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記者 呂克】作為世界流行樂壇“新貴”,韓國流行音樂(K-POP)近年來“牆外開花”取得巨大成功,以粉墨(BLACKPINK)為代表的韓國流行組合登上美國公告牌(Billboard)榜首,奪得MTV等各大音樂獎項,在全球收穫大量粉絲,儼然從一個小眾音樂流派發展為價值50億美元的成熟娛樂產業。不過,K-POP粉絲近期表現出來的“政治化”傾向愈發明顯,在社交媒體透過“劫持”熱詞來表達政治訴求的方式引發西方主流媒體關注和反思。
“劫持”政治熱詞,他們是誰?
“韓流”粉絲最新的“政治化”表現與美國新總統拜登有關,雖然美國國會目前正忙於彈劾前總統特朗普,但也有共和黨的特朗普鐵桿支持者發起“彈劾拜登”的動議。共和黨女議員瑪喬麗·泰勒·格林已將彈劾拜登的材料提交美國眾議院。雖然格林的彈劾提案有報復之嫌,而且很難在民主黨佔多數的參眾兩院透過,但並不妨礙這一訊息出現在推特上,“立刻彈劾拜登”一時間成為熱搜詞。按說這一具有典型美國政治意味的熱詞與娛樂圈本無任何聯絡,沒想到卻迅速被K-POP粉絲“劫持”。
如今點進“立刻彈劾拜登”這一詞條,出來的大多是K-POP偶像的照片和影片,這也不是K-POP粉絲第一次“劫持”社交媒體上的政治話題熱詞,之前他們就曾對“白人的命也是命”熱詞(與“黑人的命也是命”相對應)進行相同操作。據《福布斯》雜誌報道,去年11月,防彈少年團的粉絲劫持“再來4年”標籤,使得那些特朗普的粉絲沒法用它來支援特朗普連任。
在網際網路分析專家查爾斯·金看來,K-POP粉絲的這些“騷操作”顯示出年輕人對社交媒體特點的諳熟,他們比父輩更善於利用社交平臺並掀起波瀾。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有美國前總統小布什的反對者透過劫持“Whitehouse.org(白宮)”的網址來達到政治訴求。這兩年也有民主黨支持者、億萬富翁湯姆·斯泰爾提前買下Keepamericagreat.com網站,剝奪了特朗普陣營透過網站宣傳“讓美國再次偉大”這個核心口號的機會。
經過這幾次熱詞劫持事件,人們眼中的K-POP粉絲似乎不再只是純粹的音樂愛好者和偶像支持者,其組成和來源也越來越令外界感興趣。影片網站Youtube根據流量來源資料分析發現,K-POP的粉絲只有10.1%來自其發源地韓國,亞洲和美國目前是其主要市場,最受歡迎的五個組合BTS、BLACKPINK、TWICE、MOMOLAND和EXO佔所有K-POP流量的54.3%。
如果按照人口比例計算,K-POP粉絲主要集中在亞洲,除韓國之外,新加坡、泰國、越南、馬來西亞、墨西哥、巴西等國家和中國香港、臺灣地區也有大量粉絲,K-POP在越南胡志明市和泰國曼谷的影片流量甚至高於韓國首爾。
全球粉絲為支援K-POP在Youtube和臉書平臺上同樣花費不菲,2019年平均每位粉絲消費9.2美元,尤其是阿聯酋的K-POP粉絲,人均消費高達36.4美元;而這些粉絲每個月花在K-POP上的時間則有14.9小時之多。根據推特2020年9月釋出的資料,K-POP如今已是該平臺上最活躍的熱詞之一,全年出現了61億條相關推文,其中最活躍的粉絲分別來自美國、日本、韓國、印尼、菲律賓等國家和地區。
“尖叫女孩”有了強大動員力
除了在社交媒體上越來越活躍,K-POP粉絲還奉行“線上線下結合策略”,出現在不少國家和地區社會活動的現場。去年6月,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的一次競選集會原本有超過100萬人預約參加,但最終1.9萬個座位的體育場都沒能坐滿,場面十分悽慘。而多家外媒稱,“百萬人報名”是K-POP粉絲與TikTok使用者共同創造的假象。此外,K-POP粉絲的身影還出現在泰國和印尼的各類社會活動中。
對於越來越多K-POP粉絲透過摻和政治化話題來“刷存在感”的現象,歐美媒體也進行深入挖掘和反思。美國《綜藝》認為,這些粉絲“劫持”熱詞的做法可能違反推特規則;《福布斯》評論稱,“在社交媒體常常出現虛假資訊和謠言的大背景下,急需重新審視目前的網際網路法規,防止有人故意造假和擴散極端主義內容”。
對於去年6月K-POP粉絲在“黑人的命也是命”活動中的所作所為,《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分析稱,“雖然他們用激進主義的操作贏得一些掌聲,但掩蓋了更加微妙的現實——外界過去一直以為這些K-POP粉絲不過是些十幾歲的女孩組成的歌迷團體,但她們具有更為複雜的社會意識。這些粉絲非常擅長操控社交媒體,統一的轉發和標籤,那些剛接觸她們的人甚至會以為這些賬戶都是機器人”。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這些K-POP粉絲“已經突破來自外界‘尖叫女孩’的刻板印象,她們更加多元化,來自不同的階層和職業,有許多人也是其他弱勢群體組織的活躍成員。精明的她們熟於社交媒體平臺,具有強大集體動員能力,也具有政治意識。當然她們也有狂熱的一面,屢次與右翼團體發生衝突並不是巧合”。
《大西洋月刊》認為,如今越來越多K-POP粉絲意識到自己擁有強大組織能力和放大聲音的作用,不再需要來自偶像的指導,開始自己利用網路行動來干擾那些政治熱詞,阻礙了警方的數字化工作,同時稀釋種族主義。而遍佈全球的K-POP粉絲在政治話題上的影響力甚至超過明星本人,反過來推動偶像對特定政治話題表態(英國歌手哈里·斯泰勒斯就曾被迫貼上“黑人的命也是命”標籤),這種新的現象需要我們去重新認識。