也要全盤接收,比如寫的書情節雷同,導演水平不專業等等。
但他無疑是個成功的商人,懂得包裝、運作,利用資源為自己造勢。
這樣看來,他其實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